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董秘高伟甚至“提醒”媒体,本次媒体说明会,公司先回答预约好的问题,其他问题在会后做出解答。中国证券报记者咨询多位律师了解到,目前IPO企业的股东中,确实不能有契约型基金。
180亿元借壳被指高估
根据新海股份重组预案,拟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韵达货运10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拟置出资产初步作价6.61亿元,拟置入资产初步作价180亿元,差额部分由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为聂腾云、陈立英夫妇,二者持有新公司股份共计77.49%。以此估算,聂腾云身家将超过百亿元。
不仅180亿元的估值超过申通和圆通,其业绩承诺也远高出过去三年的平均增长率。根据业绩承诺,2016年其净利润将不低于11.3亿元,而其2015年净利润为6.96亿元。更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2015年,韵达货运快递业务量复合增长率仅为35.23%。
根据四家借壳上市的快递企业提供的数据,受行业价格战影响,除顺丰之外,其他三家2013年-2015年的单件收入整体都呈下降趋势。截至2015年底,顺丰、圆通、申通的单件收入分别为28.3元、4元和3元。韵达的单件收入最低,仅为2.33元。
对比圆通、申通和韵达三家公司发现,圆通、申通2015年业务量分别为30亿件、26亿件,净利润分别为7.2亿元和7.7亿元。韵达2015年业务量为21.68亿件,净利润只有6.96亿元,不及圆通、申通。
公开资料显示,申通快递拟作价169亿元借壳上市,圆通速递作价175亿元借壳上市。无论行业地位还是营收规模、利润,韵达都处于三家垫底的位置,但借壳上市的估价却最高。
兑现业绩承诺存疑
公告显示,交易完成后,上海罗颉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聂腾云、陈立英夫妇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根据公司与韵达货运股东上海罗颉思、聂腾云、陈立英、聂樟清、陈美香、上海丰科、桐庐韵科、桐庐韵嘉签署的《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本次交易补偿义务人承诺,韵达货运在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合并报表范围扣非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30亿元、13.60亿元和15.60亿元。
这一目标数字基本与圆通、申通持平,但对于货单量和单件收入均处于下风的韵达货运来说,其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有投资者表示,A股市场不乏重组时随意承诺,重组完成后业绩大幅度下滑,重组方并不能兑现承诺,也无力完成其补偿协议,从而通过修改补偿协议等手段规避承诺的例子。
韵达货运财务总监谢万涛按照公司事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宣读:“本次在预案中,我们公布未来三年业绩承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考虑到未来快递行业的发展变化,二是考虑韵达货运自身核心竞争力。”
谢万涛表示,快递行业政策环境良好,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关于促进快递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快递为发展方向,到2020年实现业务量500亿件,业务收入8000亿。目前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快递网络逐渐完善,快递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空间。
契约型私募基金或成绊脚石
新海股份在回复交易所重组问询函时称,韵达货运的股东之一是上海太富祥川,其股东之一是深圳思道科,而思道科是一家契约型私募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韵达货运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私募股权融资,引入外部投资者。2016年1月26日,上海太富祥川等私募投资基金对韵达货运增资,成为韵达货运的股东。其中,深圳市思道科投资有限公司以其管理的3只契约型私募投资基金,即平安消费科技基金一期富腾1号、平安消费科技基金一期富腾2号和平安消费科技基金一期富腾3号募集的资金对上海太富祥川进行出资。这也意味着,韵达货运的股东最终穿透到契约型私募基金。
据投行人士介绍,拟申报IPO的企业股东中有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的,按照证监会要求,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持有拟上市公司股票必须在申报前清理,而借壳上市等同于IPO。
为规避此风险,韵达货运的做法是将契约型基金嵌套到有限合伙基金上海太富祥川中,同时做好备案工作。从表面上看,股东就不存在上述情况。
这样的处理办法是否能通过证监会的穿透审核,如果通不过的话,将影响韵达货运借壳上市进程,公司将采取什么办法来解决?
