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精选12篇)

2.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二、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文题与体裁

本文是一篇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二、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瞩凝督荆舰

2、解释下列生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陈迹:过去的事情。

瞩目:注目。

三、分析课文

1、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②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③“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港督府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下午4点40分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下午6点15分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

东面的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下午7点45分“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最后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零点40分中国南海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的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用不再来的意味。

5、把这篇通讯改写成一篇新闻,你省略了哪些语言?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好处。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末任港督官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统治5年的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致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将于1997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交待告别的细节,事情的因果、始末交待的具体清楚。

“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描写,但在这里交代,对“告别”的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

7、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手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③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一、导入: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生答略)

二、教师范读。

三、回顾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

四、研究课文结构

1、找出本篇报道的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

2、概括主体部分写到的事件。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举行象征英国管制的告别仪式

7时45分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3、研讨问题:

1)在对这些仪式的叙述中,作者还插入了哪些内容的介绍?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叙述中语言显得沉着平静,没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但从这些我们又仿佛听到内心的激动和心跳,这是为什么呢?请找出这些隐藏作者感情的语句。

3)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意义吗?

4)第8段和第11段的数字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有什么作用?

5)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五、文本质疑

六、小结本文主题:

本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3.题目解说

“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结构分析:

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2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结构图表如下:

写法分析:

难点分析: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

课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特写的特点。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速读能力。

2、写一篇香港回归的感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品读、感悟、小组学习、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前由学生对诗歌作品的介绍。

2、复习电视解说词的特点。(先观看三段电视解说词,多媒体展示)

3、导入新课,看了几段电视解说词,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二、认识特写

谈话:如果我们把刚才这些电视解说词的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文体就是特写。

媒体展示:特写的含义

抓含义中的关键词强化理解。“真实的再现”

三、小组的形式学习本文。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用上读书符号。

2、小组学习。

全文选取了几个场景。

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可以选择你喜欢或适合你组的方法进行学习。

建议使用方法:朗读体会、角色表演、抓住重点句或关键句体会深刻含义。

3、讨论文中背景材料的作用。

4、各小组采取不同形式展示学习结果。

5、学生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比较阅读

比较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的异同点。多媒体给出。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特写,说说其含义。本文选取了四个场景,详细的写出了香港回归的情形。语言极富特色。

六、课堂作业。课后练习1、2、3题。

板书设计:

(特写)一傍晚降旗

别了,不列颠尼亚二交接仪式

三子夜告别感悟→情感

四零点40分

新的一天来临的

第一分钟

长沙市井湾子中学:石丽

1.了解特写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特写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香港回归导入。

二、扫除字词障碍。

三、简介文题与体裁

课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四、分析课文

1.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

2.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

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作者的苦心?

五、拓展延伸

阅读附文,说说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同学们,有一首歌这样唱:“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这歌里唱的“东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吗?(香港)(观看图片,由此导入新课: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背景介绍

1、香港坎坷的历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2、邓小平与香港回归

三、知识回顾

1、新闻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3、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是五个“w”和一个“h”:

即1、when:何时2、where:何地3、who:何人4、what:何事5、why:何因6、how:何果

四、文本探究

(一)本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本篇新闻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它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导语(第1段)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3、主体(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4、结语(最后1段)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二)四个场景,三次降旗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主体部分就是选取19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四个重要场景。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第一次降旗: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自然段)

第二次降旗: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三次降旗: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

标志:1、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

2、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第十自然段)

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明确:本文的细节之处非常多,课下自己多找些,重点讲解以下三处。

1、“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分析: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2、“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3、“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分析: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还可能有以下回答:

1、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

2、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确:“消失”是“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的意思,它很形象地描写出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驶离香港驶入大海的情形,并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再这片土地上。

(五)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明确: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七)小结课文

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地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中国收回香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收回香港完全符合国际法,是正义之举,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承认。

二、70年代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突破性进展,与英国关系的改善,为中英和平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

三、“一国两制”伟大战略构想,为解决香港问题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为和平方式收回香港提供了制度、法律和政策保证。

四、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是我们能够以和平方式收回香港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板书设计

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教学反思:

广东遂溪县大成中学陈周连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如何教,难题不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这篇课文是一篇特写消息,根据教材单元教学要求并结合课文的特色,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及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2、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3、体会课文标题的新颖性。然而,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呢?如何设计才能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的要求呢?本人在反复的构思、实践和吸取多方的经验之后,得出这样的体会:用“比较”的方法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学起来觉得轻松。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其次,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2〉课文有哪些特色(比较阅读)?这两个问题能概括上述学习目标,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完成了。

