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样例十一篇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词义的理解和结构不同

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是世界上历史较为悠久、内容较为丰富的两种文化,然而两者在外在表现上却有着较为显着的差异。如英语文化较为注重直接明了,而汉语文化则相对来说较为婉转含蓄;英语文化力求个性表达,而汉语文化则多为。但由于交际和表达的需要,英汉语言中常常有以隐喻来增强文字和言语效果的现象,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强了叙述者或喜爱或厌恶的情感色彩,又在文字上增加了表达的延展性与生动性,使得人物的个性及事件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明了。从整体上看,英汉文化差异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影响隐喻的使用与表达:

第二,直觉体验与分析型思维下的隐喻理解。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喻是一种思维表现形式,它直接体现了思维中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思维结构不同,对隐喻的使用与理解也就会有所差异。大致来讲,英美人主要倾向于分析型思维,他们善于逻辑推理与思辨论证,因而英语中的隐喻常常将本体分割成许多部分来解释。而中国人则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常常从直觉、体验、类比等方面去思考,因而许多隐喻则是感性的对应链接。例如对于“爱情”的认识,莎士比亚说:“Loveisafamiliar.Loveisadevil.ThereisnoevilangelbutLove”,将爱情视为善恶的统一体。而中国着名文学家张爱玲却说:“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她将爱情感性化理解,从现实体验解读。这两种对爱情的不同诠释虽都用了隐喻,但在思维结构及情感体验上是大相径庭的。

第三,民族个性对隐喻差异的影响。从民族个性来说,英语和汉语中隐喻的期望效应也有较大差异。英美人性格张扬、幽默且浪漫,其隐喻中多有开玩笑或调侃的情况,例如,英语中常用“oldwoman”来隐喻一个人做事婆婆妈妈,语气中带有调侃之意。再如,英美人常用“sweetychocolates”等词形容女孩儿的可爱、漂亮,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当然,从整体上来说,英语中的隐喻和汉语中的隐喻大多时候还是为语言的形象表达服务,但这些细微的差别却是英汉隐喻语言理解中不得不重视之处。

二、不同文化环境下文学语言的美学效果

英美国家因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方面与中国多有不同,因而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可能就会被赋予不同的角色和意义。且因中美文化差异,中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在表达上也会显示出不同的美学效果,如隐喻这种语言修辞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情感。

1.喻体与本体的选择对应

喻体是修饰、拓展本体意义的内容,是本体内容的形象表达。喻体必须与本体在特性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英美与中国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性多有差异,因而对于一些事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表现在隐喻上即是本体与喻体的对应选择有所差异。首先,英汉语种对于颜色的认知上有较大不同。在英语中“blue”是忧郁的代表,如“inabluemood”、“bluemonday”的说法。而在汉语中,“蓝色”是纯净的象征,如“春来江水绿如蓝”。其次,因英国四周毗邻海洋,喜好航海,航海历史也较为久远,其隐喻中多以“风帆”“绳索”等航海用具作为喻体者,例如“sailclosetothewind”比喻迎难而上。中国则因大部分地区身居内陆,因此多以山地、河流等内陆景观做喻体,例如“站在艺术的最高峰”。

1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交际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交际、理解难题。

例如,“东施效颦”这一汉语成语典故,对中国人来说,不难理解其文化内涵,但对于不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若仅仅理解为“TungShihimitatesHisShih”,就没有准确、形象地表达和再现原典故的含义。东施是谁?西施又是谁?就没有交待清楚。为了让西方读者能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采用加注的方法:TungShihimitatesHisShih(HisShihwasafamousbeauty,Tungshihwasanuglywhotriedtoimitateherway)。这样,就会使读者一目了然。

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可采用类比的理解方法。据说,有一次陪外国客人观看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作了很多说明也没能让外国客人弄懂故事内容。此时,提示翻译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通过这一类比,外国客人马上明白了剧情的主题思想。

中国历史灿烂悠久,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此相联系,中国的历史成语典故俯拾即是,意蕴浓厚,如:卧薪尝胆、负荆请罪、亡羊补牢、塞翁失马、滥竽充数、朝秦暮楚、毛遂自荐、班门弄斧、名落孙山、三顾茅庐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蜀中无大将,寥化作先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等,每一个历史典故和成语都包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都是一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因此在交际、理解时,应在弄懂典故含意的基础上,注重文化之间的差异,采取恰当的交流、表达方法。

中国文化如此,西方文化亦如此。《圣经》中仅收入辞典的典故就有700条,莎士比亚作品的典故更是熠熠生辉,有些莎士比亚作品的人物和事件本身就成了典故。

2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方面的差异,使得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文化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且能引起美好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文化里却平淡无奇,毫无文化意义。这就是文化的个性和差异。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耕牛是勤劳的象征,人们常把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具有老黄牛精神。古往今来我国不少名家皆喜以牛自喻:鲁迅先生曾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明代名臣蒋冕年迈衣锦还乡后,皇上御诗,称其为“江南――老牛”,蒋冕也作诗谢辞:“老牛用力已多年,劲破皮穿只想眠,犁耙已休春雨足,主人何用苦加鞭”。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以牛耕为主,耕牛与农民朝夕相处,且勤劳忠厚,自然形成了中国人对牛的热爱和赞誉。与中国不同,英国古代主要靠马耕,牛则很少干活,因此马在英美文化中则是勤劳和吃苦耐劳的象征。

3风俗文化差异

各民族的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共性的东西,但更多的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个性的东西。

