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挑选一个合适的社团,首先你要明白,社团和社团之间是有区别的,社团也分为不同的类型。
每年新生入学后不久,学校的社团就开始招揽新人了。严老师所在学校的学生社团还挺多,有将近一百个,社团招新被称为“百团大战”。招新当天,所有的社团都在学校的操场上摆摊设点,拉开架势,师兄师姐们卖力地吆喝、热情地邀请,恨不得每一个新生都加入到自己所在的社团。
看着这么多的社团,真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新生们往往不知道选哪个才好,有时候禁不住热情的师兄师姐的邀请,一口气报了好几个,后来发现不太适合,或者没有精力参加,觉得有些后悔,又不好意思开口说退出,进退两难很尴尬。
那么,参加学生社团究竟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严老师给你提供三个分析角度,让你面对社团不再选择困难。
一、选择合适的社团,要了解社团的类型
1.兴趣爱好型
这种社团最为常见,数量最多,也最容易辨识,往往从名字上就能一目了然。比如吉他协会、玫瑰园诗社、影翼轮滑俱乐部、电影社、动漫协会、户外骑行俱乐部、月亮化石话剧社、大学生合唱团,等等。加入这种社团的往往是有某种同样兴趣爱好的同学,社团举办的活动也大多是面向社团内部成员的。这种社团的加入和退出也相对自由,有的社团零基础也可以加入,也有部分社团会有一定的门槛,比如合唱团、器乐演奏团等。
2.能力提升型
这种社团也比较常见,大多也能从名字上一眼就看出来,比如演讲与口才协会。有些不容易辨识的,可能需要去具体了解一下,比如未来管理者协会、晨曦女子协会,等等。这类社团举办的活动,除了面向内部成员之外,也面向社团外的其他同学。
3.社会服务型
仔细琢磨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选择第一种社团,你选择的是你的兴趣;选择第二种社团,你选择的是你的能力;选择第三种社团,你选择的是你的价值。
所以严老师经常说,选择社团,就是在选择自己。
很多同学参加社团活动,比参加班级课外活动甚至是上课都更加积极、热心、投入。为什么?因为这是上大学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择。这所大学、这个专业、这个学院、这个班级、这个寝室,都不完全是由你自己选择的,可是社团,却是可以由你自己决定的。
自己选择的,当然更愿意投入其中。
除以上三种常见类型的社团之外,还有两种类型的社团。
4.专业竞赛型
专业竞赛型社团通常会以学科专业背景为基础,主要针对学科专业竞赛,因此成员也常常以本学科专业的学生为主。以严老师所在的学校为例,计科学院有一个新思路团队,主打编程设计;电信学院有一个飞思卡尔团队,主打机器人赛车竞赛。
5.互助交流型
互助交流型社团通常以互助交流为主体,比如迷彩青年俱乐部,成员主要是部队服役期满返回校园的退伍大学生。
每一次的选择其实都是一面小小的镜子,折射出你自己的某一面,折射出你与他人的不同。
二、选择合适的社团,要了解社团带给自己的价值
1.选择兴趣型社团,收获的是沉浸的乐趣
严老师不止听一个同学提到,他们在一场街舞、一次轮滑、一场无声的骑行中,获得了全情投入的快乐。那一刻,生活中的烦恼变得云淡风轻,在活动中,他们也找到了自信。
即使你没有参加兴趣型的社团,严老师也建议你从大学开始培养一项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实。
2.选择能力型社团,收获的是能力的提升
另外,如果是想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经验,那么除了加入社团之外,竞选学校或学院的学生会、分团委组织,甚至班级的班干部,也都是历练自己、积累管理经验的途径。
3.选择社会服务型社团,收获的是对社会的观察和对自我的探索
参加社会服务型社团,你将体验到更丰富的校园内外的社会生活,近距离观察到不同人的生活状态,以他人作为镜子,看清自己内心的选择。
对于内心有困顿,或者是找不到人生意义和方向的同学来说,主动参与一些社会志愿服务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近距离观察他人的生活,看到人生不同的可能,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
有一位身处抑郁状态的同学通过参加志愿服务,重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动力和方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光。
4.无论选择哪种社团,都能收获友情的陪伴
严老师不止一次在上心理课或者做咨询时听到这样的故事:心情烦闷时我找围棋社友一边对弈一边倾诉心中的烦恼,一盘棋下完,心中的郁结也解开了;失恋的时候去找合唱团的小伙伴们哭诉,他们静静地陪着我、听我说,在他们的陪伴下,慢慢地,我从苦闷中走了出来;在参加学科竞赛的道路上,我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在社团朋友们的鼓励下,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大四时,我求职屡屡碰壁,是和社团朋友们的交流,帮我完成了从“菜鸟”到“面霸”的转变……
大学时,我们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同一性探索期”。有时候我们面对自己,会不确定、不自信,自我怀疑,彷徨迷茫,也会在探索新生活的成长道路上遭遇挫折打击,这时朋友们的陪伴与鼓励,就是情绪的“缓冲器”、心理上的“安全港”。
一群志同道合、知我懂我的小伙伴,是社团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
三、选择社团,最关键的是适合自己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面对其他社团或者更多社团的诱惑,你可以做到“断舍离”吗?
1.别人眼中的好社团,你舍得放弃吗
这其中的取舍,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而她能做出这样坚定的选择,是因为她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2.多个社团都有机会,你舍得割舍吗
有的同学进入大一的时候,对很多社团都感兴趣,觉得自己有很多地方都需要锻炼提升,报名了几个社团,都舍不得放弃。
严老师当年在大一的时候也是这样,不仅在班级里担任团支书,还参加了学院的杂志社,同时还报名了一个很难加入的社会实践团队。结果可想而知,最开始的时候手忙脚乱,后来静下心来理了理,还是决定先做好班级的工作和杂志社的工作,因为我更喜欢文字编辑工作,最终我退出了在很多人看起来很难得的社会实践团队。
兴趣型、能力型和社会服务型社团能带给我们沉浸式的乐趣、能力的提升和自我的探索。选择社团,最重要的还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
现在,你选好自己想加入的社团了吗?
本文节选自|《成长总是从心开始:写给大学生的36个心智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