这两个问题重点探讨第二个问题。本人根据课文内容改写一篇一般性消息,作为资料印发给学生,主要是为了跟课文(特写消息)作比较,让学生从两者中找出主要表达手法上的区别。接着探讨课文在描写上是如何体现细致这个特点的,也就是课文对现实场景的描写是如何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的。这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分析,老师只需点拨和归纳。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老师的归纳,学生不仅领会到特写消息和一般消息的区别,也掌握了特写的表达技巧。以上是课文特色表现之一。

课文特色表现之二是含蓄的语言风格。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体会、让学生自己说。

课文特色的第三个表现是标题的新颖性。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自己说。

另外补充一点,课堂上要强调朗读,对描写精彩的语句,体现含蓄语言风格的语句,要求学生朗读,根据教学过程,长的齐读,短的个别读,让学生从自己读或听别人读的过程中去得到体会。

以上两个问题探讨完毕之后,老师做个总结。

总之,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充当引导的角色。

以下是本人的课案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案设计

大成中学陈周连

学习目标:

1.复习新闻知识。

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4.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方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1.香港回归照片资料.2.课件3.新闻材料

重点: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导语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复习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1、when:何时2、where:何地3、who:何人4、what:何事5、why:何因6、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1〉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2〉短:消息要求短。3〉快:时效性4〉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5〉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1>标题(正标、副标题)

2〉导语

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3〉主体

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4〉背景

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5>结尾

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二、感悟(五分钟阅读课文;看香港回归照片。)

三、请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让学生找①学生齐读)1、课文有哪些特色(比较阅读)

板书:

1、描写清新的可视性

细致现实场景的描写生动的可听性

富于动感

鲜明的色彩感

2、语言

含蓄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找出体现含蓄的语言风格的语句,并且③学生齐读)

3、标题

新颖

1、描写细致

细致:(举例比较)

①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②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细致的程度:(举例比较。提示:如何体现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描写。)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

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0点左右: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4时40分: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

2、语言含蓄:(比较和体会以下例句)

①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②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标志着英帝国的太阳在中国的领土上空永远落下了。

标题1: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2: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完美结束(本人根据课文改写的一般消息的标题)

标题1:

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虚实结合“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总结

四、积累与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旗帜(qízhì)掩映(yanyìng)瞩目(zh?mù)展拓(zhantuò)冉冉升起(ranran)凝重(níng)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

(2)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3)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终。()

(4)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

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北大自主考试出新招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

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⑶思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新大纲》要求:一分钟阅读600个字。)

⑵学习新闻写作。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欣赏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速读、品读、感悟、讨论。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投影。

2、课文录音带、录音机。

3、香港回归盛典的录象带或dvd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1997年7月1日,中英政府关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实况录象。)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仅据香港布政司办公室交接仪式统筹处统计,截至1997年5月8日,全球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采访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二、研习课文

1、学生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新闻播音的特点,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

2、复习新闻知识:

⑴什么是特写新闻?

明确: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特写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新闻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⑵新闻(消息)的结构:

明确:标题(引标、正标、副标)、导语(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一般新闻经常运用这三要素,有的新闻还有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这篇课文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4、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新闻的结构特征,理清思路: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

第一层(第2~3段):下午4∶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第二层(第4~7段):

晚6时15分,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第三层(第8~9段):

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第四层(第10~11段):

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下午4∶30分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晚6时15分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零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5、认真品读文本,思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⑴“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能否将句中加点的词语互换?为什么?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如何理解画横线的句子?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不能互换。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港督府经过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港督府的外观。通过对港督府的描述,告诉世人,经过中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随着末任港督彭定康的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永远地成为过去。“陈迹”二字写尽了香港回归后,中国人民的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的民族尊严、民族自豪。“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不仅见证了那段历史,时时警醒国人,而且演绎了今天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民族的复兴。

⑵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对于在驻港英军总部附近举行的告别仪式,作者也只是提了一句,但作者随后捕捉到了一个典型的镜头:“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刻内涵。

“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题意。英国当年从海上入侵,得以在香港殖民统治达1个半世纪,而如今中国国力的强大,领导者的努力,终结了英国殖民统治。

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语言庄重而含蓄,平实却具有出色的表现力,含义深刻,没有讽刺,没有痛骂,也没有欢呼,既客观地再现了这一历史盛况,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体现出新闻工作者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6、体味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

⑴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说说课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⑵新闻用事实说话,作者的情感应自然流露于真实细节的选择中,适当地运用细节可以使新闻事实“活”起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和感染力。说说细节在《别了,“不列颠尼亚”》中的作用。