有投行人士分析认为,资管产品类股东容易破坏拟IPO企业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其背后的份额变动、代持行为甚至容易为利益输送制造“温床”。
有资深会计师也指出,股权明晰是IPO的前提条件,拟IPO企业的资管产品类股东的合规性,之前并不被IPO审核程序认可。即便是一直以来投资于拟IPO企业的创投基金,通常形式也为公司型或者合伙型私募,不包含契约型私募基金、资管计划或信托计划。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对于契约型私募基金等问题,中国证监会虽并未有正式文件,但在业内已普遍照此执行。
“在拟申报IPO企业的股东中,确实不允许存在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如有,必须在申报材料前清理其持有的股份。”一位曾担任多家IPO材料申报法律顾问的律师明确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像韵达货运这样的处理方式并非首例,但明显是在打政策擦边球。”
业内人士透露,此类做法是否能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的穿透审查,目前尚没有成功案例。
重组媒体会不能答非所问
本报记者高晓娟
新海股份重组媒体说明会最后一个环节是媒体提问。中国证券报记者首先提出两个问题,且并非是之前公司财经公关一直要求提交的“预设问题”。
作为上市公司,敢于面对公众质询、不回避媒体的提问,这才应该是上市公司的新常态。
即将可能成为公众公司的韵达货运,或许还没做好准备。但媒体说明会不能形同虚设,公司更不应该控制媒体的提问,让媒体成为说明会的摆设,这和证监会的要求以及沪深交易所的初衷相违背。
市场人士认为,沪深交易所分别推出《上市公司重组上市媒体说明会指引》和《重大资产重组媒体说明会备忘录》,旨在进一步提升重组上市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有效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和市场约束机制,对上市公司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应召开媒体说明会的情形、方式和信息披露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以切实提高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充分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提升规模效应快递巨头借力资本市场
本报记者张玉洁
继申通、圆通和顺丰之后,又一家快递行业龙头企业韵达货运谋求登陆资本市场。此外,近期有媒体披露,中通快递将谋求在美国上市。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三通一达”以及顺丰登陆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快递行业将迎来兼并整合,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有望得到提升。
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中通快递3月首次传出计划在纽约上市的消息,预料最快在9月或10月进行路演,但尚未决定在纽约哪家交易所上市。而花旗集团、瑞士信贷、华兴资本、高盛、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正在安排售股事宜。根据报道,中通快递是电子商务巨擘阿里巴巴集团物流分支菜鸟网络的合作伙伴之一。若顺利上市,将成为自阿里巴巴2014年IPO筹资250亿美元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案例。
中国快递协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快递公司之所以选择上市,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保障市场地位。上市可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扩大或保持自己的地位;其次,上市可帮助快递企业解决向一体化、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所需大量资金的问题。
目前国内快递行业发展水平良莠不齐,与国际巨头UPS、联邦快递等相比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资本市场对于行业兼并整合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前述快递协会人士指出,目前快递行业小企业众多,通过兼并整合,可以发挥各家企业的不同优势,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这不仅有助于快递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缓解行业恶性竞争局面,对整个行业发展是一大利好。而在转型升级方面,未来国内快递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而且,货运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单位运输成本将更低,传导至价格下降可提升市场占有率,如此良性循环使得强者更强,而弱者则被淘汰。同时,快递企业需要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突破单一业务瓶颈进而实现快速发展。资本市场都将在这些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两大利好助推行业发展
申通速递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快递业发展面临增速下降的压力,但预计行业仍将稳健发展。快递行业未来发展还将受两大利好的影响。一方面,跨境电商的发展,为快递企业国际业务突围创造了契机,申通快递的国际快递业务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持续利好,推动快递企业向普惠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根据艾瑞咨询预计,2016年-2017年跨境电商业务量将分别达到6.5万亿元及8万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前述申通人士表示,申通尤其看好跨境电商业务,预计今后国际业务将成为快递行业新的盈利增长点。自2014年以来,申通快递大力发展国际网络,现已将业务拓展至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申通国际业务达到日进口总量10万票。未来,公司将继续挖掘海外优质合作伙伴,不断完善海外网络平台建设,在坐稳香港、做好北美、完善欧洲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东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地区,进一步将业务拓展至60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2015年,申通快递通过与全球领先跨境电商商机平台大龙网合作,积极配合菜鸟网络的全球买、全球卖业务,并与深圳保宏等试点保税区签订跨境电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