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千日,用猫一时,铲屎官一时的善念,最终救了自己一命,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老胡说猫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养宠的圈子里有种说法,“猫无情,狗有义”,大家耳熟能详的多是类似忠犬八公的狗狗故事,而猫咪的忠义故事却鲜有耳闻。
难道,猫咪真如人们所想那般无情无义吗?其实不然,只不过猫咪的性格更加内敛、谨慎,不像狗狗那么奔放、热情罢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养猫千日,用猫一时的猫咪救主故事。
亚米是一只生活在韩国乡村的流浪奶牛猫,在它活动的区域里,有一对好心的夫妇,习惯将家里吃剩的饭菜倒给街上的流浪猫,对于缺吃少喝的流浪猫来说,这些剩菜剩饭就是救命的口粮。
起初,亚米和普通的流浪猫一样,对陌生的食物都是心存戒备,在夫妇放下食物后,不断地试探,确认安全后才敢食用。
慢慢地,亚米熟悉了这对夫妇,行为也开始变得大胆起来,饭碗还没放下,就敢上来大口抢吃的。
有时,夫妇俩因为有事耽误了送饭,亚米还会不客气地上门要饭。
“今天的饭菜怎么没有按时送到呢?还要我亲自跑一趟……”
亚米的行为也成功引起了夫妇俩的注意,于是,决定收养亚米,而这个决定竟在日后救了男主人一命!
那天,女主人回了娘家,男主人则趁机在家中宴请朋友,酒过三巡后,客人们都离开了,男主人也借着醉意趴在桌子上沉沉睡去……
不知睡了多久,男主人在迷糊中隐隐听到有猫的叫声,而且叫声越来越急促。被吵醒的男主人,还没完全睁眼,便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烧焦味,下意识地从桌子上跳了起来!
只见家中已经火光漫天,亚米就在身旁焦急地嚎叫着。
来不及多想,男主人一把抱起亚米就冲出了家门。刚逃出来没多久,屋顶便坍塌了下来。看着被烧成一片废墟的屋子,再看看抱在怀里的亚米,男主人不禁浑身哆嗦,后怕得不行!
当时的情景,亚米完全可以独自逃生,但它却选择留下来,唤醒熟睡中的自己。男主人每当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都会感慨,如果不是亚米,后果真的是无法想象!
在逃生的过程中,亚米的腿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
虽说,手术费对于刚刚经历过火灾洗礼的夫妇俩来说是笔高昂的负担,但他俩还是决定要为亚米凑齐手术费用。
毕竟,对于自己的救命恩人来说,金钱是无法表达感激之情的!
中国人相信因果报应,很多时候,我们一个不经意的善举,也许就会成为日后救命的稻草,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是没有道理的!
你相信因果报应吗?
1、每日随笔
2、养猫知识
——养猫人老林
一、每日随笔【新手养猫劝退小故事】岛国有位铲屎官妹子@tkw0v0wkt意外从路边捡了只小煤球之后开始了养猫生活...
只了解猫的天使一面,却忽略养猫的麻烦。如果只是云吸猫倒也没什么,但对于准备养猫的新手来说,这样片面的信息显然是会误导人的。
以下是妹子列出的《新手养猫所感受到与猫生活的10个辛苦之处》:
①因为猫咪是食肉动物,所以排泄物特别臭
尤其是猫咪的大便,特别臭!!
猫砂当然不是免费的,用量大,一只猫一个月至少也要花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95元)。
②也有不爱老实上厕所的毛孩子
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也可能是情绪不稳定,
出于各种理由,也有在厕所之外地方排泄的毛孩子,被子床单被害率很高。
③在各种地方磨爪
墙壁少不了,沙发之类的也一样被拿来磨爪。
④半夜大暴走或大声叫等等
尤其是年轻活力的猫咪,比较容易在半夜蹦迪。
还有深夜或一早突然大叫等等,真的影响睡眠,超困!!
⑤医疗费当然是很贵的
就算健康也要打疫苗也要健康检查,1次至少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317元)以上。
要是不幸生病的话,更是要做好心理准备,医疗费可能会非常惊人。
⑥非常会掉毛
尤其是白色系猫咪,掉的毛非常明显。
我家养的是黑猫,虽然不那么明显,但用滚轮粘毛器滚过毯子后,毛还是惊人的多。
⑦在清理麻烦的地方突然呕吐
猫咪虽然是常呕吐的动物,但不会在厕所吐。
有时吐在长毛的地毯上,或是其它难以清理的地方。
踩过猫咪呕吐物的人,我们都是好朋友。
⑧也有不亲人的时候
就算猫咪不愿意让你抱,或是咬你,也请不要抛弃它。
它是活生生的动物,不是玩偶,是有情绪的生命……
⑨几乎无法出门旅行
没有人照顾的情况,顶多让猫看家1~2晚(以猫粮和厕所来看)。
就算把猫咪送去宠物旅馆,也有很多毛孩子因为环境变化而不肯吃饭。
⑩也有很挑食的孩子
说起猫粮,感觉也是好坏混杂,最初让我非常苦恼。
可能昨天还愿意吃的猫粮,今天突然就不愿意吃了。
养猫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有人问妹子:养猫有这么多麻烦,你为什么还始终对猫偏爱有加?
