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开启消费线上化转型,近年我国电商渗透率保持稳步提升态势,截止到2022年国家统计局口径下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增至27.2%,同比提升2.7pct,相比2019年提升5.5pct。从行业细分业态来看,电商业发展至今已基于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衍生出多种模式,包括货架电商、直播电商、社区团购、即时零售等。从业态格局上来看,货架电商基于“人找货”传统购物逻辑下更强的购物心智,仍为国内电商主体赛道,2022年国内各电商业态中货架电商占比76%(星图数据);直播电商凭借更优质的内容和更直观的产品展示,在疫情期间成功构建起消费者“货找人”逻辑下的购物习惯,截至2022年底直播电商业态占比近20%;即时零售作为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到家消费业态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更强的时效性需求,近五年行业CAGR达70%,截至2022年业态占比约为3%;社区团购模式则以生鲜品类及低价特征打通下沉市场,疫情以来用户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2018-2021年行业CAGR达142%(网经社),截至2022年业态占比约为2%。
对于即时零售赛道,行业所提供的便捷性、即时性的核心用户价值在当前略显疲软的消费环境中需求有所减弱,2023年以来增速相比2022年40%+的高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行业内玩家增速分化。整体来看,当前宏观环境压力不改赛道成长本色,行业万亿空间仍可期,经测算,预计2022-2027即时零售行业CAGR为27%,2027年行业规模有望达一万亿。从行业格局来看,某头部电商具备全品类布局优势,除典型到家品类外,还广泛布局医药、便利店、鲜花蛋糕等多品类供给,且即时零售平台模式双边网络效应强,进入壁垒较高,商家-用户-骑手一方增长将不断驱动飞轮增长,造就强者恒强局面,预计未来份额仍具备提升空间。
对于社区团购赛道,当前行业格局清晰。长期看行业增长空间,目前作为团购赛道核心类目的生鲜食品线上渗透率仍处于低位,据欧睿,2022年生鲜类目电商渗透率约为8%,远低于服饰、化妆品、家电3C等线上化发展相对成熟的类目,未来消费者心智逐步成熟下的购频提升以及品类丰富度进一步拓展下的用户持续渗透为主要增长驱动。
1)背靠国内优势供应链,电商出海空间广阔
展望行业发展前景,从海外整体市场空间来看,美国作为跨境电商发展相对成熟的市场,2022年线上渗透率仅16.3%,而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国家渗透率不足5%,相较我国27%的渗透水平仍具较大提升空间。从市场需求来看,疫后海外消费市场呈现降级式复苏,消费者对低价商品的需求度明显提升,据AdobeAnalytics追踪,2019年1月到2023年2月美国电商市场上低价商品所占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据研究机构2Visions的调查,61%的服装购物者会更倾向购买折扣商品,这一消费趋势有望大幅拓宽以性价比为核心优势的国内出海平台的成长空间。
2)模式对比:性价比独立站面临机遇,全托管蓝海市场大有可为
●全托管:全托管模式作为国内平台跨境出海的新兴模式,即卖家仅负责供货和运送到仓,除此之外的定价、销售、营销、物流配送、售后等环节均由平台负责,大幅降低了卖家经营门槛大幅降低,在今年海外消费需求疲软、传统外贸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为平台运营经验不足但供应链优势较强的产业带工厂玩家提供一条商品外销新路径。2022年起跨境电商平台陆续大力推行全托管模式,2022年9月Temu以全托管模式于北美上线,2022年底速卖通在韩国试点全托管模式,并于2023年4月正式宣布上线;2023年5月TiktokShop正式推出全托管,Lazada也于今年陆续开放东南亚各站点的全托管业务。
从供需两侧来看,全托管模式在海外具有广阔发展空间,需求侧,伴随海外居民消费力走弱,越来越多美国消费者迫于通胀压力开始消费降级,性价比商品需求提升,主张极致低价的Temu的橙色包装在美国各地快递站愈发常见;供给侧,我国强大制造业基础孵化出众多成熟高效的产业链,大量分布于沿海地区,为我国跨境出口带来优质低成本商品供给,高性价比的国内出海商品彰显强大海外竞争力,基于当前全托管模式增长趋势判断,预计该模式在海外消费者对低价商品购买需求的提升以及国内丰富供应链资源下的多元商品以及工厂强出货诉求的驱动下,仍存在较高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和获奖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