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我也陪伴孩子,为什么亲子关系还是很紧张?”“怎么有质量、有方法、有智慧地陪伴孩子?”3月4日,在成都市温江区家长学校第一讲上,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德育、家庭教育教研员马云飞从高质量陪伴的价值、当前亲子陪伴的误区及高质量陪伴的具体策略三个方面,结合自身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家长们讲解了如何实现“高质量陪伴”。

升级教养方式,养教育相统一

“有人说陪伴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最长情的告白。”在马云飞看来,陪伴是一个倾听、发现、构建、协同、教育、相互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当然也需要孩子的自我教育,这是一个完整的“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家庭教育更多的是起到依托陪伴的作用。

在陪伴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倾听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从而了解孩子在校的基本情况和内心需要。马云飞提醒家长注意,有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内心的表达越发隐晦,所以我们通过陪伴,通过倾听,可以明确孩子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到底需要什么,倾听也是鼓励他勇敢表达的过程。

同时,陪伴也是去发现、去了解、去读懂、去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的有效途径。“为什么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和自己越来越陌生?”马云飞指出,这说明我们对孩子的发现和了解是模糊的。孩子喜欢什么?特点是什么?个性是什么?习惯怎么样?身上还有哪些小问题?要帮孩子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发现他的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帮他解决。

作为一名父亲,马云飞强调父亲的陪伴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失的环节。有的孩子只跟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系亲近,但是跟爸爸很疏远。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很多父亲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缺位,“我们要通过陪伴建构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越小,通过陪伴建构起的良好亲子关系,发挥的作用就越持续、越巩固。”

家校协同育人也很重要。曾担任过一线班主任的马云飞坦言,最怕的是孩子回家后5+2<7或者5+2=0。星期一到星期五,孩子在学校习得的良好习惯,周末一回家就全搞忘了,等于做了无用功。换句话说,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巩固孩子在学校里收获的好的教育效果,最起码保证孩子在学校中的教育效果不亏损,不消减。

陪伴不得法,效果适得其反

同样的陪伴,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效果也是大相径庭。有的家长诉苦,我也陪伴孩子,为什么亲子关系还是很紧张?“有时候陪伴的效果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陪伴孩子的能力,好心办坏事,把自己感动了,但是孩子不领情,或者说效果适得其反。”马云飞指出,爱孩子的能力跟爱孩子的心理要匹配起来。那么,怎么样有质量、有方法、有智慧地陪伴孩子呢?

陪伴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教育的侧重点等等。马云飞把小学比作一个人的“根部”,建议家长要用全局的、系统的、宏观的、长远的眼光,做好小学这个根基工程。“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不计一朝一夕之荣辱,不争一时之长短。”他指出,很多小学家长都在抢跑,走得太急太快,最后导致孩子走得不稳健。换句话说,在小学这个阶段,焦虑是家长的基调,无法避免,但一定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小学阶段跟初中、高中的关系。

既然是高质量的陪伴,那一定要讲标准。在马云飞看来,高质量陪伴的标准就是全身心地投入。

最后是坚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麻烦。比如,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发现孩子做得很糟糕,家长不由自主就想冒火,对孩子失去耐心,导致情绪失控,只有有了耐心,我们的情绪才可能会控制好。马云飞指出,没有谁天生就是优秀的家长,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失误,家长要及时反思和复盘自己的行为。

营造合理期望,科学指导学业

其中,他重点强调了孩子要做好基本的习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学阶段主科就考不及格?问题的关键就是基本的教材没有学懂,基本的作业没有完成,基本的笔记没有整理,基本的纠错没有规范,所以很难考及格。”马云飞再次指出,小学的“基础工程”要打牢,课堂知识是重中之重,家长要引导孩子把校内的知识吃透嚼烂,练好“基本功”。

马云飞在一线教学时,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自己的思考,总结出几点学习方式,他强调,学习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对症下药,也可以几种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交叉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既要做好预习,同时还要及时复习和梳理。两者交叉进行,不能说今天只做预习,不做复习;或者说今天只做复习,不做预习,这是不可能的。自主学习,家长不可能每天都盯着孩子,怎么让孩子自主学习?引导孩子制定目标,明确计划,坚定执行,及时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闭环。积极主动,每个孩子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问题,想要避免,就要主动找方法,向老师、家长、同伴求助都是主动解决问题。

陪伴有其方法,但教无定法。马云飞建议家长加强学习,做孩子的榜样,改善教养方式,做好养育和教育的统一。营造合理期望、关系和谐的良好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学习成长保驾护航。

THE END
1.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是送给孩子最好...孩子的成长路上,离不开父母的陪伴,陪伴是一种成长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态度。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我们只有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调整,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共享童年的美好,在童年的田园里,我们注定是匆匆过客,但这不妨碍从此刻开始,放慢脚步,用心灵和智慧陪伴孩子,做孩子童年的守护者。 https://www.meipian.cn/2wlynvug
2.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与孩子共成长家长会那天,徐妈妈在讲台上讲的时候,声情并茂,家长们认真听,认真记。不少家长还录了音,看得出家长们感同身受,我想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互相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无人能替代。认真负责的家长,你的孩子离优秀也就不远了。 https://www.jianshu.com/p/a094b4977800
1.大讲堂茅红美: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和陪伴,但陪同≠陪伴6月30日,科学育儿大讲堂在松江二中举行,此次讲座由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托育管理指导中心主任、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学前教育信息部副主任、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茅红美老师主讲。本文整理自科学育儿大讲堂《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和陪伴》主题讲座,已获茅红美老师本人授权。 https://www.age06.com/Age06Web3/Home/MobileImgFontDetail/4ae408e2-08b5-496f-a2c2-f52f3c7b66c6
2.读《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有感700字读《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有感700字 在传统的中国教育里,父母总是在极力维护长辈的威严,认为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保持具有震慑性和权威性,所以大多数父母容易在孩子面前摆架子。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容易疏远你,怕你,不愿意把什么话都告诉你,当然更谈不上建立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了。 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190217215931_369746.html
3.读《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有感的基础,也能对孩子施加影响和引导,和孩子成为朋友的方法有很多,高质量的陪伴,爱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持和孩子沟通对话的畅通管道,给予孩子信任和尊重,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在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时期,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每一个时刻,如若父母不缺席,且能能进行温暖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那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https://www.jy135.com/duhougan/2370485.html
4.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一朵花的开放,需要枝叶的相伴相生;一棵树的成长,需要水土的默默滋养。在培育学生的校园里,教师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陪伴是一种姿态,是一次次俯身与学生玩乐的弯腰;陪伴是一种鞭策,是即使沉默也能让孩子反思的良方;陪伴是一种交融,是师生的心灵漫游千里也不舍不弃的同行。 http://www.jyb.cn/rmtzgjsb/202004/t20200421_31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