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内现百亿级并购案,交易总金额创新高
图:2019年-2021年12月10日行业收并购情况
2、并购热潮的驱动原因有几何?未来仍将持续?
(1)房地产流动性危机传导,成为大宗并购交易的直接诱因
房地产市场融资政策收紧,加速了开发企业的债务危机,短期内无法实现资金快速周转的开发商,纷纷出售旗下物业优质资产,盘活部分现金流,以期帮助开发集团度过寒冬。关于物业公司被卖,朱保全说:头两年物业成香饽饽,成了未来,现在地产不行,就把“未来”给卖了;而李长江则给出不同意见:不是卖掉了未来,他们卖掉的是对于市场的恐惧,当下变现,是最有效的方法。但不论卖掉未来还是卖掉对市场的恐惧,这都是导致今年并购市场热度高,大型并购案频发,优质标的多的重要原因。如碧桂园服务分别斥资100亿元、54.32亿元、33亿元收购富力物业、嘉宝服务、邻里乐控股等。
表:2021年部分因开发商流动性危机出售物业企业的案例
(2)企业扩规模、求发展,是并购狂潮的内生驱动力
2021年以来,多家物业企业纷纷披露自己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目标之宏伟,业绩增长要求之强劲让业内人士期待满满,也为企业自身增添了几分前行的动力与压力。从部分企业未来3-5年的增长目标及发展规划看,必须保持高增速,才能达到预设的业绩增长和规模扩张目标。如碧桂园服务计划到2025年实现千亿营收,收入、利润复合增速在50%以上。而当前能支撑如此高增长的有效方式就是并购,假使没有房地产市场的波及,没有那么多优质的大型物业公司被贴上售卖的标签,企业在自身发展和战略目标的驱动下,也会主动寻找并购标的,加速并购市场的发展。
表:2021年部分企业未来几年发展计划
(3)并购资金充足,为并购规模化的支撑性因素
不难发现,并购市场的买方主要是上市公司,其用于收并购的资金充足,战略意图明确,是导致年度并购四起的有利支撑性原因。自IPO起,物业公司筹集的资金就有一大部分用于并购,多家公司这一资金使用比例超过40%。如奥园健康、佳兆业美好、雅生活集团等IPO募集资金中计划用于收并购及投资等的比例均超60%。
图:部分上市企业IPO资金用于并购及投资等的比例
此外,从账面资金看,企业用于收并购的弹药充足,足以继续支撑今后的高强度收并购行动。因此,预计未来几年内,通过收并购扩规模的方式仍然会持续。
图:2021年6月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情况
3、非住宅业态已成市场拓展重要方向,“服务、团队、渠道、口碑”铸就成功秘诀
物业管理服务的边界从住宅不断延伸至商办、医院、学校等非住宅业态及城市服务等领域。中指数据·物业版—招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行业第三方市场招标信息发布约10万余条,以非住宅业态为主(占比超过八成),其中办公业态占比最高约40.4%,其次是学校业态,占比22.2%。
部分市场化拓展领先企业积极布局细分赛道,定位于综合性物业管理服务提供商。例如旭辉永升服务,年内拓展涉及高速公路服务站、地铁轨道交通、景区旅游点、工业展览中心等。通过以获得项目为基石,“以点破面”在当地市场不断渗透。
图:物业管理行业第三方市场拓展招投标信息统计(截至2021年12月15日)
表:具备房地产背景的上市企业第来自第三方在管面积占比TOP5
通过研究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物业服务企业,我们发现此类企业在市场拓展条线具备以下共性:一是高质量的物业服务,二是专业的市场团队,三是多渠道的拓展方式,四是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物业服务企业通过以上成功关键因素,实现从产品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良性循环。
图:产品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拓展逻辑”
物业企业在市场拓展过程中通常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市场公开信息繁多,无法及时有效的整理需求信息;二是除第三方招投标外,如何掌握其他商机获取渠道;三是如何对竞争企业动态进行跟踪和对比分析,在市场布局上抢占先机?针对以上问题,中指研究院专门打造中指数据CREIS·物业版,助力企业精准投拓,赋能企业科学决策。
图:中指数据CREIS·物业版产品功能
新增项目:全面收录土地招拍挂项目、协议划拨项目,涵盖“住宅+非住宅”多种物业类型。提供多维度新增土地项目信息,包括开发企业(有无物业公司)、土地性质、项目位置、规划建筑面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