4宗教文化差异

总之,文化差异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交流、交际、表达,除了通晓两国的语言文字外,还必须有深厚的两种语言文化功底,深刻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不仅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而且做到真正文化意义上的等值,也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英词典[S].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3]王春晖.英语课堂教学中东西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开放性加强,人力资源在国内跨地域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在经济比较发达、比较开放的城市中,多元地域文化融合的机会更多。地方高校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方言的人,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教职员工有自己的文化认知、语言表达方式、性格特点和价值观。高校管理者与教师或者管理者之间常常因语言文化不同导致工作中出现意见甚至激烈冲突。国内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推行,使得高校管理部门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内容和使命,管理人员的沟通职能也被赋予更多更高的要求,而沟通障碍问题是高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通病,因此,探求有效的高校跨文化管理沟通方法势在必行。

一、跨文化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溯源

二、高校跨文化管理沟通的特点

高校管理沟通指的是高校为了达成各种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各类管理信息交流的行为过程。高校各类管理过程如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都离不开沟通。通过沟通交流使得全校人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协调步伐、共同实现学校学院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相比,高校管理者和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管理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文化差异性

首先,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存在文化差异性。高校教师文化层次高、知识水平高,是“文化人”。“文化人”一般来讲性格具有多样性、对事对物都会趋于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趋于批判性思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比较感性,但有时也未必能站在学校学院发展的大局上考虑问题。这与高校管理工作中崇尚制度化、数字化、量化标准有矛盾冲突,高校管理需要制度化,同时又需要人性化,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矛盾在这个差异性中常常被激化。其次,地域文化因素给教职员工带来的沟通差异。每个地域都蕴含着独特的人文气息,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教育特点等所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和性格特点都会在沟通者身上有所体现。同时,需要注意社会大文化背景对教职员工的影响。高校教师、学生及管理者对社会发展变化特别敏感,各类新出现的文化现象在校园中都会很快表现出来,这些都使得高校的管理沟通具有强烈的文化差异性特点。

(二)学术性

高校是学术和知识的聚集之地,沟通对象、沟通内容都带有学术性,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总是围绕学术知识开展各类沟通。不难发现,与知识分子的沟通有别于一般的沟通。“学术”在高校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是高水平大学的立校之本,这点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同。高校因学术能力突出而被提拔的现象比比皆是,双肩挑的干部也不在少数,另外还有相当多的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院士等高级知识分子。高校的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学者参与治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这无疑对高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受语言的影响

语言是实现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手段,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是达成预期沟通效果的重要保障。高校的教师、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方言区地域,语言的差异性对管理沟通的影响更大。高校师生在社会中是一个文明程度和综合素养较高的群体,但在现实中,高校师生的语言表达不规范现象极为常见,教职工常存在语音不标准、方言词汇滥用、语调表达不当等现象,导致开会时大家听不明白,上传下达中信息失真或遗漏等,这些在管理沟通上形成比较大的沟通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紧密结合。语言上的差异性体现出说话者不同的“圈子”文化。来自上海、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以能说一口上海话、广东话、浙江话而自豪,而一些本地域的教职员工也总喜欢用本地话来交流沟通,以显示其身份信息。他们以各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表达自己的本土文化。能讲同一个方言,说明大家是属于同一个“圈子”的。这种“圈子”语言文化也给高校管理沟通带来一定的沟通障碍。

(四)组织松散性

三、高校实现有效跨文化管理沟通的对策

从上述高校跨文化管理沟通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信息沟通效率低下、信息沟通障碍阻碍信息传递或曲解了信息内容等问题。这可能来自于信息发送者,也可能来自于信息接受者,也有来自于环境的因素。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沟通,高校管理者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管理者要具备较强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二)管理者要了解管理对象的需要和动机,选择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管理者要妥善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

高校具有独特的学术性特点,管理者在强调“学术”重要性的同时,也需要妥善处理好“学术立校”、“教授治学”理念与行政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如何权衡取舍的问题,否则会导致沟通障碍,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沟通要注重管理的灵活性和人文性,而一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往往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世方面充满个性和创新性,因此,在管理沟通中可能会与管理者产生矛盾,往往体现在学术力量与行政力量的冲突上。高校在大力崇尚学术、追求学术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服务学术,也要妥善处理管理者和学者之间的关系。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学者在学术上的权力,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行政力量做好学者资源的调配和安排工作。在制度化前提下,使学者的知识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管理者要做好管理沟通的有效控制

高校要建立“开放”、“包容”、“自由”的校园语言文化氛围。面对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语言文化,高校要传承优秀语言文化,创造新鲜文化内容,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内化”过程。从语言上来看,高校要继续普及和推广普通话,进一步丰富和建设推普工作的内涵,通过在校园内组织各类丰富生动的语言文字活动或者举办语言类讲座逐渐减少教职员工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消除“圈子”文化现象。在管理沟通方式上尽量采用语言和非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使沟通过程既有信息的丰富性和时效性,又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对各类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高校要积极找到各种差异性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发挥各自的优势,缩小差异,让校园中的个人文化、地域文化、群体文化逐渐从属于校园主流文化,产生文化协同效应。高校管理部门或者校工会可以组织文体活动消除人际交往隔膜,尤其针对新入校的教职工,还可以几个部门或学院联谊开展活动,或不定期面向全校师生举办有关地域文化差异比较的讲座,进一步促进了解,增进彼此友谊。通过各类活动消除部分教师因对管理模式和主流文化不了解导致与学校整体发展思路格格不入的现象,努力减少在日常管理中发生的一些不必要的沟通障碍问题。

五味沟通谓之“和”,五音沟通谓之“谐”,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管理者开展积极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沟通。总而言之,良好的管理沟通对提高管理工作总体绩效作用甚大,管理者要善于倾听、鼓励和换位思考,积极实现建设性沟通,努力做到四多四少:即爱多厌少,表扬多批评少,关心多冷落少,理解多偏见少。只有采取适当的措施,积极清除和避免跨文化管理沟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沟通障碍,才能真正实现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魏江,严进.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M].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10.

[2]晏雄.基于文化维度视角的跨文化管理理论述评[J].消

费导刊,2008,(3).

