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媛一家走进城市规划馆、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华夏电影文化中心、农耕博物馆等本土特色文化场馆,通过参观、体验,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我们还带着孩子保护环境、倡导文明、陪伴孤寡老人、礼遇一线抗疫人……我们发现,孩子的成长速度出人意料,亲子探讨的话题让人动容。”尤媛坦言。
去年,尤媛加入的公益组织启动了“城乡娃娃手牵手·爱童行”项目,鼓励对接帮扶留守儿童。尤媛一家经过讨论,决定结对一个年龄与女儿相仿的女孩。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女孩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常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我们每个周末都会前往乡村开展集体活动,或者把女孩接到城市里来,陪着她们看书学习、观影、游戏。”两个小女孩从初次见面的羞涩和陌生,到后来手拉手在乡间田野里奔跑,肩并肩在图书角一起读书……一年的时光,结对女孩脸上的笑容越来越自信,陈若绮也慢慢懂得了什么叫大爱、责任和担当。
陪伴是最有效的教育
21日傍晚,盖天赋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盖泽华在公园里运动。“只要天气允许,我们都会坚持带盖泽华去户外运动一两个小时,陪着他在公园跑步、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亲子感情。”父亲盖天赋说。
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美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潘加才夫妇俩非常注重培养女儿潘颢昀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上学时陪着孩子诵诗经、读名家名篇,让她明辨事理。闲暇时,一家人共读一本书,谈谈各自的见解;忙碌时,潘颢昀就在App上听书,练就了一双灵敏的耳朵。“书籍让她了解政治、洞悉历史,净化了心灵、愉悦了心性、陶冶了情操。”潘加才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潘加才尤其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他经常带女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爱心牵手贫弱,带着女儿去陕西勉县山区资助贫困学生,为同龄人送去一片阴凉。疫情的那段特殊日子,潘颢昀创作MV《记疫》写给最美逆行者。“品德的养成要靠环境、靠榜样,只有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良好的品德。”潘加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