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

高质量的陪伴,才是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

原创作者|千鱼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的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这段话,是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故事。

说的是一对父母,因为把更大、采光更好的房间给了大女儿,小女儿说他们偏心。一怒之下,毁了整个房间。

看完后觉得很扎心。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当天使变成恶魔,实在让人痛惜。同时,也不禁让人深思,到底谁之错?

孩子一出生,迎接孩子的,就是父母和家庭。

父母是孩子了解世界的最初窗口。

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质量的陪伴,是一切的前提。

01

高质量的陪伴,赋予孩子精神安全

澳大利亚7岁小女孩Molly做过这样的演讲:'躲猫猫Peek-a-boo'可以改变世界。

演讲中父亲和弟弟现场演示,当父亲全身心地陪弟弟玩时,弟弟很开心,很放松。当父亲拿起手机自己玩时,弟弟因为得不到父亲的回应,开始焦虑不安。

Molly说:“孩子的健康发展,需要父母的全身心陪伴,要积极地给予和回应。”

而事实上,很多的父母,看似在陪孩子一起玩耍,其实是在玩手机、看朋友圈、刷小视频。

更多的全职妈妈,则是一边看孩子,一边忙家务。

我家孩子3岁。记得有一次,爱人下班回家,刚进屋,孩子就兴奋地扑上去,要爱人陪着她玩。

爱人那天很累,陪玩时就有点漫不经心。不仅哈欠连天,回答孩子的问题,也很敷衍。

孩子拿来积木,兴致勃勃:“爸爸,你看,我拼的车车。”

“哦,不错。”爸爸半眯着眼,勉强应答。

孩子受到挫折,丢掉积木,又拿了小汽车:“爸爸,我们一起比赛吧,看我跑得好快。”

爱人这次没回应。孩子爬过去拉他的手:“爸爸,我们一起玩吧。”

爱人嘴里“嗯”了一声,身体却动都没动。孩子的声音开始变小。

她不死心,把车拿到爱人眼前,却发现爱人闭着眼,已经睡着了。

孩子默默地从爱人身上爬下来,安静地坐在一边,大眼睛里慢慢蓄满了眼泪,她一边摆弄着车,一边委屈地念叨:“我自己一个人玩就好了。”

可玩两下却又扔掉,反反复复。不一会,孩子站起来,开始到处找妈妈。

爱人看似陪着,却不是有效陪伴。

这种陪伴让孩子感到不被重视,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不自信,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不值得拥有。

陪伴孩子,需要父母放下手机,放松心情,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给予孩子回应和互动,才能给孩子带来正面影响。

精神的富足,让孩子更感安全,更容易建立自信心,也能更加勇敢无畏地前行。

02

高质量的陪伴,赋予孩子多元情绪力

看过一个恒河猴“代母实验”。

将一只婴儿恒河猴,跟猴妈妈分开。然后,精心制作了两个猴妈妈替代品。

一个是胸前提供奶水装置的“铁丝母猴”,另一个,则是柔软的“绒布母猴”。

最初,婴猴多围绕“铁丝母猴”。

没过几天,婴猴开始整天都围着“绒布母猴”转,害怕时,也会紧紧抱住“绒布母猴”。只有感到饥饿时,才跑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奶。

在婴猴的心里,或许“铁丝母猴”不是妈妈,只是一个装满奶水的奶瓶。

而“绒布母猴”,则让婴猴感受到温暖,就像是真母猴的抚摸和安慰。这让婴猴感到安全,所以才会在受到惊吓时,紧紧抱住“绒布母猴”。

由此,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妈妈带两岁多的孩子体检,被告知孩子有“孤独症”的早期症状。

原来,是父母一直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陪伴。妈妈毅然辞职,专心在家陪伴孩子。他们一起嬉戏,一起读书、看动画。

三个月后,复查的医生很惊讶:“这是上次那个孩子?他很好,没有任何问题。”

由此可知,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更重要的,是父母专注地陪伴,用心地呵护。

的确,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的理由很多,但孩子却只有一个希望:能陪我一起长大。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父母爱孩子不是简单的吃喝满足,更重要的,是情绪体验。