[3]陈运超.现代大学管理沟通的本质特征[J].重庆工商大

中图分类号:H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决定语言和思维的是客观存在,是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和社会历史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韩中两国同处东亚文化圈,历史上韩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的影响,因而有很多相同之处,如相同的肤色和长相,相同的气候条件等。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上曾经是落后的农业国的韩国也实现了现代化,然而因为受到了大量的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文化思想、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影响,传统的东方文化也正在逐步发生改变。

1韩汉文化差异的理性解读

语言根植于某一种具体的文化当中,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所以要理解它就应该从文化和社会等多角度去理解。韩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念的不同,这种不同给其在语义上的转换带来了一定困难。汉文化是一元文化,而韩国文化是多元文化,因此包含了更多的他文化的价值内容。

1.1地理环境与文化差异

1.2民俗风情与文化差异

除此之外,由于民俗差异,也给韩汉两民族带来了文化上的差异,这一差异在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词汇短(下转第232页)(上接第183页)语上显得尤为突出。虎这种动物是韩国的象征,所以虎被韩民族赋予众多含义。韩国人将虎比为勇猛和幽默的两面表情,同时认为虎聪明,通人性,知恩图报,如:1988年首尔奥运会时,韩国人选择较具东方色彩的小老虎作为首尔奥运会的吉祥物,取名为“(虎多力)”。这个名叫“Hodori(虎多力)”的老虎被设计成为一只友善的动物,代表了韩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韩国文化就属于典型的“虎文化”。

在汉语中,“虎”常与“狼”并称,因为狼在汉族人眼中是一种极凶残的动物,非常让人讨厌,所以这类词多为贬义,如:虎狼之心,前怕狼,后怕虎等。另外在汉语中“虎”也常与“龙”为伴,这类词有的为褒义,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藏龙卧虎等;有的带有贬义,如:龙争虎斗,虎踞龙盘。

2韩汉语言的翻译策略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韩汉两种语言在互译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这并意味着韩汉两种语言就不能相互转化。语言共性论认为:虽然全世界人类的语言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但是由于在生存环境、身体结构等方面所体现的共同点大于不同之处,这就使不同语言之间相互的转换成为可能,而不同语言之间的这种转换常常借助于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策略来实现。

2.1异化翻译策略

异化就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在一定程度上不要改变原文的语言、文化等特征,引导读者向接近作者,同时适应并接纳原文的文化特色。其翻译的前提是,承认语言是具有差异性的,交际由于语言社团之间与语言社团之内的文化差异而变得复杂化。而异化翻译承认并发展差异,并且尽量在目的语中表现出该类的文化差异。异化翻译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等值,常见的异化翻译策略有“音译法”和“直译法”等。比如:“以卵击石”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翻译成“”。但是,异化翻译也难免存在一些自身的不足,如它通常会使译文的句式比较生硬,甚至晦涩难懂,这就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一定的困难。

2.2归化翻译策略

归化翻译从理论上讲是把语言看成是交际的工具,强调通俗易懂,尽量避免多义和歧义。当原文和译文因为文化差异而无法通达的时候,“要用译语文化代替原语文化”。该翻译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用通俗易懂的目的语来进行翻译,用目的语当中占据“主流文化”的价值观来代替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常见的归化翻译策略有“代换法”、“解释法”和“异译法”等。如:“(字面意思是画中的饼,汉译为画饼充饥)”,“(字面意思是捂着眼睛学猫叫,汉译为掩耳盗铃)”,“”(字面意思只有上游的水清了,下游的会才会清,汉译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归化翻译的通顺常常也会带来文化信息的遗失。

3结束语

翻译是语言和文化的桥梁,归化和异化只是翻译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而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哪一种策略和手段,最终还要看翻译的目的,读者的对象和语言的环境等。我们应该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充分体现其辩证统一的关系充分体现,既再现了原作的风格,又结合了读者的文化及语言习惯,这样才能促进韩中文化的顺利交流,才能进一步实现韩中文化建设的互补与发展。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韩]朴英顺.韩国文化论[M].韩国文化出版社,2002.

[3]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社,2011.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口译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世界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口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而正是这种差异往往给口译人员带来不小的困难。

一、口译中需翻译文化而不是语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说过,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从口译的表层意义看,它是将源语(SL)变成目的语(TL)的一个语言转化的过程。但是,口译理论和口译实践均表明口译不是简单地使两种语言的词语等值对应。达尼卡一塞莱斯科维奇在她的《口笔译概论》中曾写到:"口译不仅是听懂词语,而是通过词语听懂讲话者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立即用易懂的话把它表达出来。"[1]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口译是通过语言领会欲说之意而不只是领会语言本身。她还提出:"在话语所传达的意义与意义藉以形成的语言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别。这些差别说明口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而非简单的语言行为。"

二、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

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2]

在跨文化交际口译中,译者很可能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文化。由于英汉民族在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地域生态、民俗风情等方面不尽相同,人们在语言结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也必然不同,这种不同就形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要使译语最切近、最自然,口译者必须注重不同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信息,努力克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障碍。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造成文化障碍的原因进行适当分类,以提高口译员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一)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3]。

1特有的文化词

中国和西方国家由于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一种文化中所具有的表达方式并不存在于另一种文化之中。如"阴"、"阳"、"科举"、"虚岁"、"风水"、"八股"等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词,在英美文化中是找不到相同的对应物的。英语中也有许多词在中文里没有对等词。比如brunch(早点与午餐并作一起吃的晚早餐或早午餐),bingogame(一种用纸牌搭成方块的赌博)。

