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外协是指供方专门为企业定制的产品,企业需要提出详细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并依据这些要求进行过程控制,外协强调的是“专用”。本文的外协、外包涵义相同,不考虑两者的差异。
外购是指供方针对整个市场(不是专门针对企业)研制生产的通用产品,企业不需要提出详细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只需要根据型号选购即可,外购强调的是“通用”。
敲黑板,有一种特殊情况,企业前期委托供方研制过某型产品(或供方已有用于其他用途的某型产品),但该型产品是针对几个固定客户的专用产品,建议按外协过程来控制。
二、外协产品过程质量管控
从GJB9001C-2017的要求看,一个典型的外协过程包括外协过程评审、选择供方、明确外协要求、外协过程监督、检验验收五个环节,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说明。
2.1外协过程评审
外协过程评审是在项目策划阶段,对产品/过程“能否外协和外协程度”的整体把控,是将关键技术、核心竞争力留在企业的关键关节,对应于GJB9001C-2017的8.1条款“组织应对外包过程进行评审“。
不过,很多企业对外协过程评审不怎么重视(或口头上重视但不能落实到行动上),对于哪些产品/技术/过程能够外协、哪些产品/技术/过程不能外协没有明确的界限,导致很多外协实施都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外协审批人不能有效落实把关职责,最终导致关键技术外流、外协过程不受控、供方做大等等不利后果,比较可悲的是,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这项工作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应该从战略出发,明确哪些产品/项目/技术/过程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允许外协,并固化成制度,在企业内部进行宣贯培训,使全员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方便审批人员把关,确保将核心竞争力留在企业内部。
2.2选择供方
选择供方有两种情况:一是选择《合格供方名录》内的供方,只需供方和供货范围均在名录内,按程序逐步签订外协合同即可。二是选择《合格供名录方》外的供方,很多企业的做法就千差万别了,先看GJB9001C-2017标准的要求“在合格供方名录外选择外部供方时,应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也就是说,从《合格供方名录》外选择供方是允许的,但是要履行更为严格的审批手续罢了。
这是个管理学问题,很多企业出台了规定,看似严格管理,但根本起不到管理作用,简单介绍几种,请各位朋友引以为戒。
第一种,企业严格按标准要求,允许从《合格供方名录》外选择供方,但要履行审批手续,但“审批手续”比纳入《合格供方名录》更简单,结果造成了《合格供方名录》名存实亡,不纳入也没有关系,走个审批手续就可以了。这是管理方法不当导致了不合理的结果,企业应把“审批手续”设置的比正常纳入《合格供方名录》难很多,只要能正常纳入《合格供方名录》的,绝对不愿意走“审批手续”,这个“审批手续”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提供的备选之路,才能达到设置《合格供方名录》的目的。
第二种,为了满足“合规”的要求,必须从“名录”内选择供方,怎么办呢?先搞一个供方评价,通过后纳入《临时名录》再签订合同,合同执行完毕后,根据合同执行情况组织正式评价,通过后纳入《合格供方名录》。这么做有两个不妥:一是两次评价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二是也与标准的“初衷”不一致,取消了在《合格供方名录》外选择供方的可能性。
2.3明确外协要求
这一步才是外协全寿期过程管控的起点(前面两步是铺垫),是后续开展供方过程监督、检验验收的依据,也是出现法律纠纷、质量问题调查和责任追究的凭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功能性能要求,适用于所有类型项目
一般包括功能、性能、通用质量特性、接口、尺寸等要求。注意两点:a)要求清楚明确即可,并非要求越高越好;b)和供方明确各项要求的验证方式(如检验验证、第三方报告、试验验证等),避免后续扯皮。
2)质量体系要求,适用于所有类型项目
一般包括GB/T19001(ISO9001)证书、装备承制资格证书/GJB9001证书、GJB5000证书(适用于含有软件的外协)等。
3)通用质量保证要求,适用于所有类型项目(软件工程化只适用于含软件内容的外协项目)
a)质量策划:乙方编写《质量计划》或《质量保证大纲》,提交甲方确认;
b)文件和记录控制:明确乙方需要提供的文件和记录,最好逐条列出;
c)技术状态管理:①乙方需与甲方商定技术状态项;②乙方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提交甲方认可;③I类技术状态更改和状态鉴定后的II类技术状态更改报甲方审批,状态鉴定前的II类技术状态报甲方备案;④关键特性不允许让步接收、偏离许可;
d)质量问题管理:①发生质量问题后报送时限和格式;②严重(含)以上质量问题实施技术、管理双归零,一般质量问题实施技术或管理归零;③归零应邀请甲方参加,管理归零报告由乙方最高管理者批准,并由乙方最高管理者作为评审组组长;
f)计量要求:建立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在使用前经过检定或校准(校准的应有计量确认);
i)通用质量特性要求:乙方应制定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项目,并提交甲方认可;
j)软件工程化:①乙方应开展软件质量保证策划,并提交甲方认可;②乙方在软件研制生产中实施三库管理;③乙方应组织转阶段评审或审查,并邀请甲方参加;
