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前面内容太长,我把结论先放在这里,你可以直接拖到后面看具体技巧部分。
本文核心观点:
1.销售为什么要发朋友圈
所有的营销动作改变,都是为了提高销售成交效率和销售人均单产,以有限的人力投入获得更高的业绩回报。
销售更看重天使客户,天使客户确实能够帮助销售人员实现快速成交,提高人均单产,但天使客户不能依赖于市场获客线索的供给,更需要在用户需求教育环节建立用户认知,把市场部搬进客户的朋友圈,是成本最低,覆盖链路最全的营销方式。
所以,销售需要发朋友圈。
2.销售为什么不发朋友圈
业绩压力导向下的销售团队管理模式,让销售的精力会选择投入在对成交更有显性结果的事情上,与其自己培育天使客户,不如在新流量中去挖掘已有的天使客户。
在成建制的团队中,销售只解决成交的最后一公里,相较于代理商老板、微商、个体IP、保险经纪人、大客户售前顾问等人群,缺乏自主经营意识,缺少打造个体IP的个人意愿、目标驱动力和内容素材。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销售不知道如何经营自己朋友圈的问题。
3.销售该如何发好朋友圈
B2B销售的朋友圈运营,以打造人设、塑造信任感为目的,在人设上,从传统的叫卖式销售,转变为具备自主经营意识,为客户提供整体价值服务的独立个体。
日常朋友圈内容更新的主线围绕着客户服务的具体行为来展开,不要刻意的设计朋友圈的内容,而是挖掘客户服务过程中的闪光点,通过合理的文案包装,把日常行为呈现在朋友圈。
在朋友圈营销SOP这个部分,提供了3个模版工具,分别是人设定位模版、人设装修模版和内容设计模版。
好了,以下为正文,全文10000+字,看不完记得收藏。
B2B销售缺的不是销售线索,缺的是有预算、是关键决策人、需要快速上线产品、对品牌信任、产品/服务能满足的明确且强烈需求的客户。
这样的客户,我们一般称之为“天使客户”。B2B销售不缺销售线索,而是缺“天使客户”。
最近服务的一家做五金采购平台的企业,SEM渠道获得的每1000条线索中,只有20条符合天使客户的特征,大约有100条满足天使客户的4个条件,而40%的线索特征是有当下需求,但其他信息不清晰,30%的线索特征是目标客户但当下无需求。
ToB业务在营销获客上,经常会陷入要数量还是要质量的两难选择,而背后的原因,是销售人员的精力。
市场部经常会指责销售人员没有认真对待线索,没有深度挖掘客户需求,而销售人员会说分配的线索质量不高,不够精准。
所以,B2B销售缺的不是销售线索,而是来了就能转化的“天使客户”。
在过往的项目经历中,我们会做天使客户的调研,了解天使客户是如何产生的。
虽然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客户人群不同,但天使客户的特征却有共通性,天使客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市场教育中,一步步被培养出来的。
B2B客户成交需要同时满足需求、信任、营销3条线,而天使客户一般是自带需求和信任,只需要解决营销问题,强需求和高信任的产生,通过调研发现,一般会来自于这5种类型,从上到下,占比逐级提升。
1)趋势认知型
趋势认知型客户指关键决策人有自主认识发展趋势的能力,通过对行业、业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变化观察,自主产生需求,在市场中寻找适合的产品。
B2B企业在市场营销中,通常扮演着引领行业发展的趋势教育者角色,而趋势认知型客户不需要被教育,自主产生基于趋势的需求,找到与自主意识同频的产品/服务。
趋势认知型客户在天使客户中占比最小,更看重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是否与自身对趋势的判断相一致。趋势认知型客户是toB服务新品牌最理想的种子用户类型,也是toB新品牌验证PMF的最佳用户类型。
举例:你是一名营销负责人,我的产品是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在AI的发展趋势下,作为营销负责人,你意识到有机会通过AI对话机器人进行获客线索的承接和意向等级判断,也就是通过AI来代替SDR的工作,缩短客户旅程。这是自主产生的需求,于是你开始主动寻找这类产品的解决方案。
2)问题驱动型
问题驱动型或叫痛点驱动型,在自身业务/管理中意识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这类客户需求指数高,但对品牌的信任指数低,更看重服务品牌的行业排名、同类客户的成功案例,产生初步信任,在具体解决方案演示中,增强信任。
在营销环节中,对问题驱动型客户的获客,更依赖企业对需求场景、核心价值主张的定位及解决方案的呈现。
于是你意识到,你需要有一个能够监测到销售与客户沟通记录的产品,于是你开始主动寻找这类产品的解决方案。
3)需求教育型