妹子的话让众人沉默:
“我只能说,它是一只在我上厕所,都一直在门口等我出来的傻猫!”
“虽然如此辛苦,就算不好对付,我也一样爱它,只希望它无需在意人类、自由生活就已足够。”
体验过一把屎一把尿把猫拉扯大的铲屎官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悟:
养猫方知父母恩。
猫咪的可爱确实毋庸置疑,但是当你亲自饲养后就没那么简单了。
所以希望各位准备养猫前,还是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
如果一旦决定开始与猫咪共同生活,
那么今后无论多么辛苦,也请陪伴负责到最后吧…
二、养猫知识
【反向养猫】:特指一些学了就挨猫打的无用技巧。
如果你总是困扰,
猫为啥不亲你?
或者嫌弃你的猫太亲你?(不会真的有吧?)
那么欢迎走进今天的反向养猫避雷攻略。
1)摸尾巴
猫尾巴的根部连接着脊椎的末梢神经,拉扯或者用力的抚摸都会让它们感到不适。而且尾巴还是猫咪表达情绪、平衡身体的关键。
猫:“反正就是别碰,碰就是一爪子!”
2)吃橘子
当你用吃完的橘子皮或者沾有气味的手去接触猫咪,猫会对你避而远之甚至张牙舞爪~
其实不完全是橘子的锅,
猫咪的鼻黏膜内约有一亿个神经末梢,对刺激性的气味都非常敏感。
聪明的铲屎官有没有发现什么?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橘子皮放在不想让猫去的地方?
3)眼神对视
在猫的行为学中对视是一种挑衅行为,大概就类似于你瞅啥?瞅你咋滴?
如果你的猫比较怂,你会发现当你和它一直对视,它会假装不经意地挪开眼睛。
如果你的猫比较硬气,那么下一步就是...
4)频繁更换家里物品
猫的领地意识很强,这个领地包括它居住的整个环境以及其中的物品、人。
同时猫大爷对不动产的保护意识很强,每天起床都会巡视全家并蹭上自己的味道。
反之,当环境让它们感到陌生就会让它们处于紧张备战状态。
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它们拉响一场反击战。
最后多说一句,好好听劝,别试。
我是养猫人老林,关心你的猫咪也关心你。
win10系统激活工具,未测试安全性,反正能用。
私信“养猫人老林”免费领取。
刘朝飞
在家猫没有占领中华大地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国人是否曾有过驯养“猫”的尝试呢?古人又因为什么开始驯化野猫呢?本文以作者熟悉的《庄子》等文献为中心,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梳理。
《庄子》中所见早期国人驯养的动物
汉代之前,文献中其实并没有明确记录养猫的民俗。而同时期的马牛羊鸡犬豕等六畜的饲养,却明确并且大量存在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之中。
《庄子》一书(参考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中,明确提及的当时人们豢养的动物,一共九种。
牛羊猪三牲自不必多说。
马虽然平平无奇,但《庄子》中说养马的文字却精致到这种程度:“爱马的人,用竹筐盛屎,以贝壳盛尿。偶尔有蚊虫扑到马身上,人驱赶不及时,娇贵的马儿就会因受惊而咬坏衔口,毁坏头上和胸前的装饰。”可见庄子对养马的认知异常深刻。再联想到《庄子》中庖丁解牛、痀偻承蜩等寓言中对动物细致入微的描摹,以及书中大量出现的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更让人认识到庄子的“于学无所不窥”。
《庄子》中有关养虎的文字,也同样深刻:“养虎的人,不敢用活着的动物作为老虎的食物,因为怕激起老虎的杀心;也不敢用完整的动物尸体喂老虎,唯恐激起老虎的残虐之心;时刻留意着老虎的饥饱,洞悉老虎的喜怒。老虎与人不同类,但老虎能喜爱养虎之人,正是因为人能顺虎之意。那些被老虎杀死的养虎人,一定是违逆了老虎的意愿。”原文“不敢以生物与之”“不敢以全物与之”,即只用碎肉喂老虎,这个法则在今天仍为国际上养虎者所遵循。
而《庄子》中说的养虎、养斗鸡,很明显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实用意义,而发展为娱乐意义了。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东汉猫鼠图来自凤凰山汉墓祠堂左壁
为捕鼠而养猫
从功能上讲,当时的犬有三种,即狩猎用的“田犬”,有看家用的“吠犬”,还有拿来吃的“食犬”。
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猫的呢?