2习语

习语是人们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英汉两种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都包含大量的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习语。这些习语或浅显直白,或典雅含蓄,都具有内容丰富、意义深邃的特点。从形和义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的异同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英汉习语形义全同。如:Misfortunesnevercomesingly.祸不单行。②习语形义基本相同。如:Moneymakesthemarego.有钱能使鬼推磨。③英汉习语形似义异。如:Strikewhiletheironishot.(强调"抓住时机")趁热打铁(着重"抓紧行动")④英汉习语形异义似。如:Awordspokenispastrecalling.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⑤英汉习语形义完全不同。如:keepthewolffromthedoor.免于饥饿,勉强度日。英汉习语的这些差异给口译带来了一定困难。口译者在翻译习语时,首先得正确理解其含义,认识其文化特点,然后运用适当的方法翻译。

3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内容,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历史渊源,是以神话、寓言、传说、历史故事构成的语句,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英语中的典故多出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圣经》、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等著作。如"LikeaTrojan"(指英勇顽强)、"aCleopatra"(绝代佳人,莎士比亚戏剧《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中的人物)、"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汉语中的典故多出于四大名著、《诗经》、《史记》等著作。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刻舟求剑"、"愚公移山"等。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中国人称赞女孩子美丽,会说她"美如西施";而西方人则会说"SheisaHelen."(Helen是《圣经》里的人物,是宙斯的女儿,她无与伦比的美貌吸引了希腊许多英雄)。西方人对西施没有概念,假如对他们说,"YouarebeautifulXishi",没有人会懂。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典故,口译时就容易造成讹误。

(二)文化意象的差异

文化意象是不同民族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认知模式。同一种意象在不同语言文化中引起的心理联想可能大不相同。所以意象冲突是口译中的另一难点。如:在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组大多含有贬义,如:"狗腿子"、"狗仗人势"、"丧家之犬"。然而,对西方人而言"dog"被看做人类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词语绝大多数没有贬义。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topdog"(优胜者)、"luckydog"(幸运儿)。还有,"醋"在汉语中的比喻联想意义是"妒忌",如"吃醋"、"醋劲大发"等。而Vinegar在英语中所具有的联想意义是"badtemper(坏脾气)"或"beunhappy(不快的)"。汉民族赋予"竹"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竹来象征刚正不阿,自强高洁的品格,但英语中bamboo却没有这种内涵。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英汉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俗,包括礼仪、习惯、喜好和禁忌。如果对英汉民族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表达与理解有很多是大相径庭的。

首先,汉英语言中亲属称谓差别很大:英文里的称谓比较笼统,比较模糊;而中文里的称谓分的较细,中国人习惯把身份分得一清二楚。如翻译"threecousinsoftheFrenchPresidentwerealsotoreceivediamonds"此句时,cousin的词义难以确定,因为它可以对应中文里的"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等八种称谓,所以在此只能模糊地译为"法国总统的三个远亲"。

其次,汉英称呼表达的不同。西方国家,小孩称呼大人、年轻人称呼老年人只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很多时候也是直呼其名。这种做法体现了西方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中国我们往往用职务加上姓氏来称呼某人,如林经理、杨主任、陈部长等等。但在英语中职务只是社会的分工,不能用来作为称呼,翻译为"Mr.Manager""Mr.Director""Mr.Minister"才比较妥当。

(四)思维模式的差异

汉英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思维模式:英语强调个体和逻辑,习惯于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汉语则强调整体和直觉,常运用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汉英两种语言的思维模式差异在句法上就表现为:汉语重意合(parataxis),英语重形合(hypotaxis)。中文重意境的描写,通常不借助一些关系词(如连词、介词、助词),而是靠句子本身意义上的连贯而实现连接;英文重语法连贯,词与词、句与句必须借助关系词相连接。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英语是一串葡萄,而中文是一盘葡萄。口译时,译者应当注意两种语言的特点,顺其规律,把汉语语篇中的意合反映到英语的句子结构上,而将英语的形合体现在汉语的意思之中。

笔者试图通过以上几点来说明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口译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并努力克服这些差异所引起的各种障碍。中国的《孙子兵法》中有一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对口译中了解文化差异重要性的最好解释。

一、交际语言运用中要强调文化差异

二、交际活动中突显出的文化差异

1.称谓用语

2.礼貌用语

不懂英语习俗的人也知道在需要表达感激之情时需要说“Thankyou”。但他们却不知道许多其它场合也该说声“Thankyou”。例如,晚会上,一位美国人用这样的话来赞美一位中国女性:“That’salovelydressyouhaveon.”她可能立即回复到:“No,no,it’sjustaveryordinarydress.”而这样的答复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他会认为女士认为自己缺乏审美能力,无法鉴别漂亮裙子和普通裙子。这时,恰如其分的做法就是说一句“Thankyou”。再如“Excuseme”一词,很多人认为它的意思是“对不起”,和“Sorry”属同一用途,自然应该在道歉时用到它。可英语中“Excuseme”一词通常用在打断别人或打扰别人,希望引起对方注意时用到。

3.告辞用语

4.邀约用语

(1)Ihaven’tseenyouforalongtime.Youmustcomearoundfordinnersometime.

(2)Iwaswonderingifyou’dliketocometodinneratourplacenextSaturdayevening.

(3)we’dliketoinviteyoutodinnernextFridayevening.

上述陈述中,“1”只能认为是寒暄而已,而“2”、“3”则可视为真诚的邀请。另外,如果到饭店吃饭,按中国人的习俗应该由邀请人付账,但按照英美人的习惯却不一定。如果对方说:“I’lltakeyoutodinner”,这意味着对方付钱。但如果对方说:“Let’seattogather”,这将意味着“goingDutch”。对西方人来说,约朋友到饭店吃饭而各付各的钱是很正常的现象。

5.比喻用语

由于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的具体自然环境不同,并受不同的宗教、历史的影响,对很多东西往往赋予各种不同的寓意。例如“龙”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在西方国家中,则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如:Sheisarealdragon,you’dbetterkeepawayfromher。她是凶狠的母夜叉,最好离她远点。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国家,狗却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英美人常说“Youarealuckydog”,这没有丝毫侮辱之意,而是说你是一个幸运儿,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增强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那么何为谚语呢?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话”。它是在民间流传的固定短语,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经验的总结。谚语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具有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语的简洁。