给予孩子关怀、拥抱、抚摸和亲昵,融入孩子的世界。需要时,积极回应,遇阻时,适时鼓励。

而这,正是陪伴的意义。

正如开篇说的那个小女儿,如果平时父母和她积极沟通、平等协商、多换位思考,或许就不会发生那样的事。

03

高质量的陪伴,赋予孩子未来可能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滑雪冠军谷爱凌爆火。

跟着她一起火出圈的,是她的家庭教育。

在她成长的任何阶段,母亲从不缺席。

学习,培训,连轴转的生活,不管多累、多忙,母亲总会陪伴在身边。

母亲不说教,不强迫,总是告诉她:“这是你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主。”

同时以身作则,用包容和爱陪伴她成长。母亲总告诉她:“你不欠我什么。”

难怪谷爱凌会说:“我的母亲,是最好的母亲!”

可见,优质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成就无限。

谷爱凌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我们可以给孩子全身心的爱和陪伴。

父母做好榜样,肯定孩子的努力,孩子才可以自信、勇敢。

父母信任、支持、和适当地放手,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从容不迫地面对世界。

高质量的陪伴,就像放风筝,你只管自由飞翔,我会牵引着线,不让你迷失方向。

父母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孩子才会有追梦的勇气,才拥有解决事情、迎接挑战的能力,才有未来的无限可能。

04

写在最后: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父母是天然的老师,父母之于儿童,特别是幼儿,影响最为深远。而爱的陪伴,就是孩子眼中温暖的光。

犹如一句谚语所言:“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未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让我们用爱的陪伴,精心呵护他们的双翼,这样才能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简介:千鱼儿,爱折腾、不安分的八零后,热爱生活,追逐梦想。

THE END
1.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是送给孩子最好...孩子的成长路上,离不开父母的陪伴,陪伴是一种成长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态度。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我们只有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调整,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共享童年的美好,在童年的田园里,我们注定是匆匆过客,但这不妨碍从此刻开始,放慢脚步,用心灵和智慧陪伴孩子,做孩子童年的守护者。 https://www.meipian.cn/2wlynvug
2.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与孩子共成长家长会那天,徐妈妈在讲台上讲的时候,声情并茂,家长们认真听,认真记。不少家长还录了音,看得出家长们感同身受,我想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无人能替代。认真负责的家长,你的孩子离优秀也就不远了。 https://www.jianshu.com/p/a094b4977800
1.大讲堂茅红美: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和陪伴,但陪同≠陪伴6月30日,科学育儿大讲堂在松江二中举行,此次讲座由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托育管理指导中心主任、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学前教育信息部副主任、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茅红美老师主讲。本文整理自科学育儿大讲堂《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和陪伴》主题讲座,已获茅红美老师本人授权。 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FontDetail/4ae408e2-08b5-496f-a2c2-f52f3c7b66c6
2.读《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有感700字读《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有感700字 在传统的中国教育里,父母总是在极力维护长辈的威严,认为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保持具有震慑性和权威性,所以大多数父母容易在孩子面前摆架子。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容易疏远你,怕你,不愿意把什么话都告诉你,当然更谈不上建立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了。 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190217215931_369746.html
3.读《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有感的基础,也能对孩子施加影响和引导,和孩子成为朋友的方法有很多,高质量的陪伴,爱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持和孩子沟通对话的畅通管道,给予孩子信任和尊重,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在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时期,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每一个时刻,如若父母不缺席,且能能进行温暖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那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https://www.jy135.com/duhougan/2370485.html
4.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一朵花的开放,需要枝叶的相伴相生;一棵树的成长,需要水土的默默滋养。在培育学生的校园里,教师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陪伴是一种姿态,是一次次俯身与学生玩乐的弯腰;陪伴是一种鞭策,是即使沉默也能让孩子反思的良方;陪伴是一种交融,是师生的心灵漫游千里也不舍不弃的同行。 http://www.jyb.cn/rmtzgjsb/202004/t20200421_31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