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的第一天,无锡天气晴朗,气温在34℃上下。距离三国城南面2.5公里的盘龙路上,竖着块并不起眼的牌子“无锡爱护动物志愿者协会”。牌子上印着协会的官网和宣传语“关爱生命善待动物”。牌子旁边有楼梯通往下面,那是协会的基地,还没走下去,就传来了此起彼伏的狗叫声。天气炎热,但基地的味道并不大,这离不开协会会长季挺跟工作人员的悉心打理。平日里,季挺吃住都在基地,这里是流浪伤残动物的家,也是他的另一个家。
“傻子”辞职走上“不归路”
季挺是无锡人,“70后”的他黑黑瘦瘦,行动干练。他说他原本不爱说话,做了动物保护后,接触的人和事多了,就变得滔滔不绝起来。当然,话题得是“动物保护”。季挺学工程管理出身,曾在路桥公司上班,公司里有不少流浪猫狗,他经常去喂。后来,他在无锡市犬类留检所做过义工,看到很多伤残动物是人为遗弃的品种狗,他很揪心。“动物保护很难,随意繁殖和遗弃是现在的社会顽疾。”为了减少这类顽疾,2014年8月,季挺跟几位爱心人士共同出资成立了“无锡流浪动物保护协会”,后更名为“无锡爱护动物志愿者协会”。而今,当年的出资者相继退出,只剩下季挺。他辞去了单位稳定的工作,专职于前途未卜的动物保护,自此走上“不归路”。在单位同事和父母眼中,季挺就是个“傻子”。
动物每天要“吃”掉400元
记者到访时,“苏南高中生峰会”一行十余人正在基地参观。参观者是无锡、江阴、宜兴等地的高中生。辅仁高中的张晨仪和俞嘉怡趴在一处关猫的笼外使劲儿往里瞅,她们要找去年被送到这里的“校猫”。“喏,那只黑白色的就是。”顺着季挺的手,两个姑娘一下子眉开眼笑了,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友。“它没有名字,我们都很喜欢它,因为是学校里的,我们就叫它‘校猫’。”6月份参加高考的张晨仪、俞嘉怡,9月份将离开无锡到外地上大学,她们想再来看看这只曾经带给她们青春回忆的猫咪。学校不适合养动物,老师联系了无锡爱护动物志愿者协会,“校猫”就被基地收留了。“校猫”的情况不是个案。协会曾经一次性接收过几只甚至几十只狗,只因它们的老主人患癌或年迈无力再养。
“有几只狗没关在笼子里,它们很乖,不会咬人。”季挺说的几只狗,有三只在他简易的办公室里,躺在地上乘凉。三只狗里,两只有残疾。基地共有近300只动物,大多是被遗弃的和身体有残疾的,狗最多,猫其次,还有兔子和狐狸。季挺给很多动物起了名字,他一边走,一边叫它们的名字,动物们都被照顾得很健康。狗狗“波比”冬天被送来的时候毛都掉光了,身上都是血,现在神气活现;“露露”是只拉布拉多,被前主人虐待从楼上一脚踹了下来导致骨盆骨折至今不能治愈;土狗“乐乐”失去了后腿,在一家工厂的门口流浪,被协会救助时,“乐乐”的后腿只连着两层皮。在记者的要求下,季挺粗算了下每天动物的养护成本,“光是吃的,一天差不多400块钱。”
梦想开公益动物医院
公园、小区里不乏流浪的猫狗,好心人越喂,猫狗越多。长此以往,流浪猫狗成灾,不但传播疾病带来安全隐患,且一到发情期,猫就叫个不停,叫声扰民,居民们苦不堪言,以至于会发生投毒毒猫事件。鉴于此,无锡爱护动物志愿者协会设有专项绝育基金提供流浪猫狗免费绝育服务,基金全部来自于公众捐款,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从源头抓起,人道有效地控制流浪动物的数量。“可以来我们网站申请给流浪动物做绝育,一个人可以申请两个名额,由我们出钱,对方送去医院。”季挺统计,自5月30日在网上发布了“免费绝育单申领”后,至今已有190多名网友下载了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