二、英汉谚语反映的文化差异

(一)地理环境

totakethewindoutofone’ssail(先发制人,抢占上风)

togowiththestream/tide(随波逐流,顺应时势)

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

tobeallatsea(不知所措)。

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捕鱼业在其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也为英语留下了大量与渔业有关的谚语,如:

haveotherfishtofry(有其它鱼要煎――有其他事要做)

playafish(让上钩的鱼不停地拖动钩线而致疲乏)

hookone'sfish(如愿以偿,用诡计得到想要的东西)

Neveroffertoteachfishtoswim.(不要教鱼儿游泳,不要班门弄斧)

与英国不同,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不同自然景观或物体来作比喻时,语言中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汉谚中“有眼不识泰山”,我们知道泰山位于我国山东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汉谚中用到了这一特定地域的事物,以此来比喻那些显赫重要的人物。又如:“不到黄河不死心”,“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在英语中是无法找到相同的谚语的。

中国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汉语中就有许多与河流、土地和农业有关的谚语,如:枯木逢春、斩草除根、挥金如土、一帆风顺、过河拆桥、隔岸观火、拔苗助长、五谷丰登、瓜熟蒂落、春华秋实、根深蒂固、沧海桑田、瑞雪兆丰年等。

(二)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一国或一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包括很多方面。英汉谚语中很多都与习俗有关,其中的形象不管相同与否,涵义却差别很大。

首先,最典型的是中英两国对动物的态度差异。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义: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狗腿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尽管现在越来越多人把狗当宠物,但狗的贬义形象却仍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英语国家大多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英语中,狗经常用来比喻人的生活,派生出许多谚语,如:

Everydoghashisday.(人皆有出头日)

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

Anolddogbarksnotinrain.(老狗不乱吠,指老年人做事有经验。)

以狐狸为形象时,汉语强调狐狸尾巴露出破绽,如:Thetaildoesoftencatchthefox(常凭尾巴抓到狐狸),而英语强调狐狸花招多,难对付,如:Whenthefoxpreaches,thenbewareyourgeese(遇上狐狸说教,当心鸡鹅被盗)。汉语认为失去马也无妨,说不定会带来好运,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而在英语里认为马不可失,如:Betterlosethesaddlethanthehorse(宁可丢鞍,不可失马)。

另外,龙在中英语言中有不同的涵义。对中国人而言,龙是神圣的,被认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因此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封建帝王自称真龙天子,穿“龙袍”。许多人对子女都“望子成龙”,但如果翻译成toexpectone’ssontobecomeadragon,英语国家的人会觉得不可理解。在西方人的眼中,龙是邪恶的怪兽,能喷火,有三头六臂。因此在英语言国家中很少含有dragon的谚语。

(三)

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与有关的谚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含“佛”、“庙”等的谚语,如“借花献佛”、“无事不登三宝殿”等;汉语反映道教思想的谚语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乐极生悲”等。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思想意识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儒家思想在汉语谚语体系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恭敬不如从命”等;有关幸福的谚语如:“平安就是福”、“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有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的谚语(梁茂成,1995:36―38)。

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因此在宗教生活及其活动中产生了许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英语谚语,如:Naturedoesnothinginvain(造物主无所不能);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Intherightchurch,butinthewrong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英语文化中受宗教影响更深,主要体现在基督教文化基本上控制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有关的谚语如:aspoorastheChurchmouse(像教堂里老鼠一样穷)。这些都带有明显的英语民族历史文化的烙印。

(四)历史典故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巨大。谚语好像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历史变迁。英汉两种语言包含大量由历史文化典故形成的谚语,这些谚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从字面意义去理解与翻译的。因此我们在翻译谚语时需考虑其历史背景,才能正确理解谚语的涵义。

公元前55年,古罗马统帅凯撒征服不列颠,英国历史上,罗马人占领不列颠400年之久。罗马人的文化对不列颠的影响仍然存在,从今天的英谚中可以发现历史的痕迹。如当你翻开一本中型英语字典,在Rome(罗马)的词条下就会找到至少三条与“罗马”有关的谚语:

DoinRomeastheRomansdo.在罗马就要过罗马人的生活(喻:人乡随俗)。

Romewasnotbuiltina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喻:伟业非一日之功)。

AllroadsleadtoRome.条条道路通罗马(喻:殊途同归)。

由此可见,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及其文化对不列颠的巨大影响。

在中国历史典籍中,汉语谚语多半出现在诗书、传说、诸子论著中,这些谚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对人很有警策和教育意义。如“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都来自历史典故。《诗经》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论语》中名句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等。

汉语谚语同样也有来自历史传说和神话典故的。如来自文学作品的:“三顾茅庐”、“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来自历史典故的:“四面楚歌”、“完璧归赵”;来自民间传说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再如:“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到”等等。这些具有明显民族特点的词语都与汉文化有紧密的联系,都包含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那么,面对中英文化差异,我们怎样才能对英语谚语作最贴切的翻译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来处理。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汉谚反映汉族的文化特点,英谚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谚语时,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是不够的。奈达(Nita)指出:“所有的翻译,不管它是诗歌还是散文,都必须关心接受者的反应;因此,翻译的最终目的,从它对观众产生的效果而看,是评价任何翻译的最基本的因素”(包惠南,2001:163)。所以,在把英谚翻译成汉语时,译者须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谚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易于说理,不失原来谚语所具有的语言形象。

在翻译方法上,如果采用直译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应尽可能采用直译;如果直译不能再现原来谚语的丰富内涵,就可采用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这样才能较完整地保留原文的神韵,使译文形象生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英语谚语具体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literaltranslation)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张培基在《习语汉译英研究》中指出直译法的重要性,“由于一国语言中的习语最能集中反映该国的民族文化、传统等特点,民族色彩很浓,西域的直译就有了它的特殊重要性。”直译法更好地保留了英文中原汁原味的成分,因此,如果读者能对译后的谚语寓言一目了然,我们首先用直译法。例如:采用直译的谚语多半是英语和汉语在谚语的比喻和形象方面基本相同的部分,或者是直译后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误解的。常见的例子如下:

Practicemakesperfect.(熟能生巧)

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

New-borncalvesmakelittleoftigers.(初生牛犊不怕虎)

Afireoncitywallbringsdisastertothefishinthemoat.(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Helaughsbestwholaughslast.(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Theeyeisthewindowofthemind.(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二)意译法(liberaltranslation)

有些英谚的表达方式因含有英语语言国家所特有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如果直译,则译文可能会牵强附会,也不易为中国读者所理解。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舍弃原语的表达形式,采用意译,则可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拖泥带水,造成误解等弊病。例如,Achilles’heel若直译为“阿克勒斯的脚后跟”并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而译出它的隐含意义“唯一致命弱点”更恰当。这样的例子还有:

1.Infairweatherprepareforthefoul.如译成“晴天要防阴天”,不如译成“有备无患”或“居安思危”或“未雨绸缪”。

2.Murderwillout.如译成“谋杀终必败露”,不如译成“纸包不住火”。

3.Everymanhasafoolinhissleeve.如译成“人人袖子里都装着个傻瓜”,不如译为“人人都有糊涂的时候”。

4.WhenGreekmeetsGreek,andthencomesthetugofwar.如译成“希腊人相遇希腊人,定有一场争斗”,不如译为“两雄相争,其斗必烈”。

(三)等值译法(equivalenttranslation)

谚语是群众长期以来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规律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英美国家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存在相似的经验和阅历,提供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也是相似的,这使两个民族的谚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有些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在内容上不谋而合,具有相同的内涵、运用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或大体相同的比喻和修辞来阐述相同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同义的汉语谚语来翻译英语谚语“一方面可使译文更加通顺,另一方面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冯庆华,2008:93)。如:

Likeaducktowater.(如鱼得水)

Tofishintroubledwaters.(浑水摸鱼)

Diamondcutdiamond.(棋逢对手)

Twocanplaythegame.(孤掌难鸣)

Likefather,like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Speakofthedevil,andhewillappear.(说曹操,曹操到)

Failureisthemotherofsuccess.(失败乃是成功之母)

(四)直译和意译结合法(literaltranslationcombinedwithliberaltranslation)

有时在翻译一些英语谚语时,单纯地直译使读者不能理解其含义,而意译也不能确切地表达原来谚语的含义。这时可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译,以弥补直译难达意,意译难传神的不足。译文可直译其字面意义,再点出隐含意义,使译文形象生动,以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

Adaughterisfairerthanfairmother.(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Whatisaworkmanwithouthistools?(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venHomersometimesnods.(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IfIhavelostthering,yetthefingersarestillthere(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丰富和变化的。作为语言固定形式的英汉谚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比较英汉的文化差异不仅对语言有更深的理解,也增进了对文化的认识,从而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译者就不能精准地翻译。希望通过本文,译者能对中英谚语有更多了解,也更熟悉两种文化背景和翻译技巧,以期他们在翻译时能时刻意识文化差异,用更完美的译文促进两国人民的交流。

1.EugeneANid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陈丽英.英汉习语的语用意义对比及翻译[J].龙岩师专学报,2003(2)

4.陈雯.英语习语文化内涵探微[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5)

5.常晨光.英语习语的人际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

6.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8.蒋磊.英语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2)

9.李红.从英汉习语看民族文化特征[J].山西大学学报,2001(4)

10.连淑能.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

11.梁茂成.英汉谚语的理解与翻译[J].中国翻译,1995(6)

12.唐亮.从文化差异看英语习语的翻译[J].科技信息,2008(4)

13.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

14.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差异文化的载体是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有语言学家指出,语言是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渊源很深。每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通过创造自己的精神财富来完成历史与文化的延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可以通过语言得以呈现。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日常饮食、日常生活、民族礼仪等,这些都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语言词汇可以将这些差异呈现出来,是体现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载体,但同时,语言词汇本身也体现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而且词汇本身是语言中最基本、最活跃的一种因素,语言中的一些特殊词汇,除了其本身的含义之外,往往还含有很多其他的文化内涵,因此加强对语言词汇的分析,也可以加强对文化的窥探和了解。

一、语言词汇的作用

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主要指一个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等内容。概括地讲,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共享的一种产物,指的是一个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语言则是交际过程中所用的一种符号系统,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多个内容,具体来讲,语言指的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说出的具体的话语和写出的具体内容。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一种辨证的关系,一方面,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决定了语言的形式,决定了语言的内容,所以说文化是语言的根基,是在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符号,文化上的差异也必然会导致语言上的差异;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具体体现,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对这种语言的特征进行分析,就能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讲,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三、中西方词汇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

(一)动植物词

(二)色彩词汇

(三)风俗文化的差异

[1]付兰梅.对外汉语口语课程词汇教学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导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江晓悦.从习语中的动物喻体看英汉文化差异[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3]司彩玲.从动物词的文化内涵看英汉文化的异同[J].安康学院学报,2009(5).