7、把这篇特写新闻改写成一般新闻,你将省略哪些语言?体会一下这些语言的好处。

参考:“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末任港督官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统治5年的彭定康登上了带有皇家标致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将于1997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交待告别的细节,事情的因果、始末交待的具体清楚。“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到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描写,但在这里交代,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

8、课堂小结:

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善于捕捉香港主权回归、末任港督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里那一个个重大场面的一瞬间;又像一个熟练的影视导演,巧妙地将一个个镜头组接起来,既准确生动又色彩明快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刻的真情实景,突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这篇新闻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三、练习(课后习题解答参考)

1、现实场景写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引入了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写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这些自然的衔接,使得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意义。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语句的内涵:

⑴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刻内涵。

⑵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3、写作练习(参考答案略)

【备课资料】

一、写作背景

香港回归的背景:英国人的到来,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纪,英商来华进行鸦片贸易,赚取大笔财富,换取中国的白银、丝绸、茶叶和香料。清廷担心老百姓受到鸦片烟毒影响,决定禁止鸦片的进口。英商方面,渴望在港口加强地位,不受满清朝廷控制,因此导致鸦片战争(1840~1842年)的爆发。英国船坚炮利,中国战败。香港岛就在一八四二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永久割让给英国。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的时候,明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将收回香港主权的意愿,同时,这也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体现。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推荐阅读

学会用“眼睛采访”,多写实录性新闻

──《别了,“不列颠尼亚”》赏析

新闻报道除了要真实、准确,具有时效性外,还必须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学会用“眼睛采访”,多写实录性新闻,就是增强新闻可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在新闻写作上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有的新闻事实少,空话多;有的搞新名词“轰炸”,词语随意搭配;有的结构任意跳跃,华而不实;有的大话、套话连篇,读来味同嚼蜡。多写实录性新闻,是医治以上弊病的良方。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别了,“不列颠尼亚”》一稿,就是一篇实录性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清晰的可视性。实录性新闻突出表现在“目击”和“视觉”中,它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采访现场要善于捕捉精彩的镜头、典型的场面,并给予形象的再现,如文中写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等,这些简洁的笔法,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使新闻具有清晰的可视性,自然流于记者笔端的这些文字,似乎有着色彩浓烈的油画效果,让读者读后犹如醇厚的美酒,回味无穷,并加深了对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意义的理解。

其次是具有生动的可听性。实录性新闻要再现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形象,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语言,离不开各种音响。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形象感强的环境音响,有助于增强新闻的可听性。如文中写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等等。这些描述,仿佛清风徐来,给人以流畅自然的感觉,好像亲临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听到降旗声、下雨声,讲话声和升旗的乐曲声……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第三是清新而又富于动感。全文没有令人生厌的套话或可有可无的废话,那些实在、具体的新闻事实,都是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出面说什么,而是运用捕捉到的镜头,通过具体的人和事来表达香港回归的划时代意义。作者巧妙地在文中穿插新闻背景材料,并运用对比手法,在看似静态的叙述中注入动态的信息。如文中写出的:“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沧桑巨变的自豪感,十分耐人寻味。

第四是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如文中实录的:“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广场上灯光渐暗”“绿树丛中”“白色建筑”“南海的夜幕”“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五星红旗”等等,这些多彩交错的画面,给读者以色彩明快的深刻印象。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实录性新闻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希望这束带有露珠的花朵,在报纸新闻与广播电视新闻百花苑中,越来越争芳竞艳。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a.降落(jiàng)撤离(chè)序幕(xǔ)

b.凝重(níng)接载(zaì)停泊(pō)

c.旗帜(zhì)移交(jiāo)护卫(wèi)

二、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淹映陈迹飘扬

b.仪势离任港督

c.古典易帜世人瞩目

三、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

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告终——

四、阅读练习

(一)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1.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

德育考试

市各学校:

市教委

2001/10/27

太突然!

三日——太短!

各校立即绷紧神经。筛了又筛,选了又选,选出拔尖而又拔尖的“三好”学生,并配备优秀教师,三天72小时,马不停蹄,人不歇鞍地辅导。

幸亏学生天赋极好,一本《青少年道德修养》早背得滚瓜烂熟,不漏标点。

各路考生奔赴考场,兴许是刚刚清扫过考场,门口横七竖八地躺着几把笤帚。考生跨进门,不时踩得笤帚“劈叭”作响,有两个调皮的一脚将笤帚踢上天。

桌上摆着钢笔、铅笔、墨水、铅笔刀、盛铅笔屑的小盒及备用的废纸。

各就各位,拧开墨水瓶,汲饱墨水。“刷刷刷”削好铅笔。考题发下,考生目瞪口呆——题目太简单:1+1=?

