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影响社会发展的十大女性新闻事件
1.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事件回顾:10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中国女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作出的贡献,主张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
专家点评:1995年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是展示中国政府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问题上的积极立场和全球领导地位的标志性事件,习主席在纪念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体现了中国落实《北京宣言》《行动纲领》,持久推动和引领全球性别平等事业,为后疫情时代的妇女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和大国担当。
事件标签:妇女发展与性别政策
2.战疫女性群英谱,筑起抗击疫情的万里长城
事件回顾: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以陈薇、李兰娟、夏思思、徐辉等为代表的千万女英雄谱写了抗疫路上最美逆行者之歌。女科研人员争分夺秒、攻坚克难,女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最前线、以无畏斗志抗击疫魔,女公安干警坚守岗位、保障安宁,社区女干部群防群治、筑牢防线,女新闻工作者穿行现场、记录历史,巾帼志愿者真诚奉献、传递温暖,更多的女性敬业、护家。每一条抗疫战线上,广大女性以坚守和奉献、汗水和牺牲筑起抗击疫情的万里长城。
专家点评: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要的时刻,成千上万的女性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科技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不畏艰险、日夜奋战,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是这个时代不容忘记的“她力量”!
事件标签:女性力量和责任担当
3.从募集考拉裤到“安心行动”,女性贡献与需求“被看见”
事件标签:女性社会贡献和权益保障
4.“时代楷模”张桂梅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
事件回顾:12月10日,中宣部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12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专门招收那些因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的贫困山区女孩,迄今已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走上社会岗位,上千个家庭因此脱离贫困。
事件标签:女性发展与脱贫攻坚
专家点评:民法典在秉持新中国民事立法所固有的男女平等理念的同时,针对现实生活中男性中心文化对实现男女实质平等的不利影响,设立倾斜性规定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进行特殊保护,它的出台必将对整个法律体系在促进男女平等、维护女性权益上产生深远影响。
事件标签:妇女权益保障
6.国家卫健委将孕产妇纳入抑郁症防治重点干预人群
事件回顾:9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到将抑郁症防治知识作为孕妇学校必备的科普宣教内容,提高孕产妇及家属防治意识;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或社工进行孕期和产后抑郁的筛查追踪;鼓励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与妇产科及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以联合门诊或远程会诊的形式,为孕产期妇女提供专业支持。
专家点评:产后抑郁一直是受忽视,甚至是污名化的问题,该方案出台将有助于社会进一步正视女性的生育风险,提升全社会对孕产期妇女进行抑郁症预防与干预的意识,将女性生殖健康从生理层面拓展至心理层面。
事件标签:女性健康
7.拉姆直播时遭前夫泼汽油焚烧,反家暴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事件回顾:9月14日,四川藏族姑娘拉姆在家中直播时,前夫唐某突然闯入她的家中,用准备好的汽油泼在她身上进行焚烧,致她全身大面积烧伤,虽经全力救治,仍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在拉姆被烧伤致死之前,前夫也曾多次对她施暴。拉姆事件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爆炸式的效应,家庭暴力话题成为了社会舆论新的聚焦点。
专家点评:拉姆曾采取报警和离婚等方式力图脱离家暴的环境,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施暴者的魔爪,突出反映了对家暴受害者的保护措施实施难、施暴者惩罚难等问题,表明亟待加强告诫制度、强制报告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等“法律保护伞”在预防和惩治家暴行为中的作用。
事件标签:妇女人身安全
8.广东17岁少女举报父母逼婚反映早婚陋习亟待破除
事件回顾:6月,广东茂名的17岁女孩,在计划举行婚礼的前一天到当地镇妇联“举报”父母,称父母逼自己与见面仅6次的邻村男子结婚。在当地民政部门和派出所介入后,双方家庭同意退婚,女方家退还5万元彩礼,并取消了婚宴。退婚之后,女孩复学并考上当地高中。
专家点评:早婚现象于近年来在一些乡村社会有抬头的趋势,使女童权利遭受严重侵犯。在早婚案例中,家庭往往扮演主导角色,且涉及不同程度的包办和强迫行为,这表明亟需加大农村地区普法力度,破除早婚陋俗。我们还期待其他身陷早婚困境的女孩,学习茂名女孩勇于反抗的精神,积极寻求正式途径的帮助,捍卫自己的权利。
事件标签:女童权益保护
9.大学安全手册将性侵归咎于女生自身因素引质疑
事件回顾:9月24日,微博网友爆料中国美术学院的新生安全知识手册上“性侵产生的因素”条目中罗列了7条女生自身的因素,包括“注重打扮,一味追求物质享受”、“长相漂亮,处事轻浮”、“意志薄弱,难拒诱惑”等。无独有偶,广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发布了2020级迎新专题“女生安全攻略”,第一条内容为:不要穿过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不低胸、不露腰、不露背,防止产生诱惑。
专家点评:校园性侵案时有发生,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和管理机构,担负着防性侵教育的重任,把预防性侵列为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时代的进步。然而,当“安全攻略”、“防性侵攻略”演变为约束女生穿着举止的规范,变成对“受害者有罪论”的传播和强化,则反映出在如何为学生提供预防性侵的教育上还亟待加强探讨。
事件标签:性别文化和权益
10.多档影视娱乐节目聚焦女性价值讨论
事件回顾:2020年夏天,多档影视娱乐节目聚焦女性价值,掀收视狂潮的同时也推高了社会对女性话题的热议。《乘风破浪的姐姐》以突破女性年龄焦虑为宣传立意,汇集了30位年龄30+女星进行逆龄选秀;电视剧《三十而已》讲述三位30+女性遭遇婚姻、爱情和事业危机的故事,以及她们的困惑、选择和成长;《脱口秀大会第3季》中李雪琴、杨笠、赵晓卉、颜怡、颜悦等一批女脱口秀演员脱颖而出,用诙谐而犀利的语言,向公众呈现女性视角下的多元世界,挑战既有的性别陈规和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