3.身体语言方面的差异分析。身体语言主要是指人的动作、面部表情等方面。一般中国人说话讲究含蓄内敛,外国人说话而比较真实,他们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都比较夸张。外国人认识中国人说话非常藏着,喜怒哀乐都不容易表现出来,而外国人却不然,他们的表现同他们同内心感觉经常一致。在中国,用食指、中指指别人是标明“二”的意思,但是外国人却是表示胜利的意思,这就是中西方语言文化内涵的不同引起的。

二、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原因的探讨

二、风俗习惯差异,造成词汇的涵义不同

风俗习惯的不同,使人们对于同一词汇的使用方法不同。中国是一个崇尚儒家文化的国家,尊老爱幼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在生活中,我们习惯有老奶奶、老爷爷、老太太这样的称呼,老字在中国意味着受人尊敬。而在英美国家则不同,在他们的观点中,“old”意味着他们没有价值了,没有生存的意义了。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需要对“old”进行合理转换,翻译为令以尊敬的即可。另外,在中国的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会提出工作、年龄、收入、婚姻等问题,大家乐于谈论这些,来增加彼此之间的熟悉度。而在英美国国家,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如果你询问,就说明你没有礼貌。这就提醒我们每一位英汉翻译者,需要认识到英汉语言中所暗藏的思维与风俗问题,尊重不同国家之间的风俗习惯,将翻译工作做准做精。