考生欣喜若狂。奋笔疾书,三下五除二,便丢下试卷,飘然而去。

第二天,成绩公布出来:

百分之六十考生得零分。

百分之三十五不及格。

百分之五优良。

师生愕然,急忙索取答案。如下:

捡起门口笤帚:40分。

铅笔屑盛在小盒里,不乱扔废纸:30分。

离开考场,墨水瓶拧好盖,笔帽套上:30分。

1.接到通知后,各学校反应如何,做了哪些准备?

2.看到试题后学生反应如何?

3.这次考试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4.请你谈谈你对这次考试以及学校德育教育的看法。

五、写作活动

1.题目

运用特写消息的形式写作一则消息

2.写作内容

报道学校或班级举行的运动会。

3.要求

(1)字数在300左右;

(2)通过几个场景的描写体现班集体的凝聚力;

(3)进行适当的描写;

(4)适当穿插议论、抒情。

参考答案

一、c;

二、c;

三、1.过去的事情,历史的遗迹。

2.结束、完结。

四、

(一)1.不能,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

2.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3.港督府经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

(二)1.迅速组织考生,夜以继日,进行复习。

2.欣喜若狂,奋笔疾书,飘然而去。

3.百分之六十考生得零分。百分之三十五不及格。百分之五优良。

4.言之成理则对。

五、略。

课型:新授课课时:课题: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1课时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1.香港回归影音资料.2.课件重点:1.新闻知识的掌握2.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车时,经常可以见到大幅...

一、导入: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生答略)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报道既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人们是多么激动,而是选取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颠...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特写的特点。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力目标:1、培养速读能力。2、写一篇香港回归的感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长沙市井湾子中学:石丽教学目标:1.了解特写与一般消息的异同。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特写的写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香港回归导入。二、扫除字词障碍。...

课案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新闻知识。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4.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教具使用】1.香港回归...

