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
原创作者|千鱼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的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这段话,是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故事。
说的是一对父母,因为把更大、采光更好的房间给了大女儿,小女儿说他们偏心。一怒之下,毁了整个房间。
看完后觉得很扎心。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当天使变成恶魔,实在让人痛惜。同时,也不禁让人深思,到底谁之错?
孩子一出生,迎接孩子的,就是父母和家庭。
父母是孩子了解世界的最初窗口。
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质量的陪伴,是一切的前提。
01
高质量的陪伴,赋予孩子精神安全
澳大利亚7岁小女孩Molly做过这样的演讲:'躲猫猫Peek-a-boo'可以改变世界。
演讲中父亲和弟弟现场演示,当父亲全身心地陪弟弟玩时,弟弟很开心,很放松。当父亲拿起手机自己玩时,弟弟因为得不到父亲的回应,开始焦虑不安。
Molly说:“孩子的健康发展,需要父母的全身心陪伴,要积极地给予和回应。”
而事实上,很多的父母,看似在陪孩子一起玩耍,其实是在玩手机、看朋友圈、刷小视频。
更多的全职妈妈,则是一边看孩子,一边忙家务。
我家孩子3岁。记得有一次,爱人下班回家,刚进屋,孩子就兴奋地扑上去,要爱人陪着她玩。
爱人那天很累,陪玩时就有点漫不经心。不仅哈欠连天,回答孩子的问题,也很敷衍。
孩子拿来积木,兴致勃勃:“爸爸,你看,我拼的车车。”
“哦,不错。”爸爸半眯着眼,勉强应答。
孩子受到挫折,丢掉积木,又拿了小汽车:“爸爸,我们一起比赛吧,看我跑得好快。”
爱人这次没回应。孩子爬过去拉他的手:“爸爸,我们一起玩吧。”
爱人嘴里“嗯”了一声,身体却动都没动。孩子的声音开始变小。
她不死心,把车拿到爱人眼前,却发现爱人闭着眼,已经睡着了。
孩子默默地从爱人身上爬下来,安静地坐在一边,大眼睛里慢慢蓄满了眼泪,她一边摆弄着车,一边委屈地念叨:“我自己一个人玩就好了。”
可玩两下却又扔掉,反反复复。不一会,孩子站起来,开始到处找妈妈。
爱人看似陪着,却不是有效陪伴。
这种陪伴让孩子感到不被重视,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不自信,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不值得拥有。
陪伴孩子,需要父母放下手机,放松心情,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给予孩子回应和互动,才能给孩子带来正面影响。
精神的富足,让孩子更感安全,更容易建立自信心,也能更加勇敢无畏地前行。
02
高质量的陪伴,赋予孩子多元情绪力
看过一个恒河猴“代母实验”。
将一只婴儿恒河猴,跟猴妈妈分开。然后,精心制作了两个猴妈妈替代品。
一个是胸前提供奶水装置的“铁丝母猴”,另一个,则是柔软的“绒布母猴”。
最初,婴猴多围绕“铁丝母猴”。
没过几天,婴猴开始整天都围着“绒布母猴”转,害怕时,也会紧紧抱住“绒布母猴”。只有感到饥饿时,才跑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奶。
在婴猴的心里,或许“铁丝母猴”不是妈妈,只是一个装满奶水的奶瓶。
而“绒布母猴”,则让婴猴感受到温暖,就像是真母猴的抚摸和安慰。这让婴猴感到安全,所以才会在受到惊吓时,紧紧抱住“绒布母猴”。
由此,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妈妈带两岁多的孩子体检,被告知孩子有“孤独症”的早期症状。
原来,是父母一直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陪伴。妈妈毅然辞职,专心在家陪伴孩子。他们一起嬉戏,一起读书、看动画。
三个月后,复查的医生很惊讶:“这是上次那个孩子?他很好,没有任何问题。”
由此可知,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更重要的,是父母专注地陪伴,用心地呵护。
的确,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的理由很多,但孩子却只有一个希望:能陪我一起长大。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父母爱孩子不是简单的吃喝满足,更重要的,是情绪体验。
给予孩子关怀、拥抱、抚摸和亲昵,融入孩子的世界。需要时,积极回应,遇阻时,适时鼓励。
而这,正是陪伴的意义。
正如开篇说的那个小女儿,如果平时父母和她积极沟通、平等协商、多换位思考,或许就不会发生那样的事。
03
高质量的陪伴,赋予孩子未来可能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滑雪冠军谷爱凌爆火。
跟着她一起火出圈的,是她的家庭教育。
在她成长的任何阶段,母亲从不缺席。
学习,培训,连轴转的生活,不管多累、多忙,母亲总会陪伴在身边。
母亲不说教,不强迫,总是告诉她:“这是你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
同时以身作则,用包容和爱陪伴她成长。母亲总告诉她:“你不欠我什么。”
难怪谷爱凌会说:“我的母亲,是最好的母亲!”
可见,优质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成就无限。
谷爱凌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我们可以给孩子全身心的爱和陪伴。
父母做好榜样,肯定孩子的努力,孩子才可以自信、勇敢。
父母信任、支持、和适当地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从容不迫地面对世界。
高质量的陪伴,就像放风筝,你只管自由飞翔,我会牵引着线,不让你迷失方向。
父母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孩子才会有追梦的勇气,才拥有解决事情、迎接挑战的能力,才有未来的无限可能。
04
写在最后: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父母是天然的老师,父母之于儿童,特别是幼儿,影响最为深远。而爱的陪伴,就是孩子眼中温暖的光。
犹如一句谚语所言:“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未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让我们用爱的陪伴,精心呵护他们的双翼,这样才能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简介:千鱼儿,爱折腾、不安分的八零后,热爱生活,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