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无论是在城市、郊区、农村都掀起了大大小小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既能成为经济资源,又不应破坏原生环境,是开发建设过程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度假酒店规划;山地建筑;泰式风格
1项目概况
斯博瑞温泉度假酒店,现名广州从化都喜泰丽温泉度假酒店。项目位于从化良口镇温泉养生谷中间位置,北邻105国道。地块南面毗邻2010年亚运马术赛场,105国道北面为从化碧水湾温泉度假村。地块东面为农田,四面均可见山,用地形状不规则,宛如一片大叶子。地块仅北面和市政道路连接;西南角为一座山的东麓,山体高约40m,坡度约在10~40°之间;其余范围地平南高北低,从北往南高差约4~8m。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40亩(93347m2),其中净用地面积88144m2。可建容积率建筑面积22036m2。容积率≤0.25,绿化率≥50%,建筑密度≤20%。功能组合包括休闲度假酒店、温泉养身中心和会议中心。地上建筑面积为21769.73m2,其中温泉养身中心建筑面积6322.92m2,会议中心建筑面积4156.93m2,酒店建筑面积(客房及接待大堂)11052.9m2,其他建筑面积236.98m2。地下室不计容建筑面积10958.43。项目定位为泰式五星级奢华温泉度假酒店,采用泰北兰纳建筑风格。
2项目规划理念
酒店,也可以被称之为“宾馆”、“旅馆”、“旅店”以及“饭店”等等,那么针对酒店的概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在商业的基准之下来向公众提供住宿,但是也是提供各类膳食的建筑物(《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酒店是提供住宿、膳食来收取费用的住所(《牛津插图英语词典》),另外,在《科利尔百科全书》之中,酒店是来面向公众提供住宿、膳食以及各项服务的建筑和机构。为旅客来提供吃、住、游、乐、行、购、商务、文化信息服务的一项全方位型的服务系统。笔者所认为的酒店景观,主要围绕的是酒店主体建筑周边和酒店中庭、屋顶等等范围的景观,不仅仅美观,还得要更加的注重娱乐功能和游憩功能,文化之间的传递和表达。酒店景观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仅是必须的绿化之外,还涵盖了园林小品、水体以及硬质铺装等等各项内容。
2、酒店景观设计的不足
3、酒店景观设计要点
1高迪造型艺术适合的营造场所
1.1高层次文化品位,高端消费群体的场所
高迪造型手法是一项独特的文化意味浓厚艺术形式,它在规划设计中的营造是属于某种具体主题风格的运用手法,有其特定的符号语言和形态特征。一个场所有着主题鲜明的设计审美观往往可以提升和彰显文化品位;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能打造高水平的高迪造型艺术风格的作品的项目背景一般都有着高端消费定位的目标需求。
1.2需营造热烈气氛、烘托环境的场所
高迪花园位于华侨城洲际大酒店宴会厅的室外场地,它是由三面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庭花园,用透明落地玻璃窗与室内建筑环境分割,在花园两边均设多组玻璃门可以方便出入,视线通透,室内外空间共融,从室内到室外的可达性方便。高迪花园是晚宴、餐饮、聚会的室外场地。当把玻璃门全都打开,宴会厅的室内外空间自然过渡,夜光下迷人的花园景色,潺潺的流水声为宴会宾客提供一个洽意的交流空间。
一、大堂空间设计的前期准备
设计师在设计酒店大堂空间前,应该对本次设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首先对该酒店的定位要准确,如:酒店的类型(商务酒店、会议酒店、主题酒店、度假旅游型酒店、经济型酒店等)、酒店的文化(即整个酒店的CI定位)、档次(星级标准)、规模大小(整个酒店的面积、客房数、餐座数等)、功能的设定(如:康体、娱乐、商品店、餐厅、客房等);其次要对酒店周边环境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如:周边的建筑及它们室内的装饰定位分析,周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分析,区域内酒店业的构成与布局,区域内酒店的类型及档次、区域内经济环境分析等;再次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如:服务的人群(商人、政客、旅游者等),同行业的数量、比例和市场的份额,区域内的消费水平及流动人员的构成情况等;最后设计师要实地斟查,要到既定的建筑实体现场考察了解,对现场具体真实情况及周边环境有一个近距离的接触,核对建筑图纸尺寸,为现场照相作为后期设计的参考资料等。
