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银川八成流浪乞讨人员拒绝接受救助
八成行乞人员拒绝接受救助
今年8月30日,利用残疾人进行乞讨的杨某,被银川市公安局西夏分局西花园刑警大队处以行政拘留15天。据介绍,这是银川警方首次行政拘留利用残疾人进行乞讨的违法分子。
据杨某交代,他利用残疾人进行乞讨,是因为这样的方式赚钱比较快,且不费力气。从7月中旬到现在,他每天早晨背着沈某到人流量较大的车站或街面卖唱乞讨,除去两人的住宿及吃饭的花销外,剩下的钱他拿7成,沈某拿3成。警察从沈某背的包中查获乞讨所得的现金2200元。警方将这笔钱交与沈某后遣送其返乡。
流浪乞讨成滋生犯罪土壤
据介绍,随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大量增加,强行乞讨、恶性乞讨、职业化乞讨等现象层出不穷,一些不良后果随之出现:有的乞讨人员不顾行车安全,穿行于马路或车辆间,向过往司机、乘客、行人乞讨,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严重威胁公众安全;受利益驱动,为了获取钱财,一些乞讨者不择手段,采用阻挡、尾随、谩骂、下跪、磕头、欺骗等手段,纠缠行人;另外,乞丐低龄化发展趋势使部分处于学龄期的少年儿童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有的拐骗引诱少年,甚至胁迫、摧残使其成为他们生财的工具;甚至还有不少人借乞讨之名行违法犯罪之实,有的乞丐利用大众同情心编造虚假身份和经历骗取钱财。这些现象不仅影响社会公共秩序,也成为滋生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土壤。
救助管理仍存现实难题
据介绍,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银川市救助管理站采取措施加大了救助工作力度,救助工作人员逐年递增。2009年,仅银川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人数已达到近2000人次,但与迅速壮大的流浪乞讨队伍相比,当前的救助管理工作还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另外,流浪乞讨人员大多个人卫生条件差,各种恶性病、传染病屡见不鲜,而救助站基本上没有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卫生防疫指导,救助工作者职业危险性较高,加之经常接触健康状况不明的救助对象,却不享受特殊岗位津贴待遇,大大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