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4年仅两只导盲犬“毕业”

国际导盲犬日被定为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今年的导盲犬日是4月28日。我国现有1731余万视障人士,西安有7万余名视障人士,却仅有两只可以“上岗”的导盲犬。4年前,西安市第一家也是西北首家导盲犬培训基地——阳光使者导盲犬学校正式运营。4年来,这里都经历了什么?导盲犬过得如何?导盲犬培训能再快点吗?近日,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阳光使者导盲犬学校一探究竟。

日常

洗澡、吹空调、爱干净

穿过一大片绿茵茵的足球场,推开木质的篱笆栅栏门,几个集装箱改成的房子便跃然眼前,这里便是毗邻汉城湖,位于未央鹿鸣大球场内的阳光使者导盲犬学校,占地两亩,“房子”里面布置有犬舍、训练室、洗澡间、办公室,眼前所见便是学校的全部。

预备导盲犬除了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它们日常也跟其他狗狗一样吗?“导盲犬被训练时会戴上特制的鞍具,这是它们进入工作状态的标志,这时它们会精力集中于听从命令,不再被周围的事情所分心;一旦卸下鞍具,它们和普通的家庭宠物狗没有两样,它们也需要玩耍、活动、爱抚、撒娇耍赖、交流感情。”阳光使者导盲犬学校副主任王兴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一边介绍道,要说不同就是导盲犬受过训练,所以不会啃咬家具、上床、上沙发,也不会偷吃家里的任何食物,更不会在家里随地大小便。

记者看到,导盲犬们晚上栖息的场所——犬舍是集装箱改装而成,大约3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置了一排排相互独立的7个“小隔间”,配有两部空调。王兴告诉记者,犬舍每天都有工作人员打扫、消毒,而且导盲犬们一般半个月洗一次澡,集装箱的犬舍房最大的问题是冬冷夏热,因为铁皮吸热性很强,到了夏天,室内就成了高温的“桑拿房”,为了让导盲犬过得舒服点、休息好,犬舍夏天基本24小时都开着空调。

喜悦

4只导盲犬有望今年“毕业”

“除了如坐卧立行、吃饭、上厕所等基本动作外,预备导盲犬需要进行认识、绕开、指示障碍等训练,共计30多项大科目。”王兴介绍,为了从小培养狗狗与人类的亲密度,1岁之前会把导盲犬寄养到爱心家庭,1岁左右,再接回来进行训练。任何一个项目不达标都会被淘汰,驯养导盲犬的失败率达70%,甚至更高。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细致观察,进行性格测试,导盲犬既不能太胆小,又不能太暴躁。比如一只导盲犬如果对声音特别敏感,汽车鸣笛或者其他声音就会将它吓跑,盲人就会更加危险。

“淡定”和“黑妹”是阳光使者导盲犬学校2019年年底毕业的第一批导盲犬,一直都是王兴的心头宝。恰好,这几天“黑妹”“回娘家”来了,王兴摸了摸“黑妹”的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今年基地的4只导盲犬“奶豆”“芝士”“暖暖”“默默”有望“毕业”,或将成为基地第二批合格的导盲犬。

尝试

导盲犬“打工”养“家”

云蛋黄、云芝士、云星星、云默默……记者看到五六只导盲犬在户外的“散放区”晒太阳,每只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都姓云。原来因为导盲犬淘汰率高,驯养成本高,从2020年4月起,导盲犬走上了凭颜值“打工”之路。

导盲犬一般选择性格比较温顺的拉布拉多和金毛,除了血统纯正还要追溯3代,保证3代内“根红苗壮”,没有攻击人的历史,一只幼犬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此外,导盲犬定期体检和外出训练、人员工资等花费,因此学校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王兴说:“‘云养导盲犬’热度慢慢淡了后,现在一个月就是大概一两万的‘收入’,不稳定,每个月学校基础开支约6万元,全凭自己上班来补贴,为此家人意见也很大。”

希望

提高公众对导盲犬的认知

“建设基地已投入100万元,我们三个把家底都搭进去了,拆迁意味着这些钱都打了水漂。”王兴说,再没有钱投入了,只能将大部分导盲犬分散寄养在当地农民家,而即将毕业的导盲犬,由驯导员带回自己家里暂时安置。后来,在莲湖区残联的帮助下,学校暂时搬到了莲湖区残联的楼顶上,直到2020年4月开启“云养导盲犬”活动,才重新租赁了场地,算是重建了学校。

谈及未来,王兴表示,不少视障人士现在带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有时仍然会被拒绝,有的公共场所虽然未明确拒绝,但导盲犬进出其中却遭遇“重重关卡”。“希望大家提高对导盲犬的认知,让社会更加尊重导盲犬的工作。”王兴说:“未来还会想尽办法改善条件,让狗狗们摆脱集装箱中的生活,也希望基地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

