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务报表分析2008版(主编袁淳、吕兆德)自考教材编写
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论
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分析的目的: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销售决策和宏观经济等提供依据;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评价、监督和选择经营管理者提供依据。
(简答)财务分析在今天的地位愈发重要,这体现在以下两点:
(2)企业组织形式的复杂化要求更加准确合理的内部评价和决策机制,财务分析刚好为此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完善了企业内部业绩的评价机制。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简答)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会计报表解读。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描述,它提供了最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的首要内容应当是会计报表解读。对会计报表的解读一般包括会计报表质量分析、会计报表趋势分析、会计报表结构分析。
会计报表质量分析:对财务状况质量、经营成果质量和现金流量表质量进行分析。
会计报表趋势分析:依据企业连续期间的会计报表,以某一年或某一期间(成为基期)的数据为基础,计算每期各项目相对基期同一项目的变动状况,观察该项目数据的变化趋势,揭示各期间企业经济行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获取利润,所以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盈利能力还是评估企业价值的基础,企业盈利指标还可以用于评价内部管理层业绩。
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资产运用、循环的效率高低。不仅关系企业的盈利水平,还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发现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不足,挖掘资产潜力。一般而言,营运能力分析包括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和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分析。企业发展能力受到企业的经营能力、制度环境、人力资源、分配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过程。
三、财务分析的评价基准
(简答)财务分析评价基准就是在一定的评价目标下,人为设定的划分评价对象优劣的财务标准。财务分析评价基准并不是唯一的,采用不同的基准会使得同一分析对象得到不同的分析结论。财务分析评价基准的种类包括:
1.经验基准
2.行业基准
行业基准行业内所有企业某个相同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或者是较优水平。行业基准的优点就是便于比较。
3.历史基准
历史基准是指本企业在过去某段时期内的实际值,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历史平均值,与可以选择最佳值作为基准。
4.目标基准
目标基准是财务分析人员综合企业历史财务数据和现实经济状况提出的理想标准。在财务分析实践中,一般使用财务预算作为目标基准。目标基准一般是企业内部分析人员用于评价考核。
第二节财务信息
一、财务信息供给与需求的主体
(一)财务信息供给主体
财务信息供给方是“生产”或提供财务信息的一方,一般为报送财务报告的会计主体,供给的方式是向信息需求者披露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的最终产品主要以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为主,生产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目前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
金流量表、所有制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1.财务信息的披露格式。
当前我国的财务报告基本可以分为: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两个部分。
2.财务信息的披露意愿。
我国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至少每年对外报送一次财务报告。
(二)财务信息需求主体
(简答)财务信息需求主体一般也是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主体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内容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身决策的要求。
财务信息需求主体主要包括:
企业内部管理者。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经营劣势和不足,以便于改进。企业内部管理者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他们既是财务信息的需求者,又是财务信息的供给方。
政府。政府主要需要与增值税、所得税等有关的财务信息。
二、财务信息的内容
(一)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
1.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系统编制并提供,分为外部报送信息和内部报送信息。
内部报送信息。会计系统还编制一些仅用于内部管理使用的会计信息,例如企业成本计算数据和流程、期间费用的构成,企业预算、企业投融资决策信息以及企业内部业绩评价方法和结果等。
2.非会计信息。非会计信息的内容主要有:审计报告、市场信息、公司治理信息、宏观经济信息。
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有四种: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市场信息包括资本市场信息、产品市场信息等。
(二)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一般而言来自与企业外部的信息都是公开信息,如市场信息、宏观经济信息等,可以很容易获得和利用。但是来自企业内部信息部分是公开的,部分是非公开的,企业成本构成、企业预算等,只有企业内部管理者才能在分析中使用,外部难以获得。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定
(简答)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并不是事无巨细,将所有的会计信息全部详尽报出。
谨慎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