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物业被拒200万带资免费竞标,这事儿最近挺火。
说起物业,每个小区业主都有说不完的话。一个普通小区三千户,每月物业费两百,一年就是七百多万。这还只是最基础的收入,加上车位费、装修管理费、公共收益,一年保守过千万。
业主们经常抱怨物业服务差,可物业公司为啥还趋之若鹜?溜溜器材影像说得挺在理:"物业维修基金才是物业期待的大头,每户一万以上,一个普通小区物业维修基金几千万。今天换根电梯钢丝八万,明天外墙掉瓷砖二十万,真的太香了。"
前两天看到一组数据:某个五千户的小区,年物业费收入约1500万,维修基金存量6000多万。这么算下来,一个中等规模小区的"蛋糕"至少上亿。难怪保利物业愿意倒贴200万。
说到维修基金,我遇到过一个有意思的案例。老家一个老小区,电梯坏了要换新,物业公司报价80万。业委会不认账,自己找厂家,结果55万就搞定了。差了25万,这钱去哪了?大家心知肚明。
-装修垃圾清运费
-电动车充电桩收益分成
-公共场地租赁收入
-停车费分成
-高空作业服务费
-二次装修管理费
有意思的是,很多物业公司还在喊"亏损"。可你见过哪家亏损的公司热衷于"免费"承接项目?商场里的免费停车,超市的亏本促销,背后都有盈利逻辑。物业这碗饭,远比表面看起来要香。
保利这次带资竞标被拒,暴露出一个现实:业主们越来越精明了。过去觉得物业就是收钱办事,现在明白了这里面水很深。一个小区的物业管理权,那可不光是服务那么简单,简直就是一个提款机。
最近和一个做物业的朋友聊天,他说了句实在话:"现在的物业公司,真正靠物业费赚钱的不多,都在想办法做增值服务。"这话耐人寻味。
物业公司不是慈善机构。适度的利润无可厚非,但过度"榨取"就会引发矛盾。业主和物业之间需要建立更透明的机制,特别是在维修基金使用这块。
看看现在的物业市场,几家大型物业公司市值动辄上百亿。这么高的估值,显然不是靠收收物业费就能支撑的。当然,也不是说高利润就一定有问题,关键是要把服务做好,把账目做透明。
这次保利物业的"免费午餐"被拒,或许会成为一个转折点。业主们不再是单纯的服务接受者,而是开始思考每一笔支出背后的逻辑。这种改变,对整个物业行业来说都是好事。
你说这事儿到底谁对谁错?我觉得没这么简单。物业公司要赚钱,业主要服务,关键是要把这个平衡点找好。要是能做到双赢,何乐而不为?
参考信源:
东方财富网—2024-11-10—(意外!南京一豪宅小区选聘物管,保利物业带资200万元入场却遭淘汰)
每日经济新闻—2024-11-10—(意外!南京一豪宅小区选聘物管,保利物业带资200万元入场却遭淘汰)
中华网—2024-11-11—(保利物业带资200万竞聘物管引发行业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