k)元器件、原材料质量保证要求:①明确元器件国产化、质量等级要求;②乙方应在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元器件筛选;③XX元器件、原材料应进行100%复验;④新选择的元器件、原材料应进行验证或评审。
4)设计质量保证要求,适用于研制类项目
a)设计策划与分析:①乙方应制定《设计开发策划》,提交甲方认可;②乙方应按GJB190实施特性分析,编制《特性分析报告》,并提交甲方认可;
b)设计评审:明确设计评审节点(如方案评审、技术设计评审等),乙方应组织设计评审,并邀请甲方参加。
5)试验鉴定要求,适应于研制类项目
a)明确需要控制的试验明细(如环境试验、性能验证试验、可靠性试验等),乙方应编制试验大纲、试验方案,并提交甲方认可;
b)乙方应组织试验前准备状态检查;
c)试验完成后应将试验结果提交甲方。
6)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适用于生产、研制(有样机生产)的项目
a)工艺控制:①供方编写工艺总方案,提交甲方认可(或评审);②乙方在项目中使用XX工艺,禁用XX工艺。(此条适用于对工艺非常了解的人,如果你不懂,请自动略过);
b)工艺评审控制:明确工艺评审节点(如工艺总方案、工艺规程等),乙方应组织工艺评审,并邀请甲方参加;
c)试制、生产准备状态检查:乙方应组织试制、生产前准备状态检查,并对问题进行跟踪;
d)关键过程:①甲方应向乙方传递关重特性情况,提出关键过程识别要求;②乙方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提交甲方认可;③乙方应按照GJB467的要求开展关键过程控制;
e)特殊过程:①乙方应实施特殊过程确认,并将确认记录提交甲方;②乙方应按照GJB467的要求实施特殊过程控制,确保满足要求;
f)首件鉴定:乙方按要求组织首件鉴定,编制首件鉴定目录,首件检定目录和鉴定结论提交甲方;
g)不合格品管理:①乙方应建立不合格品审理系统,并按要求实施不合格品管理;②关键特性不得让步接收、超差代用;
h)质量评审:乙方按照GJB907要求组织产品质量评审,邀请甲方参加,并将评审结果提交甲方;
i)产品包装和防护:明确产品包装与防护的方法与要求。
7)服务保障要求
a)建立产品质量服务保障响应和处理机制,明确质保期内外服务保障要求;
b)明确保修期内外售后服务工作例会的要求,研究解决各类质量技术问题;
c)交付后,发生技术状态变更时,配合甲方、使用部队和维修单位的要求。
8)检验验收要求
a)检验验收种类和方式:入厂复验、下厂验收、查验第三方报告等;
b)检验项目及要求:明确检验依据文件、关重特性100%检验、检验记录的留存期限等内容,切记,检验工作必须覆盖全部功能、性能,不能仅以第三方检验结果代替本单位检验;
c)拒收准则:列举出甲方拒收产品的情况。
2.4外协过程监督
依据外协合同及附件要求,对外协研制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是外协过程管控的重点和难点,大部分的企业做不到位,究其原因呢,无外乎两点:一是外协管理人员不懂外协过程,更不懂如何监督,二是资源有限,外协过程监督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既然不够就听之任之了。
而资源有限就是一个相对棘手的问题了,面对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细分类,再统筹考虑解决办法,我们不妨把需要进行的监督工作细分一下:
a)认可/审批类:包括《质量计划》、《技术状态管理计划》、《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计划》、《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试验大纲》等;
b)评审类:归零、转阶段、设计、工艺、产品质量评审等;
c)现场检查类:关键过程控制、特殊过程控制、产品包装防护等;
d)检查资料类:产品实现过程记录、体系运行记录、供方管理与监督情况、元器件筛选/复验报告、元器件清单、生产前准备状态检查等;
再统筹考虑一下,需要直接去供方现场的共有两部分:评审类和现场检查类,认可/审批类可采用文件来往方式,检查资料类可结合评审和现场检查同步实施,收集资料类不需要去现场。如果资源再不够,评审类也可以采用文审或审查评审结果的方式替代,但一定要做,因为产品质量最终是由你负责任的。
综合起来:从外协合同签订到外协验收交付,最少也要去一次现场(检查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可结合或检查记录),不能结合检验验收进行外协过程监督,这是外协过程监督的“乞丐版”操作了,但过程文件来往、把关确是不可缺少的,这一点很关键。
2.5检验验收
检验验收环节是外协产品入厂把关的最后一道环节,在进行检验验收前,关于检验验收的方式一定要和供方达成一致。一般而言,检验验收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检验验证,确保产品满足企业的使用要求;二是通过查验试验报告、第三方检测报告的方式进行验证,确保这些报告的有效性。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牢记两点:1)所有要求必须覆盖,避免出现要求未验证情况;2)所有要求的验证方式,最好在“检验依据文件”上说清楚,便于采购检验验收的执行。
三、外购产品过程质量管控
为什么呢?
首先,外购产品不涉及公司核心竞争力问题,供方已经具备产品的研制生产能力,不会因为你是否选购造成影响,所以,外协过程评审就没有必要了。
再看控制要求和过程监控部分,外购产品是从供方成熟的产品系列中选择的,针对这些成熟的产品,供方都有严格的技术和质量管控要求,这些管控措施不会因为企业选用变得苛刻,也不会因为企业不选就放松标准。所以,提出更多的控制要求、进行过程监控并不能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忽略这些环节也不会降低产品质量。
所以,外购产品的控制重点在于供方评价和检验验收,前者是为了验证供方质量保证能力,后者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具体管控内容、方式和外协产品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