THE END
1.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可以下载寄养犬申请表格或选择在线填写表单申请 寄养家庭申请 (一)申请条件 1. 大连本地常住家庭(包括租住),普兰店、瓦房店、庄河除外; 2. 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家庭所有成员认同导盲犬事业的理念和宗旨,乐于为中国导盲犬事业奉献爱心; 3. 家庭所有成员都同意寄养导盲犬幼犬,且家庭所有成员均无动物皮毛过敏史;...http://www.chinaguidedog.org/html/19735.html
2.寄养申请导盲犬幼犬寄养家庭基本要求: 1.认同导盲犬基地理念,乐于为导盲犬事业献爱心; 2.家庭所有成员皆同意导盲大幼犬的寄养,且均无动物皮毛过敏史; 3.在北京有固定住所及稳定收入来源; 4.同住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一男一女,且每天有一位成员外出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 ...https://www.bua.edu.cn/bjsdmqpxjd/xgsq1/jysq.htm
3.中国视障者约1700万人,导盲犬只有200多只,导盲犬为何少且贵?在交到使用者手中时,使用者和导盲犬会经历一个月左右的共同训练,使用者先来基地体验一段时间,随后在自己的生活圈与导盲犬共同训练,这个过程中训导师会住到使用者家里附近教使用者。 费用主要包括自己做繁殖的费用,采购狗狗的话就是采购的费用,然后是各种医疗费用、饲养费用,包括体检、疫苗等。寄养过程结束后,主要...https://static.zhoudaosh.com/8D01EB44FB37739B0B529E0503B8E074EDCF1F332F6C451FC084C66CD6A1343B
4.如何领养导盲犬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导盲犬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上岗的,它们不会出售,需要它们提供服务的盲人可以提出申请。在没有成为导盲犬之前,被筛选出来的幼犬有一段时间是寄养在家庭中的,这就引出了我们要介绍的如何领养导盲犬。 通常来说, 导盲犬训练中心会对新出生的 狗狗进行筛选,寻找那些可以成为优质导盲犬的 狗狗们。对...http://news.boqii.com/dog/4320.html
5.合格导盲犬为何稀缺?上岗前要学60多项技能市民丁艺今年初申请寄养了一只导盲犬幼犬,寄养期间除了要承担购买狗粮的费用,他还要用心培养导盲犬的稳定情绪,完成到室外指定地点排便,不上床和沙发,不乱咬物品,不乱叫等家庭素养训练。 寄养家庭负责将导盲犬养到一周岁,经评估合格后才会进入导盲犬基地接受技能培训,训练周期为一年到一年半。 https://www.gamersky.com/news/202404/1737441.shtml
6.导盲犬科普小调查10%,10位视障人士中有一位使用导盲犬 使用导盲犬的视障人士超过总视障人士的半数 1%,100位视障人士中有一位使用导盲犬 * 13. 寄养家庭分为哪几种?【多选题】 幼年期寄养家庭 淘汰犬领养家庭 退役犬养老家庭 * 14. 视障人士申请使用导盲犬需要收取费用吗? https://www.wjx.cn/vm/r70n9uh.aspx
7.微博正文2、成为导盲犬的寄养家庭1)1岁前的导盲犬需要在人类家庭中寄养,喜欢狗狗、有领养条件的人可以在公众号@广州市赛北斗导盲犬服务中心 申请,带它们认识这个世界。2)导盲犬被淘汰/退役后同样需要寄养家庭,它们为人类付出一生中大部分时光,狗生的最后一段路值得幸福地走完!3、报名成为广州导盲犬基地的志愿者:网页链接...https://m.weibo.cn/status/4517292220137045
1.导盲犬:视障朋友的眼睛正常一只导盲犬能够工作8—10年左右。王靖宇表示,很多导盲犬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盲人主人,一直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是,导盲犬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出现视力下降、行动不便等问题,需提前退休。 这些提前退休的导盲犬有些会继续留在盲人主人身边,同时盲人会申请新的导盲犬,有些则会回到寄养家庭。 https://m.thepaper.cn/rss_newsDetail_22951155
2.科普训练导盲犬花费多大?单只培育费用超15万究竟什么样的犬只适合做导盲犬?培训一只导盲犬的成本有多高?导盲犬又是如何训练的?现在导盲犬的数量究竟够不够用?针对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东营阳光导盲犬培育中心以及山东省残联相关部门。 如有达标导盲犬 申请到交付不超俩月 2016年,东营市民商训杰从报纸上偶然看到可以申领导盲犬,经东营市残联介绍,商训杰在...https://app.langya.cn/a/77819.html
3.广州最新一批3只导盲犬毕业“上岗”啦!除了活动主办方广州导盲犬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导盲犬寄养家庭外,省市残联的相关领导以及近二百位关爱支持导盲犬的爱心企业家、组织机构、志愿者和小伙伴一起来到现场,共同见证这个特别而意义非凡的毕业典礼。 值得一提的是,这3只导盲犬是自2020年广州导盲犬学校搬进石岗路新校舍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它们正式“持证上岗”,...https://www.cqcb.com/guangdongsheng/2022-10-08/5048905.html
4.正确认识导盲犬离开寄养家庭后,幼犬将接受导盲犬训练员6至9个月的训练,它们要学会避开障碍物及寻找目标物体,也有不少幼犬训练失败,回到普通家庭生活。 当导盲犬幼犬离开第二位主人后,它需要寻找第三位主人。“不是所有的视障人士都适合使用导盲犬,我们会选择喜欢导盲犬且方向感强的视障人士。”彭...https://www.jswmb.cn/mshownews.aspx?id=28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