由于需求教育型客户是在被动影响下产生的需求,因此需求唤醒和产品认知这2个环节,大概率是一起完成的,也就是谁唤醒了客户需求,谁的解决方案就更容易被客户信任,客户更倾向于选择唤起其需求的品牌/产品/人。
4)解决方案驱动型
解决方案驱动型指客户看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需求。与需求教育型客户不同的是,解决方案驱动型是已经意识到自身问题,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找到了更好的选择。
谁的解决方案更匹配客户业务,客户就更倾向于选择谁,客户信任来自于解决方案的匹配度。
于是你开始寻找同类解决方案,而我的解决方案是我自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库,能够匹配出你的用户类型,完成AI的训练,你找到我希望详细了解这一解决方案。
5)他人意见影响型
他人意见影响是指受周边环境影响,可能是决策人自己的人脉圈、行业交流圈等等,看到他人取得成功后,产生了改变的意愿和需求,因此会更信任让他产生意愿和需求的人。
你的业务刚验证了PMF,需要进行销售团队的扩张,过去销售人数少,通过excel就可以进行管理,但销售团队人数一下要增长到上百人,你在考虑销售团队管理方式的问题。于是你找到你信任的人请教,他告诉你通过CRM系统进行线索管理是大型销售团队的必备基础,于是你问他用的是哪一家,用的怎么样,他把我推荐给你,直接进入到方案演示环节。
6)小结
这5类天使客户,总结起来,又有一个共性特征:自带需求和信任的客户,进入到销售环节,只需要按照营销流程解决客户购买过程中的异议问题。
而天使客户的产生,就来自于需求和信任的建立过程。
上面这张图来自于《硅谷蓝图》这本书中“以用户为中心的销售方式”,从这个用户旅程中可以看出,用户的成交旅程是多变和往复的,在公域平台上需要做多点位布局、全媒体营销,才能让客户在各个环节都能看到你的内容,从而找到你。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霸屏全通路媒体,这种营销成本和人力投入是天价,但是在私域内,通过销售的朋友圈营销,就可以实现全路径的用户培育和影响。
ToB企业的业务规划中,经常会出现这么一条:通过朋友圈、社群营销,建立销售素材库,孵化低意向客户线索,提升客户信任度,促进用户的主动咨询成交。
想法是好的,但很少有企业能真的落地,如果你去问销售,为什么不发朋友圈,大概率会得到这些答案:
有的团队知道发朋友圈很重要,既然销售不知道发什么,不知道怎么发,那就安排市场部或者销售运营或者产品运营或者其他岗位,总之有专人来负责给销售策划、设计朋友圈内容。
但是即便有专人做内容了,你发现销售还是不爱发朋友圈,你去问销售,销售会说:
既然大多数的销售都不愿意发朋友圈,那我们看看销售的朋友圈里都在发什么内容。
1)营销活动海报
2)业绩冲单求帮助
销售们普遍喜欢在月末或者活动快结束时,以乞求的口吻来求帮助,各种表情配图,各种俏皮文案;
比如:
明人不说暗话,月底了,冲业绩啦,哪里不合适,大胆沟通,你咔一说顾虑,我咔一解决,这不就成了么;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应,我念叨我的客户没有一千遍也有八百遍了:转眼就到月底了,我的张哥、王姐、李大官人该回应我了。
3)公司宣传片、大客户案例
4)晒订单截图、客户评价
有些聪明的销售会在朋友圈里发订单截图、客户好评截图、客户服务现场等等,配文一般是感谢客户信任,这类朋友圈与上面3类相比,算是质量最高的一类内容。
从这4类朋友圈内容,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小结论:销售在有目的、有包袱的发朋友圈。
销售在发朋友圈时,会重点考量2个因素:
首先,这条朋友圈是否有可能带来成交机会;
其次,这条朋友圈是否值得发。所谓值得发,指的是与日常不一样的事情,就好像大众生活中会因为值得庆贺的事情发朋友圈一样。
销售发朋友圈的包袱往往也来自于“不值得发”或者“不适合发”。我做过销售的调研,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发朋友圈,得到了这些答案:
销售没有把发朋友圈当成自己的战场,更看重和客户的1V1交流,介绍产品、演示产品、报价等等。这其实不是销售的问题,而是销售团队文化和销售流程导向。
既然B2B销售们都不愿意发朋友圈,觉得没什么“值得发”的内容,还有很多内容“不适合发”,那么我们来看看,哪些人,更喜欢发朋友圈,或者说,将朋友圈看做为自己的营销“主战场”。
1)大客户售前顾问/营销解决方案专家
2)代理商老板/微商/个体创业IP
3)保险经纪人
朋友圈中的保险经纪人是最活跃的一类销售,发的内容包括公司提供的节假日海报、日签、知识卡片等等素材,也包括日常拜访客户、与客户的沟通记录、理赔记录等。
保险经纪人或房产家装销售虽然是toC的业务,但是从客户决策过程中来说,家庭类保险产品一样需要有群体决策过程,对toB营销具有参考价值。
这3类人群都有一个共性特点:有限的新流量+成交依赖于对个人的信任。