《礼记》里已经说:“迎猫,为其食田鼠也。”意思是当时的祭祀对象中有猫神,因为猫会吃老鼠。看来猫对当时人们的意义,最重要的就是灭鼠。
当时虽然没有家猫(猫科猫属),但人们似乎也已经有意识地驯养中国大地上普遍分布着的豹猫(猫科豹猫属)了。而人们驯养豹猫的心理,大概正为灭鼠。
《韩非子》说:“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吕氏春秋》:“狸处堂而众鼠散。”狸就是猫的别称。前一句将狸与打鸣报时的鸡并列,后一句说狸猫在屋中会让鼠众退散,都透露了当时人们养猫捕鼠的探索。
《淮南子》:“鼠之遇狸,必无馀命。”也是说,老鼠遇上猫,小命不保。
庄子对猫捕鼠的明确认知和生动记述。
《庄子》中的这些话,还经常被转抄,“牛鼠”“马鼠”成了当时人的成语,见于《尸子》《韩非子》《说苑》《法言》《东方朔传》等文献之中。
比如《尸子》中说:“使牛捕鼠,不如猫狌之捷。(《御览》九一二引。)”此“猫狌”即彼“狸狌”,豹猫和黄鼬。
然而这些养猫捕鼠的尝试,应该比较失败。从当时社会上仍然普遍养狗捕鼠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
其中缘由,大概与猫跟鸡的矛盾有关。
《淮南子》:“狸执鼠而不可脱于庭者,为搏鸡也。故事有利于小而害于大,得于此而亡于彼者。”意思是说:猫能捕鼠,但人不能让它跑到院子里去,因为猫也会残害鸡。所以有的事情是弊大于利,让人感觉“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淮南子》又说“发屋而求狸”,意思是拆了屋子抓猫,这大概是极端情况下猫让人抓狂,使得人们连屋子都给拆了。
为皮肉而养猫
除了捕鼠,人们去驯养猫的另外一个可能的动机,就是充分利用猫的身体,穿它的皮,吃它的肉。
这一点在今天猫粉看来,可能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但就已有的文献来看,却是很有可能的。
《诗经·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这里的“狐狸”,很可能跟今天我们说的狐狸这一种动物不一样,而是指狐和狸这两种动物。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十一月时人们猎取貉、狐、狸,为贵族公子做皮衣。
《尚书·禹贡》:“梁州,厥贡熊罴狐狸织皮。”“熊罴狐狸”是四种动物。这句话的意思是梁州的贡品中有熊、罴、狐、狸四种皮料。
《左传·定公九年》记载,齐景公要赏赐梨弥,梨弥推辞说:“有比我先登上城墙的人,我只是跟着他上去了。他戴着白色头巾,穿着狸皮大衣。”最后这句话的原文,是“晳帻而衣狸制”。“狸制”,就是用狸猫皮制作的衣服。
这是古人很早之前就利用猫皮的记录。
《礼记》的《内则》里,记录了古代贵族的各种规矩,其中自然少不了关于吃的内容:“不食雏鳖,狼去肠,狗去肾,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脑。”说的是吃鳖不吃幼鳖,吃狼不吃狼肠子等进食规矩。其中的“狸去正脊”指吃猫不吃猫的前脊柱。古人把脊柱分成三段,前面的是“正脊”,中间的是“脡脊”,后面的叫“横脊”。总之当时人们不但吃猫,而且吃猫吃得还挺讲究。
顺便一说,从后来的文献上看,中国古人吃的“狸”“猫”,其实很可能也不是境内普遍分布的豹猫,而是果子狸。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另外深入讨论。
饲养有利于规模化,可控化。然而穿猫皮、吃猫肉,其实也并不一定要养猫,古人选择更多的方式恐怕还是野捕。即《庄子》所谓的猫“中于机辟,死于网罟”。
作为宠物的养猫
古人养猫的第三个动机,就是现代常见的宠物需求。
《山海经·中山经》记录了一种动物,“其状如狸而白尾”,长有修长的鬣毛,名叫朏朏,大概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小灵猫,原文说“养之可以已忧”。
“养之可以已忧”的珍禽异兽,在古人的记载中一直也并不罕见。别的书证我们可以不看,单看《庄子》中这九种动物,其中老虎、斗鸡和海鸟三种,其实都是宠物。
鸟作为宠物,在《庄子》中重复出现两次,而且作者给出了重点分析。这两段文字分别见于《达生篇》和《至乐篇》,内容大同小异,大意是:
从前有一只奇异的海鸟来到鲁国的郊外,鲁侯对它一见倾心。这只海鸟被鲁侯像接待外宾一样接进国中,鲁侯命人在太庙中设宴奏乐,其礼节极尽奢华隆重。但海鸟不饮不食,三日之后便一命归西了。
《庄子》中分析道:这是用人的好恶是非的标准来养鸟,并非用鸟的好恶是非的标准来养鸟。如果用鸟的好恶是非的标准来养鸟的话,应该让它栖息在茂密的丛林,遨游在沙滩山石之上述,让它在江湖上自由游泳,给它喂泥鳅鲦鱼,让鸟回到鸟的行列,任意自适。
总之,这是一次养宠物失败的典型。主张逍遥无待的庄子,很可能不会喜欢养宠物。
【明】沈周写生图册·猫
庄子不养猫
“山林与!皋壤与!与我无亲,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主张“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的庄子,肯定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
我想庄子其实也有可能喜欢猫,只不过庄子爱的肯定是自然生长的猫,而不是作为别人的工具、猎物和宠物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