二、大堂的动向流线设计
酒店的大堂是酒店的中心枢纽,集流通、业务办理和等候诸多功能于一体,是酒店业务活动和宾客集散中心。动向流线的设计与规划在大堂中极为重要,从大堂可以通往酒店的所有功能区,所有功能区也可以通往大堂,而且大堂是宾客入住酒店第一个见到的空间,和离开酒店最后见到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酒店内部与内部之间和酒店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枢纽站,设计师在设计这个枢纽站中的流线时应该科学的、全面的、严谨的、系统的进行规划,最终设计出一个合理的、完善的、漂亮的流线图。可以把大堂的流线归结为以下三种:
1.宾客动向流线
它是酒店的主要流线,包括通向客房,餐厅,会议,康体,娱乐,商务,电梯,大堂吧等区域,这条动向流线与功能区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在具体规划设计时必须将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宾客主要由酒店大门进入大堂,然后服务台登记,再然后乘电梯到客房,入住后再由客房到各个功能区域,最后从客房到大堂服务台办理退房手续,离开酒店。这条流线主要是为宾客动向设计的,那么就得满足宾客入住酒店的所有需求,且酒店的一些后勤区域(如:员工食堂等)与宾客毫无关联的区域就不要与这条流线相交,使宾客在这个酒店完全处于他自己的享受状态。
一、BIM技术的特征
BIM技术是一项三维立体化技术,采用的是数字化模拟技术,对于酒店建筑结构的构成特点形成立体化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结构图纸难以体现的内容(如酒店建筑内部布局、细节内容等)都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总体归纳,其具备如下几个主要特征:1.可视化:BIM技术作为一项模型技术采用信息化技术拥有良好的可视性特点,采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保证了立体化可视效果,达到了对施工环节中各个部分的细化观察效果。2.协调性:在酒店建筑设计过程中,协调性是我们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只有确保设计的整体协调性,才能真正保证酒店建筑的设计质量。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我们对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元素进行合理布局,还可以对不协调、不合理因素进行及时调整优化。3.模拟性:BIM技术采用信息化模拟技术,使我们在设计中可以利用5D模拟技术对设计结果进行现实模拟展示,保证了设计理念在实际建设中得到全面实现。4.可出图性:BIM技术因其采用的是计算机图像技术内容,在设计完成后,将设计好的三维图像进行处理,得出管线综合图、预留线路图等这类综合类立体图纸。
二、BIM技术在酒店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三、基于BIM技术的酒店建筑工程优化设计应用
一、项目背景
玉佛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鞍山市区东部,规划总面积为20.21平方公里,由玉佛山森林公园(玉佛山、立山、双头山、营城子西山四块林地组成)、二一九公园、玉佛苑三部分组成。
二、现状分析
玉佛山风景名胜区由自然山林、城市公园、玉佛苑三个游览内容不同的区域构成,各景区间通过不同的景观和游赏内容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内容丰富、景观序列开合有度、游览特色鲜明的风景游览系统。
三、规划设计分析
玉佛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按游览系统分为三个功能分区:一是生态文化健身区,主要是以玉佛山山林为主,体现生态保育和自然生态文化游赏的特点,通过景区内次级景区或景群的科学划分,实现一年四季对风景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游人进行合理分流,达到自然风景旅游和生态保育有机结合目的;二是休闲文化娱乐区,主要是以二一九公园区域为主,体现地域文化、城市历史和山水园林特色,以城市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相结合,凸显东北城市山水园林的特点;三是玉佛文化产业园区,主要是以玉佛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5平方公里的区域,以佛文化、玉文化和玉佛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其文化特征和内涵,将玉佛苑景区融入玉佛山风景名胜区大的生态文化背景之中,体现佛学文化的精髓和境界。
