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落入宠物“免费领养”骗局宠物李亮领养驯养动物骗局

虎丘区检察院发出提醒,爱心人士领养宠物时需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防不胜防,以领养宠物为幌子实施诈骗

2021年3月,大学生小曹在浏览小红书App时,被一则免费领养蓝白色英短猫的帖子吸引,聊天过程中对方不时发送猫咪的照片和视频,悉心传授饲养猫咪的技巧,并坦言其因工作原因实在无暇顾及才忍痛割爱将猫咪免费送养的。本就爱猫的小曹满心欢喜,询问对方怎样领取猫咪,不料正中犯罪分子下怀。

送养人谎称家在湖南,要用托运的方式寄送,需要小曹支付托运费。小曹不假思索就向送养人提供的收款码转账330元。随后,送养人告知小曹托运公司需要给猫租笼子,租金10元,但需要先支付260元,收货后再退250元。想到后续还会退钱,小曹随手转账。没想到送养人又告知小曹托运公司需要给猫买保险,保险费仅需100元,但是要先支付800元,到货退还700元。察觉到有些许不对劲,小曹表达出不想要的念头,送养人立马作出“妥协”,说自己可以垫付400元,待托运公司退款后再退还给他就行。考虑到送养人主动垫付,小曹又上套了,立马转出了400元。

团伙作案,分工明确精心设下圈套骗取钱财

经审查,2021年2月起至5月10日,李亮等四人共骗取11名被害人12297元,受害者遍及江苏苏州、浙江舟山、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等地,“套路”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大部分被害人意识到被骗后选择不了了之,只有个别采取报警方式维权。

THE END
1.每日新报必须依法打击宠物“免费领养”骗局,宠物店以“免费领养”为由引诱领养人不断缴费,如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三千元以上,可能构成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受害领养人群体可以选择集体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公众要避免入坑一定不能有占便宜捡漏心理,“免费领养”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即便要“免费领养”,...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h5/html5/2022-10/09/content_19042_6815116.htm
1.警惕!品种猫价格跳水,免费领养套路多,消费者需谨慎以免费领养为名出售宠物的销售方式已从线上蔓延至线下。来自苏州的孙孔武在线下宠物店领养宠物时,也遭遇过类似的伎俩。他花了1700多元,却得到了一只生病的宠物。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宠物“免费领养”骗局频发,各种新型领养骗局不断涌现。对此,一位猫舍老板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猫贩子与后院...https://www.xkyczp.com/detail/200373.html
2.免费领养宠物背后的捆绑消费骗局,你知道吗?随着宠物经济的发展,“以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在宠物“自由领养”模式兴起的同时,套路满满的领养骗局也猖獗。最常见的就是捆绑消费,领养人必须签订协议,定期购买宠物用品,若解除合同或未按时足额购买相应物品,需支付数千元违约金。即便宠物中途死亡,购买协议仍需继续履行。为何领养人的爱心却成了一些...https://m.bjhwtx.com/h-nd-183637.html
3.法鉴网络宠物领养骗局:财宠两空近几年,很多准备养宠物的人会选择用领养的方式代替购买,网络则是他们选择领养宠物的第一阵地。但是殊不知,有些人竟动起了歪脑筋。日前,宝山区检察院对一起以有偿领养宠物为幌子实施诈骗的案件提起公诉。 马先生是一名爱猫人士,想入手一只布偶猫。于是便通过百度贴吧“布偶猫交易吧”认识了一名微信名叫“嗯”的人...https://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27_810679.html
4.谨防无偿领养宠物骗局6.26晚看到豆瓣上的上海宠物救助领养小组有人发了以下帖子 也不知怎么了,应该脑子进了,领养代替购买,觉得很有意义,就第一时间去私信了,介绍人下本人的基本情况,由于本人没有养猫经验,对方还特别细心的和我说猫咪的资料,后来还让我加她微信~ 加完微信后,还和我视频,给我看猫咪的情况,还在线教我如何铲屎,...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4386288/
5.宠物“免费领养”骗局:以免费名义卖捆绑高价劣质宠物用品2022-10-08 09:18来源:新京报原标题:宠物免费领养骗局:以免费名义卖宠物,捆绑高价劣质宠物用品近几年部分猫贩子和后院猫舍恶意竞争,随意繁殖,品种猫价格跳水严重,不玩血统,不玩品相,只玩便宜已经成为圈内共识。价格跳水之下,个人猫舍囤积的大量品种猫出现售出困难https://taizhou.19lou.com/wap/forum-827-thread-175911665204321330-1-1.html
6.领养宠物骗人签合同怎么办4.向律师咨询:若所遭遇的骗局性质极其恶劣,您或许需要寻求专业的法律顾问的建议和指导,以便获得法律上的保护。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https://www.64365.com/tuwen/aacof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