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童年真是苦,按阶级成分划,是比贫农还低一级的雇农,属于干革命的中坚力量。他幼年死了母亲,十岁时死了父亲,家里买不起棺材,只好和哥哥两人用芦席一卷,把爸爸扛到山坡下掩埋。刚埋好,来了大雨,山洪暴发,父亲被卷走,尸骨无存,这说明什么?说明朱元璋一生太歹毒,全家提前遭报应,朱家后人应该去铁匠铺打一个铁箍,把祖坟套上,否则不是被洪水冲走,就是被人骂裂。
朱元璋刚成年,大姐远嫁,相依为命的哥哥死了,朱家就他一个姓朱的,无房无地无耕牛,除夕之夜,可恶的地主老财不看春晚,却来逼债,寒天吃凉水,滴滴在心头,朱元璋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好不容易过了十五,朱元璋在村里穷人的帮助下,去五十里外的黄觉寺削发为僧,以为佛门慈悲,佛祖的子弟会对这个小沙弥多有照顾,哪里承想,天下乌鸦一般黑,佛门也不清净,到处都有压迫,他起早贪黑,要干最多的活,却吃不饱饭,佛经上的字一个也看不懂。
那天正在发愤扫地,监寺警告过他了,里外再扫不干净,就叫他滚出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朱元璋斗不过监寺,却可以拿门口左右两尊伽(qié)蓝神出气,他对泥塑木胎大声呵斥,把脚都给老子抬起来,老子要扫地。
两个怒目金刚真听话,都老老实实抬起一只脚,朱元璋扬尘乱扫一气,扛着笤帚而去,却忘了关照他们把脚放下来。大明朝建立后,天下寺庙的金刚都翘着腿,起源就是这段公案。
过了几个月,情形更加不堪,黄汤水灾,官府压榨,人民离乡背井,出门逃荒。黄觉寺没了信众的捐款,只好精简人员,朱元璋地位最低,首先被裁撤,美其名曰,出门化缘。朱元璋托着一个钵盂,沿途乞讨,过了四年朝不保夕,风餐露宿的生活,足迹遍布安徽、河南,很是受了一番苦,倒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因到处被人歧视,性格磨炼得坚毅和残忍,对人性只见其恶,不见其善。
他对这段往事有切腹之痛,其墓志铭由他亲自撰写,由文人润色,他说:仰天茫茫,形影相吊,身如飞絮,命似飘霜,听猿啼而凄凉,思父母而落魄。
他对佛门没有一点好印象,信仰还没建立就坍塌了。
四年后,回到黄觉寺,本以为形势会好转,大灾之后却来了大乱,到处有人造反。他的发小汤和秘密加入红巾军,在濠州郭子兴的部队里当小队长。
汤和来拉朱元璋入伙,朱元璋虽然不通文字(开国皇帝都不要识字),但他的心智远高于一般人,很清楚造反是要杀头的。他纠结了好几天,走还是不走,生存还是死亡,决心难下,只好问鬼神。
朝天抛三次硬币,阳面代表造反,阴面表示留守,他暗自思忖,三局两胜我都不走,只有三次阳面才算数。占卜结果,两次阳面,第三次碌碌转了好几圈,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最后竖着掐在两块地砖间,这下阴阳难辨了,老天爷拿他开涮。他叹了一口气,还是走吧,总归一条烂命,做和尚也出不了头。佛经能给他讲生命的本质,却不能担保他的性命。
造反后的朱元璋逐渐做大,这不是偶然的,天纵奇才,命里注定。高屋建瓴,杀伐决断,心思缜密,做事精细。且为人大度,格局开阔,凡事讲理,不跟人争利益,他的那帮兄弟作战英勇,但小农意识很强,喜欢多吃多占,朱元璋从不计较,为收买人心,情愿放弃自己那一份,他觉得吃亏是福。
必须佩服他,他从来没享过福,应该对财富有天然的贪婪,但显然他志不在此,常跟人说:刘邦进咸阳,财物无所占,女人无所幸(宠幸),所以终得天下,我敬佩他。而宋太宗篡了他哥哥赵匡胤的位置,天下是他的,却敛财吝啬,猥琐下流,天生的穷相,不配做皇帝,我瞧不起他。
朱元璋四十岁当了明朝开国皇帝,七十岁死掉,干了三十年,除了头发逐渐变白,性格也越变越坏。用现在的医学理论分析,他患上严重的抑郁症,抑郁分两种,一种是极度消沉,凡事没有兴趣,有厌世倾向,另一种是极度狂躁,凡事都冲动。朱元璋属于后者。
他觉得身边人都是青面獠牙,都要害他,都盼着他早死,洪洞县里没好人,他的症状和晚年的汉武帝类似,孤家寡人嘛,高处不胜寒,怀着强烈的不安全感,这是一切封建专制独裁者的通病。
晚年的他又很戒备读书人,疑心他们嘲笑自己,他的忌讳到了可怕的地步。在他面前不能说僧和光,因为僧和光是讽刺他当过光头和尚,也不能说以身作则,因为则和贼同音。后来连剃头不能说,天亮也不能说,一句话不合心意,就被认为是诽谤,是暗讽,要推出去杀头。这时候,他已经很黑暗了。
那个时代没有心理医生,朱元璋只能通过跟女人做爱和杀人来释放他长期高度的紧张情绪。他有无数女人,汉族的不用说了,朝鲜,蒙古的也不少,有些是俘虏的家眷,有些是部下孝敬的,他有26个儿子,16个儿女,孙子孙女数不过来,他的四儿子朱棣就是一个朝鲜女人生的。
他一生只对一个女人有感情,就是大脚马皇后,他的结发老婆,长得很怪脸的,良心却好,让年轻的朱元璋第一次尝到了家庭的温暖。这个温良的女人要是能多活几年,朱元璋就会少杀很多人。可惜马皇后51岁时死了,这对朱元璋打击很大,长久郁郁寡欢,别人的天伦之乐让他无比气愤,我要你们也家破人亡,和我一样。从此他更加反社会,反人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