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动物医学专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2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的方法
(1)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动物医学专业院校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意识到,实践能力是社会单位最为看重的一项能力,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要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制定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动物医学专业院校可应用“多岗位轮流式实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以理论强化实践能力。学生在各个岗位轮流实习的过程中,必须攻克某一个实践难题。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当动物医学专业以实习实践为教学核心的时候,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也需变动。在过去的实验学习中,学生的实验针对性不强,他们不知道在实验中到底要开展哪些实验。如果动物医学专业实践课程以实习实践为核心,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记录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将会发现乳腺炎是奶牛最易感染的一种疾病,学生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观察乳牛发病的阴性、可疑性、弱阳性、阳性和强阳性病症,然后通过实验探索找到一套最为对症的治疗方法。教师应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将能够加强实验的针对性,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3)革新成绩评定方法。
1目前我校在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我校动物医学院院办与教师对毕业论文环节是非常重视的,组织到位、学时保证、程序完整,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科研认识不足、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缺乏创新、科研经费不足、专业指导老师缺乏、学生认识不足、论文答辩把关不严等。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当今教学改革当中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我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
1.1毕业论文选题不恰当
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实验条件、指导老师自身能力、学生自身素质限制,选题缺乏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和范围和深度不当等问题普遍存在。选题要么过大,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哪着手。要么过小,研究的范围过窄,过于深奥,学生理解困难。要么缺乏创新,完成的毕业论文水平一般。要么完全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上面,缺乏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1.2实验设计不合理
1.3实验经费不足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论文,整个实验对经费要求比较高,学院投入的经费紧张或不足,经费按人头算,分配不公,没有与论文完成质量挂钩,挫伤了认真带学生的教师的积极性,也助长了部分不负责任教师的不正之风。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论文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经费不足是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往往前期一切进展顺利,学生在进行一项很有意义的实验的时候,到了中途或结尾,由于经费预算不足,这样导致了实验的质量大打折扣。指导的学生多,指导老师的科研经费紧张,毕竟实验经费充足的老师不多,大多数老师经费少,对于讲师来说更是负担不起现在高昂的实验费用。
1.4专业指导老师缺乏
1.5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1.6论文写作基本功不扎实
本科教学没有设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格式,方法及技巧知之甚少,有的时候实验完成了,论文资料收集整理得差不多了,就是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动笔,最后只好依葫芦画瓢,各种投机取巧的心理也滋生了。其实论文写作是很讲究的,这需要我们的专业老师在课堂上一一讲解以及实验论文写作过程中加以耐心指导。
2提高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指导措施
2.1.1学生方面
2.1.2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程度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制定对指导教师的监督管理机制来发挥这一作用。
2.2加强选题指导
加大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使选题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应加大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力度、控制每位教师指导的毕业生数量。
2.3增加经费
学校在加大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同时,对本科毕业论文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不仅要增加投入学生的实验经费,还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使他们有动手实践的空间。
2.4严把论文答辩关
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毕业论文考核不严的情况,或者有监督检查及考核,但力度不大,流于形式。学校及学院应健全毕业论文管理机制,严格审查,加强规范保证论文答辩要严肃正规,坚持标准。可采取一些措施如校、系二级答辩,第一次未通过可参加二次答辩等方法保证质量。
1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坚持的办学理念是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质量、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实施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
2动物医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要求
按照200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院一品”建设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保本科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集中力量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培养和引进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组建合理的师资梯队,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使动物医学专业成为黑龙江垦区乃至全省及北方地区重要的动物医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技成果的产生地、辐射地。
3动物医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及方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通过国家特色专业点的建设,现已取得良好效果,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如下。
3.1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也是学科发展是否有潜力的重要标志。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进一步调整师资队伍结构,使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源结构和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实施新的师资培养计划,以在职提高、出国进修、攻读学位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包括业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等。坚持“导师制”,以老带新,培养青年教师,使其快速成长。
3.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学科和专业建设要体现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科学性、实践性”的特点,要进一步加强学院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实习基地为平台,以生产实践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建立多地域、多层次、多类型和多项目的实习基地。目前,学院已与30多个单位和部门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其中有12个单位已经正式悬挂动物科技学院实习基地的牌匾,其余20多个单位也成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较为固定的场所。
3.3课程建设
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形势和畜牧生产的需要,坚持“提高课程实用性、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拓宽课程选择范围、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力度”的原则,密切结合本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继续增加先进、实用的新课程,增加实践和实验室操作内容,同时,每年根据社会的需求对教学计划进行微调,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在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同时,突出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牧产业化特点,加大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的比重,加大选修课课源,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等课程充实到选修课当中,增加实验环节和有利于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动物医学专业也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和名师培养的工作。目前,兽医病理解剖学、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家畜传染病学和动物生理学已经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另外还有学校精品课程5门。