THE END
1.《中华丁氏总谱》大纲第一版设计解读·24年3月18日各位在编纂世系、阅读各房族谱时,要注意搜集这方面人物,以彰显中华丁家人在中华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 《中华丁氏源流》《第二篇·第一章·历史人物》P66—P110页,收有各朝代历史代表人物,可做重要参考,《中华丁氏源流》一书,县令也收进去了,共收入495人,但在《中华丁氏源流》中,对古代代表人物介绍,过于简单,收...https://www.meipian.cn/4z9ndyyk
2.第九特区伪戒作者介绍最新章节无广告弹窗免费阅读连尚读书,最热门免费小说大全,免费阅读App,提供玄幻小说、网游小说、言情小说、穿越小说、都市小说等免费小说在线阅读与下载。免费小说推荐:《第九特区》http://www.lsds.cn/reader/128804-645.html
3.自考大专03875会展概论复习资料复习资料第一节会展的内涵 ?一、会展的定义 ?二、会展的组成部分 ?一、会展的定义 ?会展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和时间内,为达到某些预期目的,有组织地将许多人与物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物质交换、精神交流、信息传递等功能的社会活动。 ?会展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http://mdgs.mdgs-edu.com/fxzl/1604.html
1.第九特区人物介绍第九特区人物介绍(伪戒)第九特区人物介绍本书作者:伪戒动作:连载,直达底部最后更新:2021-11-24 22:42:29最新章节:完本感言+新书预告灾变过后,大地满目疮痍。粮食匮乏,资源紧俏,局势混乱……一位从待规划区杀出来的青年,背对着漫天黄沙,孤身来到九区谋生,却不曾想偶然结识三五好友,一念之差崛起于乱世,开启了一段传奇故事……2019.江湖...https://www.bqgyy.com/books/264512/
2.第九特区人物介绍最新章节第九特区人物介绍伪戒《第九特区人物介绍》完本感言新书预告 聊。 先来说说这本书最开始的构架吧。 其实我在写第九特区之前,只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写一本不一样的末世类小说,因为我个人觉得,末世题材不一定就要非得写打丧尸,灾难变异什么的,我更想从人的角度去描写灾难,以及灾难后的重建,于是就有了开篇的故事。 故事最后...https://www.xiaoyanwenxue.com/aikan/2256074.html
3.第九特区人物介绍全文免费阅读第九特区人物介绍最新章节第九特区人物介绍无广告弹窗,全文阅读第九特区人物介绍讲述了:云沫看着脸含嘲笑,静立在一旁的莫云深三人,气的险些一口气没提上来晕死过去。她何曾想到,在这云海城中胆……https://www.wuyuanda.com/txt/5468163.html
4.www.china九色 ?PORNY国产长靴 67.72MB 38%好评224人) 国产的AV 性猛交富婆╳XXX乱大交性 王者荣耀伽罗太华正能量腮红翻白眼图片高清照片是啥样子 75.37...日韩免费爱爱视频 《斗罗大陆人物黄化完整版资源》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丰满HD善交 开苞射尿小鲜肉 微电影《满天星《高压监狱》第二部》HD中字在线播放_伊...http://www.china-price.com.cn/go26410266
5.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6篇(全文)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3课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frj9ppe.html
6.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教学计划(通用8篇)2、查阅并摘录、背诵描写祖国壮丽河山、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杰出人物等文章的片断和章节。 ...主持人:近年来我国又增加了一些省、直辖市、特区,你能够把它们列举出来吗? (学生抢答) ...②介绍“东方明珠塔”。 5、港澳回归,盼台回归(自由组合,激情表演) ①表现小话剧《骨肉情》。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jihua/597636.html
7.第九特区秦禹人物关系最新章节伪戒第九特区秦禹人物关系作者:伪戒动作:加入书架, 直达底部最后更新:2021-10-18 22:52:25最新章节:完本感言+新书预告灾变过后,大地满目疮痍。 粮食匮乏,资源紧俏,局势混乱…… 一位从待规划区杀出来的青年,背对着漫天黄沙,孤身来到九区谋生,却不曾想偶然结识三五好友,一念之差崛起于乱世,开启了一段传奇故事…… ...https://www.shukuai.net/b/519394/
8.www.cmosfet.com/newxr52216808.htm黄色视频小说图片网址 82.58MB 40%好评516人 91POPNY丨脚交九色在线 亚洲性猛交白人 日本少妇作爱BBBBB 21.94MB 45%好评110人 艹到高潮的视频...XXXx18-20HD第一次 迪丽热巴ai人脸造梦人物 fulao2下载手机版官网 风车动漫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黑丝自慰Jk 夜里十大黄台禁用的免费 小戳进里面...https://www.cmosfet.com/newxr52216808.htm
9.第九特区人物关系表最新章节第九特区人物关系表伪戒第九特区百度百科人物介绍 第九特区有异能吗 第九特区可可 第九特区精校版txt 第九特区关琦为什么会反 第九特区付小豪为啥要反 第九特区刘子叔结局 第九特区TXT奇书网 第九特区秦禹和可可在一起了吗 第九特区付小豪结局怎么样 第九特区人物介绍 第九特区老猫结局 第九特区关琦结局 第九特区好看吗 第九特区...https://www.630book.cc/kan/5245109.html
10.《第九特区》小说简介第九特区小说情节介绍第九特区作者介绍→...《第九特区》作者伪戒,是一部有独具风格的科幻小说,小说设定在灾变过后,粮食匮乏,资源紧俏,局势混乱之时,一位从待规划区杀出来的青年,背对着漫天黄沙,孤身来到九区谋生,却不曾想偶然结识三五好友,一念之差崛起于乱世,开启了一段传奇故事。小说截止2020年3月,17k阅读数2800万+。中文...https://www.maigoo.com/citiao/254177.html
11.第九特区结局人物总结.docx该【第九特区结局人物总结】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九特区结局人物总结】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https://www.taodocs.com/p-919558101.html
12.报社实习报告15篇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11129111537_1491140.html
13.www.yuhua应用介绍 一,美乳xxx高潮www,吞吞吐吐肉棒小说 二,嗯啊舒服快点用力q,男女那个对那个网站 三,国产原创操逼剧情,先知单人向本子R18 四,99悠悠综合网,欧美翘臀丝袜小穴 五,郑州实验中学第二部免费,求成人av网址 六,溜溜吧电影,富家千金啪啪后入折磨 七,佐野由真在线无码观看 ...http://www.yuhua-alu.com/cur2024090869778239143=.movaqnkkjltoj
14.特区40年塑造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深圳政...新华社发文“新华全媒头条”《鲲鹏展翅九万里——深圳奋力跑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程”》,文中分别以“这是一方以创新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热土”“这是一个‘规则说了算’的干事创业之地”“这是一首越来越动听的城市文明之歌”“这是一曲‘提质加码’的美好生活乐章”“这是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https://www.sz.gov.cn/cn/xxgk/zfxxgj/zwdt/content/post_801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