当个人需要兼顾市场+销售+服务的全部职能,且没有精力做公域平台的内容时,私域朋友圈就成了唯一的销售主战场。
从这3类喜欢发朋友圈的人,我们又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结论:发朋友圈需要有自主经营意识。
而大多数在企业内任职的销售,从职能定位上,就是解决线索承接、转化这一目标,对销售人员的管理大多依靠目标分解、动作分解、业绩压力驱动,而发朋友圈对业绩达成的投入产出比,相比于与客户沟通、逼单,显然优先级会滞后。
前面我们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说为什么销售要发朋友圈,以及销售为什么不发朋友圈,这里我们做一个小结:
1)销售为什么要发朋友圈
2)销售为什么不发朋友圈
朋友圈人人都有,人人都能发,但真正看下来各行业销售的朋友圈,能发好的却很少。
接下来我会用5000字的篇幅和一个咨询顾问的朋友圈案例,来说明如何打造顾问式的B2B销售朋友圈内容,以及如何在团队内部推广落地。
所谓顾问式销售,是指具备自主经营意识,为客户提供整体价值服务的独立个体。
这里要改变2个传统认知:
提到顾问式销售人设,我的很多客户会提出说,要体现出行业专家的人设定位,在能力上要引领、教育客户。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发现,行业专家的人设“有内容、无订单”,因为客户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产品/服务,专业性是解决问题的一环,但不是全部,过度专业的人设定位,会与客户产生距离感,导致我在你的朋友圈学习,但可能会去别人的朋友圈下单。
在设计人设定位上,可以参考这个模版工具:
以一家B2B五金建材采购平台的业务场景为例,人设定位首先解决“我是谁”、“我能解决什么问题”、“客户为什么信任我”这3个关键问题,如果做过产品的同学一定很熟悉,这是产品价值定位必须要回答的3个问题。
同时,我将B2B销售的人设分为功能属性、服务属性、营销属性、价值属性这4个方面,我们一直认为的“专家型”人设,是功能属性+价值属性,缺少了服务属性和营销属性。
在套用这个模版设计人设时,是以销售个人提供服务为中心,而不是以企业品牌为中心,这也是在人设定位部分最开始就提到的,销售的人设定位是:“具备自主经营意识,为客户提供整体价值服务的独立个体”。
找到人设定位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过朋友圈基础建设,来体现人设。
我们对比一下传统销售朋友圈装修和顾问式销售朋友圈装修的区别:
认知区别:
传统销售朋友圈要么不重视装修,大部分的销售朋友圈要么没有封面,要么是风景图、形象照,用户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有些企业的销售朋友圈,围绕着企业的产品价值来设计,产品名称+slogan+服务内容,列了很多条。
顾问式销售的朋友圈要包装的是销售个人的人设定位,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是销售个人的服务载体。
顾问式朋友圈装修思路:
这里以某SCRM厂商的销售顾问朋友圈为例,说明顾问式朋友圈的装修要点:
1)封面图:
b.凸显服务价值。有明确定位的服务价值主张,例如0佣金按结果付费,价值主张需要指向用户购买的决策卡点。
c.介绍个人优势。适合个人背书不强的普通销售人员,通过个人简介+服务内容+服务案例背书来进行自我介绍。
2)头像+昵称
顾问式朋友圈区别于叫卖式销售的朋友圈,头像+昵称的销售属性不需要那么明显。
在头像设计上,不建议用形象照、企业logo,而是需要有记忆点的照片。头像的展示位置很小,起到的作用是看到头像那一小团色彩,能够想起这个人。
昵称设计上,很多销售会用AAA的格式,让自己排在对方好友的前面,但当大多数销售都这么做,这一招就失去了作用,反而显得很廉价。昵称用来说明你是谁+你能提供什么服务即可,例如这个示例中,虽然厂商卖的是SCRM,但销售顾问提供的是私域运营服务,昵称设计上可以是姓名+服务价值标签。
3)个人简介
简介是个人价值定位的一句话呈现,也就是个人服务的slogan,具体形式可以有下面这3个思路:
a.价值亮点。例如:企业营销咨询陪跑,0佣金按结果付费。
c.案例成果。例如:服务客户***个、累计产出****个方案等。
4)置顶朋友圈
大部分人会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置顶,如活动信息、企业宣传视频等,置顶朋友圈是用户进入朋友圈主页后,能够看到的焦点内容,需要包含3类内容:服务内容+客户案例+近期活动。
置顶朋友圈吸睛的部分在于封面配图,因此可以在配图上用文字的方式来表现这3个部分。
朋友圈日常更新的内容,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转变成一个顾问的状态后,对自己日常工作与生活的记录。
这个部分我会以一个做本地生活服务咨询的创业者的朋友圈作为案例,来串联朋友圈日常更新内容的设计思路。
