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向两会提交三份书面建议
5月22日,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向两会提交三份书面建议,"进一步稳定就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做好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
一、进一步稳定就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2020年初以来,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运行造成巨大冲击,也为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更直接威胁到就业市场的稳定。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用工及融资成本,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手段。姚劲波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降低公积金和社保缴纳比例,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2、积极推动灵活用工等新模式,有效分担企业用工成本
疫情期间,推行灵活用工和共享用工模式,可实现企业间快速高效的人力资源互补,分担公司成本,增加就业容量,缓解临时性供需矛盾。为此,一方面,建议政府以定向补贴等方式,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搭建灵活用工和共享用工平台。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吸引更多有需求的企业通过平台发布信息,促进供需信息精准对接。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出台社保缴纳指导性政策,如社保缴纳部分可由双方用工企业共同缴纳,并约定分摊比例。
3、引导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经营与信用风险进一步增大,且分散于百业百态,情况各异,金融机构风控难度较高,因此其融贷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众所周知,大量中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用户达成交易,在线上沉淀了海量数据,因此建议在政府指导下,金融机构与拥有大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深度分析其生产经营信息,从而生成企业风险报告,确保安全高效地提供融贷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二、进一步做好线上职业技能培训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扩大就业规模的重要举措。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仍存在着企业从事培训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接受培训劳动者偏少,培训资源供需不均等问题。姚劲波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政策激励,支持企业搭建线上职业教育平台
建议政府大力支持企业搭建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该平台可优先纳入各地"两目录一系统",享受国家相应补贴。其次建议政府加大资金筹集和支持力度,将更大比例的保障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经费和行业产业发展经费用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针对部分中小企业申请补贴流程复杂、耗时较长等问题,政府可直接将补贴发予培训平台,促使其更好服务中小企业。
2、加大组织引导,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线上培训
3、提升服务质量,为构建灵活、有序市场体系打好基础
建议政府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鼓励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等多方主体共同筹办线上职业技能平台,并给予一定职业资质认证权限,为其招生打开窗口。同时,需将补贴标准与市场培训成本挂钩,各地应避免补贴数额"一刀切";在申领补贴流程方面,可进一步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长,为线上职业培训平台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服务。
58同城大学成立
三、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建设体系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但县域信息化水平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化人才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姚劲波建议:
1、搭建本地互联网信息平台,进一步服务民众
2、建设基层信息化人才队伍,加快普及互联网应用技能
一是建议政府积极选拔各类人才参与信息化工作,打造信息化人才队伍:以提高福利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政策引导、吸纳返乡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熟悉互联网,对网络技能有一定认知的人群,组建人才队伍,按需分配到县、乡基层工作岗位,从事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推广普及;二是加强基层人员的互联网应用技能培训。鼓励线上职业教育平台免费向基层开放部分课程,同时县级政府可组建培训师资队伍,在县、乡开展专项培训。
3、以数字经济驱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疫情期间,直播带货、云旅游、线上问诊等新业态逐渐成熟,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被广泛运用。县域经济亟需抓住数字转型的战略机遇,以信息化为引擎,实现升级跃迁。建议各地将本地特色工业、农业产业以及服务业,与信息化手段充分结合,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特色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