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一对17岁的小情侣背着家人同居并诞下女婴。对于这个女婴,这对年轻的父母说:“没打算自己养。我们查过了,有收养网,(婴儿)能卖7万块。”
网络收养孩子供不应求
在某群里,活跃着296个家庭,其中送宝宝的只有10个左右,其他都是等着领养孩子的。一般送养人都会要求一点“补偿”,价格3万-10万元
在网上搜索“收养网”“孤儿网”等类似关键词,的确可以获得不少以发布送养、收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收养网站、论坛或聊天群。从网友发布的信息量看,此类论坛里送宝、领宝、管理员、志愿者和代办出生证一应俱全,俨然成了一条“产业链”。
在某收养网站上,满屏都是“求真心需要孩子的夫妇”、“诚信送养女宝宝”、“求宝宝,我们会视孩子为宝”等信息。无论是网站、论坛还是聊天群,婴儿都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甚至几十个人联系同一个待产妈妈。记者在“圆梦收养送养之家”论坛看到一条贵州送女宝宝的帖子,回复多达200多条。
而在“宝贝送养收养公益之家”的群里,活跃着296个家庭,其中要送宝宝的只有10个左右,其他200多个号都是等着领养孩子的。所以,每加进一个要送孩子的号,群里都是一片欢呼雀跃。
ID为“爱就一个字”深圳领妈的一直想领一个女宝宝,可奔波一年多了依旧无果。跟大多数领养家庭不一样,她已经有一个儿子,但她梦想有一个女儿,而公务员的身份让她不敢“超生”,于是就想到领养一个。
她走遍了深圳的福利院,但要从福利院领养小孩比想象中困难得多。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领养办公室工作人员也证实:“目前我们有400多个孩子,没有一个是健康的,但排队的人仍有1000多号。有的想领养孩子的家庭五六年都不一定能领到。”
在这样的形势下,她加入了送养群,希望能通过网络平台收养一个。
记者发现,在网络收养中,送养人多少都会要求一点“补偿”,价格3万-10万元,价格太高领养人也会放弃。记者在“宝贝送养收养公益之家”群里假装想要收养一个孩子,一位厦门的宝妈开价5万元补偿费,并希望能够偶尔看看宝宝。
领回来的孩子如何上户口一直是领养家庭的心头大患,其中出生证更是一大坎。过不了这道坎,很多家庭只能放弃领养。令人意外的是,群里还有“代办出生证”的人员,提供“一条龙”服务。记者向其询问价格,其回答“6500元一个,7天能办好”,而且保证是真的出生证,“可以用来上户口。”
在“圆梦之家”的论坛上,对出生证也是明码实价,价格从600元到2.5万元不等。
一旦收费
便涉嫌拐卖犯罪
事实上,因“送养”获罪已有先例。去年成都一男子通过网站发布信息“送养”女儿,最终成都市青羊法院以拐卖儿童罪判处该男子有期徒刑5年半
很难想象,在网络上存在着这样的收养空间,里面填满送养与收养信息,宛如一个供需两旺的热闹“集市”。这种送养收养是否合法送养人是否可以领取补偿平台本身又是否涉嫌违法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民法研究所副所长李显东教授解释:“送孩子本身不违法,收养孩子本身也不违法,法不禁止即可。”目前我们国家对送养人没有作严格规定,但对收养者则要求比较严格。
“圆梦松阳收养之家”发起过一个投票:送养人是否可以适当地收取补偿费用结果显示64.5%的人同意,而35.5%的人认为这是贩卖行为。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意愿调查,不具法律参考价值。
李显东认为:“收取所谓的补偿费就是交易,借收养孩子的名义索取金钱就符合拐卖儿童罪。”他提醒,“送养中一旦收费,便很容易涉嫌拐卖罪”。
据记者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五章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严禁买卖儿童或者借收养名义买卖儿童;出卖亲生子女的,由公安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实上,因为“送养”而定罪已有先例。去年,成都有男子通过“圆梦之家”网站发布信息,称“送养”自己的女儿。最终成都市青羊法院以拐卖儿童罪判处该男子有期徒刑5年半。
李显东和邓国胜一致认为:“无偿服务”不能成为平台免责的理由,“有偿”和“无偿”只是决定责任大小的问题,平台一旦出现拐卖等问题,平台管理者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出生证,因有严格的计划生育规定,不能代办。“代办出生证”的人员本身就是没有合法资质的,多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也属违法。
可将网络收养
纳入正规渠道
观点
一方面民间收养的需求很大,另一方面通过民政部门福利院收养到的健康孩子的几率很小。既然有这样的需求,那可否通过严格的监管,将其纳入正规收养渠道呢
李显东认为:“目前收养条例禁止性的东西太多,调适性的东西太少。民间收养其实已经很普遍,而这个收养渠道一直被民政部门‘垄断’。”
邓国胜则认为:“现行的收养政策的确偏紧,但是目前来说很难放宽,一放宽就容易乱,拐卖等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就容易发生。”
他认为,放宽收养政策的前提是社会要有良好的自律行为,而政府的监管也要相对先进,将监管拓展到新出现的诸如网络的更广泛领域。“如果这种网上涉及金钱交易收养送养的行为没有及时监管,这里很可能会成为黑收养的沃土,给人贩子和不负责任的父母提供违法犯罪的空间。”
南方日报记者胥柏波实习生崔嘉祺
(原标题:媒体曝网络收养婴儿链条:孩子可“卖”3-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