1)案例背景
这是一位做本地生活增长咨询的创业者,面向线下门店经营客户,提供本地生活线上平台的营销全案及店面管理咨询。他之前是一家年营收8亿的连锁餐饮品牌的联合创始人,通过地推+线上营销模式,该品牌积累了几百万私域用户,在疫情期间靠私域经营,依然能保持订单和营收增长。
2)朋友圈营销的内容主线
顾问视角下的朋友圈内容设计,主线内容思路是:“不是在服务客户,就是在为服务客户做准备”。
请你先记住这句话,在后面的案例内容中,你可以进一步理解这句话。
3)朋友圈营销的内容框架
在前面我们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销售做朋友圈的目的,是建立客户信任的过程,通过朋友圈的内容营销,将低意向用户转变为高意向的天使用户。
在朋友圈内容设计上,需要满足3条线的目的:打造人设、建立信任、展现产品/服务。围绕这3个目的,朋友圈内容分为人设线、信任线和营销线。
在具体的内容上,分为服务项目说明、客户服务过程、团队内部活动、日常学习思考、客户案例口碑这5类内容。
给大家整理了一个朋友圈营销的内容框架模版,可以按照这个模版来设计朋友圈内容。
4)朋友圈营销内容示例
a.服务项目说明
顾问式销售需要有一份自己的服务项目说明,而不是公司统一配套的服务介绍手册。
公司的服务手册是站在公司品牌与整体业务立场上的介绍说明,突出的是企业背书,而顾问式销售需要建立个人信任,虽然在整体价值服务上,是依托于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但客户的直接联系人是销售,除了建立对公司品牌的信任,还需要对直接面对的这个人有人设认知。
b.客户服务过程
在体现人设和建立信任上,最好的素材是服务客户的过程,服务过程包括从前期洽谈、定位需求、匹配产品、对接服务同事、跟进落地效果、检验落地成果等环节。
通过这个朋友圈,你能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状态的创业者呢?
我感受到的是客户多、敬业、口碑好、有结果、有活力。
但你可能会说,我的日常工作没有这么丰富多彩呀,每天就是不停的约客户,介绍产品,报价,做合同,每天都在重复。
实际上,B2B营销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都差不多,从重复的工作内容中,找到闪光点,并且配上合适的文案来体现人设,就会在朋友圈中呈现出“不普通”的结果,这也是考验营销策划的关键能力。
c.团队内部活动
通过团队内部活动,体现出你所在的团队,是一个在不断行动、不断成长、以客户为中心、认真做好服务和交付的团队。
d.日常学习思考
日常学习思考的内容是不断给自己积累信任背书的过程,干货内容本身是一种背书,看什么书、与谁交流、学什么课程,都可以作为背书,关键点在于要选择对个人背书有增益的“背景物”。
e.客户案例口碑
朋友圈的客户案例重点突出的是客户评价、具体解决的客户问题、通过客户服务产生的思考与经验沉淀。
5)朋友圈营销内容设计小结
本节要点:
朋友圈内容的设计主线:“不是在服务客户,就是在为服务客户做准备”
朋友圈内容框架模版:
看到这里,B2B顾问式朋友圈的营销思路就讲完了,但思路再好,不能落地也没用。
这个问题很常见,会发朋友圈的销售自然就会发,不会发的,方法再好也行动不起来。
解决了思路和方法的问题,接下来就需要去促进行动,在这里大多数企业执行不起来仍然有2个误区:
误区一:我想让所有销售都去发朋友圈,全员行动;
误区二:通过考核、监督、线索分配机制等方法来促进销售发朋友圈。
这两个思路都不可取,在实际服务客户团队的经验中发现,通过兴趣小组的模式,招募及邀约愿意发朋友圈的销售同学加入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内进行日总结和复盘,进行朋友圈营销的内部破冰。
内部兴趣小组的运营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兴趣小组最适合的人员是中腰部销售,尾部销售自身销售能力不强,头部销售已形成自己的销售方法,中腰部销售在基础销售能力上达标,但缺少自己的独特性打法。
感谢你能耐心看完这一篇万字长文,无论是B2B企业还是从事顾问咨询的个人,都会发现今年的客户资源、预算、付费意愿都降低了,增量变得越来越稀缺,在存量时代,你赚的每一笔钱,成交的每一个订单,都是在抢别人的饭碗。
专栏作家
敏捷增长研究室,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聊热点写故事,用人话讲干货,偏爱热点营销类话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产品经理
9394篇
57.9千万次
总浏览量
赛氪服务号
下载赛氪APP
参加有趣活动,获得赛程提醒
意见反馈
产品建议、功能吐槽、使用问题…
欢迎提出关于赛氪网的问题和建议:)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