THE END
1.有奖征集小动物们全网征名啦我们光明红木古镇动物乐园的萌宠们 现在还都是“无名小卒”呢! 虽然我们已经和大家见过面 还成了不少小朋友心中的小明星 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 独一无二的名字 所以,今天我们就鼓起勇气 ...https://www.zhengjimt.com/zjxx/xuanchuanyuzhengji/237142.html
2.动物家的名称有哪些许多人认为是鲁迅说的,但没有任何文献记录中... 2021-01-16 生活 男生英文名字 1、Arthur亚瑟、Andy安迪、Augus安格斯、Ansel安斯艾尔、Armstrong阿姆斯壮... 2021-01-16 生活 电视接入网络故障怎么处理 1、通过电视端进入机顶盒设置页面查看连接的路由器名称是否为自己路由器的名称。2、请您检查网络设置是否...http://m.qicaisi.com/bk-1318554.shtml
3.偶像梦幻祭答题活动答案汇总问答题库大全明星昴流的狗的名字是(B) A.Leon B.大吉 C.旺仔 D.金币 下列哪位角色不属于「红月」?(C) A.莲巳敬人 B.神崎飒马 C.南云铁虎 D.鬼龙红郎 姬宫桃李家里有(D) A.哥哥 B.弟弟 C.姐姐 D.妹妹 以正义之名聚集,决不允许邪恶存在的英雄战队组合是(C) ...https://shouyou.gamersky.com/gl/201605/757490.shtml
1.有趣又可爱的帮派名字好听罕见绝不重名的公司名称在现代社会中,起一个有趣又可爱的帮派名字或好听罕见绝不重名的公司名称,已经成为许多人的追求。这不仅是为了彰显个性,更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下面,我们将从帮派名字和公司名称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如何起一个有趣又可爱的名字。 有趣又可爱的帮派名字 ...https://www.nanhuitop.com/21671.html
2.涵盖丰富多样的一起来捉妖圈子各类精彩名字大集合4. “幽影妖踪秘社”:暗示着在幽影之中探寻妖灵踪迹的秘密社团。 霸气酷炫风格 对于那些追求强大和力量的玩家来说,霸气酷炫的圈子名字更能吸引他们。 1. “妖皇御林军”:展现出一种统治和权威的感觉,仿佛是妖皇的直属军队。 2. “无敌妖尊帮”:强调圈子成员的强大和无敌,让人望而生畏。 http://www.sst789.cn/sstgl/42457.html
3.配音社团取什么名字好配音社团可以根据其特点和定位来取名字,以下是几个建议: 1. 声悦社团:含义为声音愉悦、优美,适合以配乐、诗歌等为主的社团。 2. 晴声社团:意为清晨般的明亮、清晰之声,适合以语音、配音、广播等为主的社团。 3. 听绘社团:寓意为听觉和视觉的结合,适合以有声读物、广告配音等为主的社团。 4. 声说社团:暗...http://www.jinnuojiayin.net/jinnuojiayinwd/3050939.html
4.毛绒玩具店铺起名大全,毛绒玩具店铺起名精选毛绒玩具店铺起名怎么起,玩具是孩童时代最喜欢的产品,而毛绒产品的定位就是女性的产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群体,那要想成立一家毛绒玩具店铺就定然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毛绒玩具店铺名字大全: 1、曦望毛绒玩具店 ...https://www.xkbbtang.com/item/185105.html
5.配音社取什么名字好听在选择社团名字时,应根据自己社团的定位和特点来进行选择,同时可以结合团队的想法与创意进行融合,创造出一个独特而又好听的名字。 Rocky Pan 2023-09-14 0 选择一个好听的配音社名字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它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品牌形象和吸引力。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1. 简短而有吸引力的名字:选择一个简...http://www.kudub.cn/kudubwd/6666352.html
6.搞笑逗比的帮派名字大全来看看我能想到什么幽默有趣的帮派名号吧在虚拟游戏中,帮派总是那么的吸引人,它们不仅仅是一群玩家聚集在一起,更像是真实生活中的社团,每个帮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文化。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搞笑逗比的帮派名字大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幽默有趣的名号吧! 笑傲江湖联盟 逗比帮团 乐逗俱乐部 搞笑骑https://www.kdoejskkd.cn/wu-lin-zi-xun/384189.html
7.喜感十足剖析那些能够迅速提升团队氛围的社群命名策略再比如,“哈哈一族”,这名字简直就是提醒大家,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忘记那份简单而真挚的人生态度——微笑和幽默。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并以微笑面对,这种精神状态对于维护团队精神至关重要。而这样的态度往往是由一个正面的环境所培养出来,其中包括一个恰当且富有创意的名称,如同“哈哈一族”这样可以...https://www.lynetx.cn/quan-fa-mi-ji/518555.html
8.开心菜园社团工作计划(共9篇)开心菜园社团工作计划 第一篇 攀大开心农场策划n二 O 一一年七月六日 楚西 何鑫n现实版开心农场策划书n 一、市场前景分析 2、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在上海,北京,成都,武汉等大城市均有运营模式,据我们市场调查。此类开心农场都非常受都市白领,三口之家以及中老年人的青 睐,生意火爆。目前为止攀枝花市尚无此类开心农...https://www.77cxw.com/fl/1326525.html
9.小学科技活动方案15篇2、学生在制作前要阅读有关书籍,查阅关于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方面的资料,写出作品简介。 程序: 1、首先由班级组织本班比赛,通过比赛评选出本班的优胜者,再按照学校的要求,每班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校的评比。 2、学校进行评选,并进行总结表彰。 六、作品要求 ...https://www.jy135.com/huodongfangan/1505400.html
10.花亦山心之月答题答案是什么花亦山心之月答题答案大全16、丹顶鹤的脑袋有剧毒? 答:非 1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句话是在说等到重阳日才可以种菊花? 答:非 18、蜉(fu)蝣和蚍(pi)蜉指的是一种生物,寿命只有短短的一天? 答:非 19、梵曾经有个名字叫卡凡因哈? 答:是 20、梵的大景话说不好是为了激起目标的愤怒? 答:非 21、封子羽晓勇善战,尤其擅...https://www.duotegame.com/mgl/38468.html
11.花亦山心之月答题任务答案是什么答题任务答案分享16、丹顶鹤的脑袋有剧毒? 答:非 1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句话是在说等到重阳日才可以种菊花? 答:非 18、蜉(fu)蝣和蚍(pi)蜉指的是一种生物,寿命只有短短的一天? 答:非 19、梵曾经有个名字叫卡凡因哈。 答:是 20、梵的大景话说不好是为了激起目标的愤怒。 https://shouyou.3dmgame.com/gl/347088.html
12.骑行活动策划(精选15篇)报名需知:学院班级+名字+电话+是否有车(注:有车骑自己车,没车的活动方提供车)策划人:李xx XX年12月03日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与执委会所有。 骑行活动策划8 一.活动名称: 第三届环金石滩大学生骑行大会 二.活动背景 在我院的团委的领导下,在院领导的领导下,为了提高我们社团的影响力,扩大宣传力,发挥我们的...https://www.yuwenmi.com/fanwen/huodongcehua/4214441.html
13.omofun入站问答答案大全omofun入站问答答案汇总177、《间谍过家家》任务--找出一只吞下装有胶片的胶囊的企鹅,请问那只企鹅的名字是? 佩亚鲁斯 178、相沢智唱儿歌时没有唱到什么? 保龄球 179、安昙龙之介为了老伴模仿电视角色,他没有模仿谁?奥特曼 180、《我家师傅没有尾5DF4》中,师傅是什么动物? https://m.ali213.net/news/gl2405/1403085.html
14.小学生有趣的社团《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定义的学生社团是: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它们可以打破院系、学校、年级的界限, 将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组织一起发挥在某方面的特长, 开展有益于其个人成长及身心健康的活动。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社团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 因社会变革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jr21g19.html
15.有关中学生童话故事18篇(全文)S马戏团里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巫师,她平时在门口售票,演出开始后她就溜到观众中间。她拿着一把透明的剪刀,专门把看节目聚精会神孩子的眼睫毛剪下,装进一个黑色的玻璃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把自己关在工作间里,调制各种各样的富有魔力的药品:有变年轻的药、有变老的药、有变动物的药、有变植物的药、还有...https://www.99xueshu.com/w/filey160mge2.html
16.有关写动物园的作文(精选21篇)有关写动物园的作文(精选21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写动物园的作文,供大家参...https://www.ruiwen.com/zuowen/dongwuyuan/5747834.html
17....支队社团新闻志愿农大优秀志愿项目——流浪动物管理项目在关爱动物协会的公众号以及微博账号(@中农的喵和汪)上有校园流浪动物们的简介和有爱日常,有生病流浪动物的救治经历,也有已经被成功领养猫咪的领养回访记录。每一只小流浪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它们都被满满的爱包围着。 四季往复,从不停息 当被问到开展流浪动物管理项目的初衷时,司可回答:“最大的初衷当然是想为...https://youth.cau.edu.cn/art/2022/3/16/art_37607_827682.html
18.2017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公布,前两件都有祁连山这标志着我国政府、社团组织与志愿者合力推进保护的良好局面开始形成。 与此同时,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还联合北京、天津等19个省(区、市)基层协会代表及志愿者代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护飞行动”,赴候鸟迁徙廊道及社区、学校,开展候鸟保护宣传活动,并通过志愿者清网、巡护、投食等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全社会共同保护...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74461
19.《动物狂想曲》动漫背景最全解析动物狂想曲第一季ED2《眠れる本能》-雷格西(动物本能) ED3《マーブル》-路易(友情) 二、关于动物们的学生证 学霸杰克的学生证 学生证上面记录着学生的学号,生日,分类,名字,照片,校徽以及校长署名(校长是一只名叫“冈”的西伯利亚虎) 三、关于校服 女生校服 学院女生的校服区别不是很大,都是带有条纹的白色连衣裙以及小皮鞋。夏...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12099349/
20.小学科技社团活动计划(精选17篇)推荐阅读《少儿百科全书》、《祖国上下五千年》、《我们爱天文》、《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观看《天下》、《探索奥秘》、《人与自然》、《动物故事》等电视科普节目,让学生到“大课本”中去获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三)、活动方式 社团主要以“观看科教片”、“专题讲座”、“项目实践”和“科技小论文”等方式...https://mip.oh100.com/a/202303/6401472.html
21.宝山这群孩子们的“NatureX”社团,将救助野生动物融入每日生活...“Nature X”社团也成为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一扇魔法之门:“我二年级时参加了‘Nature X’社团,我们和野生动物是共生关系,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生存,建筑对鸟类肯定是有影响的,每一只大自然的鸟类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很可爱。”“我参加社团前看到一只鸟,我只会说那边有只鸟。但是现在不一样,我能叫出鸟的名字,感觉...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20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