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美国人尤斯特女士在瑞士建立了一个导盲犬培训机构,名为“视力”。导盲犬及其训练在她的推广下为世界其他国家所熟知。1931年,尤斯特女士在英国正式开办了一所导盲犬训练学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导盲犬被引入澳大利亚和世界其他地方。中国的导盲犬训练机构起步较晚,目前,全国导盲犬训练基地仅有6家,分别位于辽宁大连、上海、广东广州、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和江苏常州,在训中的导盲犬数量不足100只,全国导盲犬总数量截至2022年也仅有200只左右。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曾获残奥会跳远金牌的女视障运动员平亚丽举着火炬,牵着一只名叫“Lucky”的导盲犬跑向最后一棒,这个镜头感动了许多人,这条导盲犬便是来自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
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是中国大陆首个导盲犬培训基地,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非盈利的导盲犬培训机构。作为公益机构,基地将培训出的导盲犬全部免费交付视力残疾人使用。当地政府对导盲犬训练基地也会有一定的补助,比如从2010年开始,大连市对导盲犬培训基地提供了补贴,每只导盲犬6万元,其余开支基本依靠企业赞助和社会爱心捐款。
基地的创始人叫王靖宇,吉林省九台市人。他在日本广岛大学攻读动物行为学博士时知道了导盲犬,看着日本街头视障人牵着导盲犬自如地走在大街小巷时,深受触动,想让中国的盲人也可以牵着自己的导盲犬走上大街小巷。
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
创立至今17年,基地已经拥有工作人员25人,其中有国际认证的共同训练指导师5名,训导员10名。基地已免费交付视力残疾人使用的导盲犬共计239只,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
盲人想要申请导盲犬,需要在导盲犬基地官网申请。申请导盲犬的视障人士需要年龄在18周岁至50周岁,有生活自理能力,能够独立饲养管理动物,可自行负担导盲犬的日常所需费用。
符合条件的,由专业人士到视障人士家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居住地内是否有导盲犬单独居住的地方,视障人士提供导盲犬饮食情况、居住地周边是否有医治导盲犬疾病的宠物医院等。审核后,基地还会派共同训练指导师对领养者进行大约一个月的磨合训练。训练考核合格后,就可免费领走导盲犬。目前,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导盲犬申请要排队等待两到三年。
导盲犬成本有多高
因为培养难度大、成本昂贵等原因,导盲犬在我国的普及度还远远不够,全国现存的导盲犬只有两百多只,各地公众场所拒绝导盲犬的新闻也时常发生。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只导盲犬的成本约需要20万元,有着十几年导盲犬训练经验的王春笋表示:“导盲犬的费用主要包括繁殖的费用或是采购犬只的费用,各种医疗费用、饲养费用,包括体检、疫苗等。寄养过程结束后,主要涉及培训费用。另外还有一个大头是后续服务费用,来解决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费用因机构、因地区而异,在不同城市,人员支出的费用肯定也不同。20万元只是一个很笼统的数字。”
为何中国导盲犬数量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多?王春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国际上大的导盲犬训练机构每年新增可以达到上千只。以导盲犬普及率最高的英国为例,英国目前的导盲犬数量约为6000多只,而英国的视障者数量约为19万人,已经超过国际导盲犬联盟认定的1%比例(超过1%的视障者使用导盲犬才能称为导盲犬普及)。这一方面跟英国导盲犬发展多年、有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性人物有关,无论筹款还是培养的机制都已经很健全了。从资金的角度来说,西方国家的公益体系和中国的不同。当导盲犬机构的影响力够大,就会有企业愿意做捐赠,对企业来说,既可以尽到社会责任,还可以省税,也是种自我形象宣传。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捐赠款项就可以做到大于支出。”
“导盲犬是公益项目,除了导盲和陪伴的功能,也是对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种探索。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建立导盲犬训练基地。”为更多盲人带去“光明”,这就是李安和同事们最大的心愿。
导盲犬退役去哪儿?
导盲犬在工作8到10年后退役,此后通常有这四种去处:
1回到它幼年期的寄养家庭由第一任主人选择是否领养
导盲犬在被征用为服务犬之前,也是它第一任主人心爱的宠物犬,这时的导盲犬还没有接受特殊训练,一般也不足一岁,被征用后就与第一任主人分别,直到退役。导盲犬退役后,基地会联系它的第一任主人,如果原主人还可以继续领养它,它就能与原主人重逢。
2由它服务过的盲人家庭继续饲养
负责给它养老导盲犬一生可能服务过一位或多位盲人,它退役时,如果盲人家庭愿意继续领养它,并且有能力给它养老,就会优先让盲人家庭继续饲养。
3面向社会征集领养家庭
4留在培训基地养老
如果以上三种方案都不能实现,找不到合适的领养家庭,该导盲犬就会留在训练基地,由基地负责给退役的导盲犬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