如今国内温泉旅游正日益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温泉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温泉旅游是以沐浴温泉为主要内容,以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文化为主题,从而达到养生、休闲、度假目的的旅游活动[1]。而温泉度假酒店是主题酒店的一种类型,以温泉作为主题,酒店内的建筑、室内、景观的艺术和风格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带给住客们养生、休闲、度假、娱乐等的综合性体验。一般都具备以下三个特征:酒店选址地处温泉旅游区;酒店的设计与建造都依托温泉;酒店的设施、活动等的设计都必须考虑消费住客的需求。温泉度假酒店无论从位置、客人群体、设施、服务、淡旺季,还是设计风格这几个方面都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酒店。本文探讨的汤街温泉度假酒店选址在温泉旅游度假区内,环境优良,亲山、亲水、亲绿,温泉及文化氛围佳,具有建设成为精品温泉度假酒店的良好条件。
1项目背景
汤街温泉度假酒店位于贵州草塘古邑温泉度假区内,瓮安县城东北部黔北四大古集镇之一的猴场镇,距县主城区14km。古镇内自然和人文优势突出,汇聚红色文化、商贾文化、龙狮文化、土司文化以及多地域民族风格为一起的民俗文化。温泉度假区整体打造“格调艺术化、氛围活力化、体验现代化、场所生态化”四大项目主题。总体分为六大功能片区:一为定位高端度假的温泉酒店区,二为打造商业休闲主题的特色商业区,三为体现活力主轴特色的商业街,四为温泉别墅酒店区,五为景观核心区的瀑布景观区,六为整个度假区的集中生态停车区。本案的汤街温泉度假酒店就位于高端度假的温泉酒店功能内,总用地面积为5762m2。
区别于一般的酒店设计,度假村酒店是观光旅游产品,其往往处于绿水青山环绕的惬意之地,大多建在滨海、山野、林地等自然景观附近,有着提供住宿、郊野娱乐等功能。随着休闲度假市场的迅速崛起,度假村酒店设计应当重视与旅游景区之间的联动关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环境条件,平衡酒店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体现与环境艺术相融合的美学特性。该度假村酒店设计从空间、环境、功能的有机结合出发,以自然环境和建筑和谐的生态设计为设计理念,强化了度假村酒店与基地自然资源之间的有机关联,促使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地融合到一起,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塑造出融于山水之间的酒店空间聚落。
兼顾酒店空间的美观性与兼顾酒店空间的美观性与安全性,建筑结构采用大跨度框架结构,并通过流线形的建筑布置,达到楼景相融的视觉效果。考虑地域文化特征与现代酒店设计潮流,采用新中式风格,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构成主义共同构成了创新新颖的度假村酒店建筑形态,木挂板搭配青砖、大块白色墙面与木色百叶的创意组合,将建筑体量穿插组织在一起。
本建筑群为多层别墅建筑,其以利用和保护基地自然资源为设计原则,在综合分析与考量地形地貌的前提下,以一条蜿蜒的道路串联酒店建筑,局部空间以开敞的连廊和室外楼梯相串联,促使酒店空间不再是独立于人工景象的存在。由北往南设计一个人工湖,场地内配以绿竹、柳树等景观元素构成亲水景观,与建筑景观构成山水建筑场景。
综上,在整体布局方面,度假村酒店规划设计出多层次的流动曲线组合,规划布局上顺应地形,建筑道路周围的绿化以线状布置,并充分利用湖景这一美色景观,打造小桥流水、河塘月色等景观节点,既使得自然景观融入到建筑群中,同时也创造一种流动的空间的感受;在建筑细节处理方面,综合考虑地区气候特点与建筑审美体验,在建筑单体设计方面注重日照、朝向的均好,细致考虑各建筑空间的入户流线与景观视线,运用流线形建筑布置和地理高差优势,使得栋栋酒店空间视线开阔,给人细腻雅致的建筑体验。
因此,度假村酒店的环境艺术设计,应当从人性化、在地性、协调性等维度进行创意设计,在满足居住者对于酒店空间舒适性的前提下,促进酒店空间与周围自然元素和谐共生,使住客享受更多的酒店空间环境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