城市“寄养”现象还催生了一种新的挣钱方式──留宿孩子。在很多城市,一些老师在工作余,收留几个“寄养”孩子,每月收费约两千元,提供吃住,并照顾他们的学习。眼下,这一市场供不应求,很多有钱但没闲的家长四处寻求寄养孩子的老师。
父母把小孩生下来,就有责任养他们,其中这个“养”可不是说保证他们起居生活就足够的。“养”除了要保证他们的生活,还要教育他们,给他们爱的关心。对小孩生而不养,难道不是父母的罪过吗?
小孩的成长烦恼:变相遗弃
2回顶部
小宜的父母崇尚成功,事业为重。很早就因为表现出色而成为单位骨干。由于忙于事业,孩子出生不久就交给保姆照料。由于长期与保姆生活,小宜与最初的保姆奶奶产生比父母更浓厚的感情,但她4岁时,因为父母和保姆间产生矛盾,保姆被辞退,失去情感依赖的小宜产生强烈不适,排斥所有新换的保姆,并由此产生了对外界的不信任感和情感失落,不愿和家人交流。然而,父母并未在意,仍旧不分昼夜地忙事业。小宜上学后,为了保证有人辅导功课,他们高价把孩子寄养到一位老师家。
从小宜的成长环境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宜之所以成为古怪儿童,与她长期缺乏父母关爱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可以想象孩子长期生活在孤独的环境里,缺少与父母交流,生活轨道任由父母改变和设计,这种从小产生的心理阴影很可能会导致一辈子的性格缺陷。
城市“寄养儿童”成为一种现象,缘于在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更多中国家庭有能力雇人带孩子。与此同时,工作压力日渐加大、独生子女父母时代到来,更多自己就娇生惯养长大的年轻父母们或因工作压力大无暇照顾小孩,或不敢甚至害怕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或仍然向往自由生活,把孩子交给父母养育。此外,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还促成了把孩子寄养给老师的现象。
把养育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损害,但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成为影响孩子今后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给整个家庭带来数倍于养育的麻烦。作为父母的,应该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想办法把孩子留在身边,不要让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各位爱小孩的父母,如果你们不想自己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阴影,那么就不要让你们的小孩成为“寄养儿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