3.4学科建设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动力,优化学科结构,注重特色学科建设,整合教学科研资源,探索独具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自身提高、加速培养和引进、整体优化”的思路,积极建立素质强、水平高、师德好、结构优的师资队伍。目前,动物医学专业的预防兽医学和基础兽医学已经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动物医学研究生导师团队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
研究生导师团队。
3.5重点实验室建设
动物医学专业现拥有实验室面积3200多平方米,下设2个综合实验室,即动物基础实验室和动物医学实验室,在这2个综合实验室中又设有10个功能室。动物医学实验室现为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未来的目标是力争将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成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同时建成2个省级开放实验室,并要重点建设和完善动物基础实验室和兽药制剂实验室。
3.6教材建设
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的重点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具有先进科学的教学大纲,并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同时建立试题库,加强课程建设和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积极鼓励教师制作适于专业的CAI课件,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增加教研课题数量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提高立项质量和级别上,争取申请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
3.7学术交流
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带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充分利用学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韩国忠南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的合作关系,加强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日本高知大学、意大利storti公司、瑞典IBD公司的合作,进一步加强院校、院企之间的学术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动物科学学科教育发展和学科建设的经验。通过双方交流、技术合作、专家互访等途径,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
3.8科学研究工作
在科学研究上,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坚持科学研究与生产需要紧密结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黑龙江省垦区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大农业为研究对象,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开展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以此带动学院整体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根据黑龙江省垦区和区域农业发展战略需要,瞄准科技前沿,努力建设具有我国现代化大农业特点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北方寒区现代养殖业科技创新体系。在积极开展家畜家禽疫病普查、疾病防治等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的同时,大力加强基础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建成垦区、黑龙江省乃至国家解决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及“三农”问题的技术研究基地。
动物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层次既有本科也有专科,截止2012年,我国共有66所高校开设动物医学专业,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等多个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人数逐年递增,但是就业的形势却不容乐观。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比2013年又增加了28万,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虽然动物医学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焕发青春”,但近几年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较好,社会对农业、对农业院校观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专业,也是一个受当下各大院校和国家农业部重视的一个专业,具有很大的竞争发展优势。本文通过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旨在根据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完善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为本专业就业指导提供方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毕业生,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一、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
二、分析讨论
1.毕业生毕业后去向安排。从图1得出,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安排为就业和考研两个主流方向,而选择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明显远远大于考研比例,表明大部分学生已做好迈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并且希望在实践中锻炼打造自身。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态势较好以及人才培养的成功之处。而选择考研毕业生表示继续深造可以躲避就业高峰,增加就业优势。选择出国和自主创业学生比例较小,反映了毕业生优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
2.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从图2得出,选择就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集中又分散”,集中是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及科研院所和其他事业单位这6种就业单位性质倍受青睐,毕业生分布比较集中,且尤以前两种比例最大,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方向比较明确;分散是指毕业生在这6种单位性质中分布较均匀,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多向性。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也可以感受到社会发展趋势的强烈影响,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是非常现实的。
4.毕业生从事工作的区域。从图5得出近34.34%的毕业生选择在二、三线城市或者县级城市工作,由于地区差异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大学毕业生都不想在欠发达地区或一些职业工作,这是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趋势。表明学生对工作地点的期望值较为现实,就业心态追求稳中求进。27.27%的毕业生选择在一线城市“北、上、广”工作,反映了毕业生对快节奏生活和新环境的较强适应能力。与之比例相当的是到家乡附近区域工作,约占22.22%,反映了一部分学生致力于家乡建设,以安定稳定为第一的思想。还有小部分比例毕业生选择在大学所在地就业。
5.择业时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从图6得出,越来越多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这说明学校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信息获得的重要渠道;也有不少的学生尝试网络招聘,利用现代的信息来为自己找出路;此外,广建人际网络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另有选择传统的信息渠道获得就业机会,如,报纸广播媒体报导;选择毛遂自荐的人也有,这样更能找到适合的岗位。可见,对于求职的方式和途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为就业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此外,基于以上问题的调查外,还有涉及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调查,其中有28.04%的毕业生表示跳过槽,当问及跳槽原因时,有37.38%毕业生认为工作没有前景,一眼望到头,没有挑战性,其次是22.43%毕业生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更适合的工作。关于倾向于在求职中如何更好的凸显自己问题,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事先充分了解单位,表示自己有充分的兴趣和准备和突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自己将是可塑之才这两方面。
7.调查小结。综上所述,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对目前就业情况满意,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毕业生择业时首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
毕业生选取职业时多数从个人生存需要出发,但也有毕业生更看重社会价值、个人人身价值,选择到基层工作,而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仍较小,侧面反映出毕业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以及追求平稳第一的心态。
三、改进措施
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虽然整体较好,但受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多数学生感觉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大。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本科毕业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了专业的就业压力。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措施提高就业能力,积极应对毕业生就业压力。
(一)增设创业课时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极少数毕业生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毕业生在创业方面所占比例相对较小,需要高校对其在这方面加强辅导和帮助,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
(二)构建就业信息平台,拓宽毕业生招聘渠道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招聘信息,但途径较单一,以校园招聘和人才招聘会为主。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它的实施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依托。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以上毕业生认为在求职中自身的实践和工作经验影响最大,动物医学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21世纪谋职就业的必备条件。针对毕业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这一现象,在教学设计上可采取如下措施:
1.探索性实验教学。传统的课程实验主要是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进行的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并无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验证性实验有无其不足之处,有无可改进之处,同时,鼓励学生每人针对该研究结论每人制定出一套实验方案,从实验材料的购进,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及确立,实验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每个环节出发,大胆尝试不同于传统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宜春学院锐意改革,积极追踪新科技革命浪潮,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发展。开展校企合作是宜春学院持续、快速发展、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的必由之路,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2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以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培养专业实践和特色创新技能为重点,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打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1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年来,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了解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宗旨,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拓宽学生实践和就业的途径,使学生成为备受企业、社会欢迎的人才。
2.2推进校企合作,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鼓励青年老师下到基层企业去实践锻炼,通过零距离地接触企业,亲身体验生产劳动,以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更加了解的行业的最新动向、企业的需求,提高老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与形势结合。
2.3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方案、聘请知名企业家、专家来校作报告等。这样既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培养方案,更使人才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充分利用好企业奖学金,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大北农集团、北京伟嘉、正邦集团、康地恩集团、加大集团等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帮助和鼓励同学成长成才,是一件互利互惠的好事。
3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动物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块式分方向培养
动物医学专业也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一直在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我国的生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随着21世纪的到来,畜牧业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从以前的放养式、零散式转变为集中化、规模化;同时,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个体水平转型到分子水平。对此,动物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上的畜禽和畜牧业的基本保障外,新时代下的动物医学也相应的扩及公共卫生学、共患病和兽医预防学等新的内容。例如,2003年我国爆发“SARS”,2009年的手足口病和H1N1病毒的蔓延等已涉及到公共卫生领域;2008年我学院的赖良学教授首次培育的“带有抗猪瘟病毒基因的克隆猪”获得成功,李子义教授领衔的团队又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也体现着现代兽医的职责。随着动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研究层次的深入,新形势下的动物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目前我国动物医学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教育实践领域频繁使用的词语,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冠以“培养模式”题目的论文达数百篇之多。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其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该模式培养的重点,并且日益成为“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化”就是学生不再一味地强调书本的重要性,而更多地注重提高多方面的基本素养。为此,“KAQ”人才培养模式,即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质(Quality),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知识即将成为人类市场上新的交易入口,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知识;能力是要求人在处理事务上具有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方法;素质是现代社会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课程设置
四、模块式分方向培养
在学生基本修完动物医学专业规定的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后,即在第八学期结束后,采取分方向培养。学院共开设动物临床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生物制品学三个专业方向,学生自愿选择,学生也可按照重选原则,选择其他方向的课程进行学习。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动物医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后,学院将会与日本的北里大学定期互派本科学生,同时,注重国际交流,同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的院校进行密切的学术联系。
模块式培养更多的适应本科就业的学生,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1.经济动物的养殖方向:比如,肉牛、奶牛的养殖,绵阳的蓄养和新的经济动物(水貂、狐狸)的养殖。
2.野生动物、宠物疾病方向:比如,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动物园进行动物的诊疗工作;宠物的护理、销售和治疗;我国现在紧缺这方面的人才。
3.实验动物方向:目前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一些动物实验,尤其是具有流行染性病毒的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的要求相当的严格。而且,实验动物的养殖条件也很高,需要专门的兽医人才进行养殖。
面临新环境的挑战,动物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构建和实践必须加紧进行,只有满足社会需求和改进我国生命科学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最紧要的,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的脚步,才能培养现代的兽医人。
参考文献:
[1]刘进辉,苏建明,程天印.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4,(12):54-56.
[2]张立娜,华彦,肖向红.新形势下的动物医学人才培养[J].畜牧兽医杂志,2010,(03):42-44.
关键词:高职教育;嵌入式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动物医学专业;实践研究
2“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4“嵌入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健.建构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J].江苏教育,2014(44):29.
[2]方向红,颜友荣,徐婷婷,等.校企共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以动物医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5下):35-36.
[3]赵熠群,顾剑新,杜波.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08下):147-148.
[4]马驿,陈进军,张继东,等.“2+1”学期模式在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4,33(6):77-80.
部级期刊
1个月内下单?月刊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北京中美欧畜牧科学研究院有限公;中国兽药协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