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3日首次在沈阳出现之后,疫情有所蔓延。8月14日,河南省郑州市经济开发区某食品公司屠宰场的一车生猪发不明原因死亡,共260头,发病30头,死亡30头,产地检疫证明显示生猪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鹤立镇交易市场。8月15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某养殖场的生猪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截至目前615头,死亡88头,以上均确诊为非洲猪瘟疫情。
非洲猪瘟疫情扩散,价格稳中走弱……
非洲猪瘟的传播历史:起源于非洲迅速传至欧美亚
非洲猪瘟最早于1921年爆发在非洲肯尼亚,1957年非洲猪瘟第一次传播到非洲以外的地区——葡萄牙,并且长期在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流行,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后西欧其他国家相继在20世纪爆发该疫情,20世纪70年代也扩散到加勒比和南美地区。2013年,非洲猪瘟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被发现。
2006-2011年重大疫情是猪价拐头向上的重要推手
2006年以来,中国生猪市场共经历了3轮猪周期,在前两轮猪周期中,重大疫情都是猪价企稳回升的重要推手。在2011年以前,受中国动物疫苗防疫效果不尽人意以及养殖户防疫观念较差影响,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口蹄疫、仔猪腹泻等疫病高发,在2006-2010年以及2010-2015年这两轮猪周期中,重大疫病都是导致猪周期迎来拐点的重要因素。2011年以后,生猪疫情逐渐稳定,只零星偶发,疫情对于猪周期的影响有限,仅影响短期季节性的供给和猪价。具体来说:
1、2006年夏季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开始大规模爆发,2007年蔓延至全国,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死亡率较高,生猪供给不足,猪价持续快速上涨。2007年8月蓝耳病疫情开始得到缓解,猪价出现一定幅度回落。由于供应不足,猪价在短暂回调后立即出现反弹,截至2008年3月份猪价达到此轮周期的高点。
2、2010年养殖进入亏损期,年初开始口蹄疫疫情大面积爆发,夏季猪瘟和猪蓝耳病也开始多发,疫情以及养殖亏损使得大量中小型养殖户选择退出养殖业以及规模厂缩减生产规模,生猪供给减少,从而2010-2011年猪价持续向上。
总体来看,严重疫情造成的产能淘汰会改变生猪的整体供需格局,短期内受疫区封锁控制和消费心理的影响,市场会出现供需两不旺,销售清淡,猪价走弱的情况。中期来看,随着产能去化的逐步体现,供应逐步收紧,推动猪价走高。2006年恰逢猪价低迷期,疫情的爆发对价格的上涨形成了强大的推力。
2010年7-9月:猪瘟发病期,雏鹰农牧10年9月15日上市,至9月28日(7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下跌22.22%,猪价处于周期底部,随后猪价进一步上行,9月28-11月15日上涨36.34%
2010.11-2011.3:腹泻病发生,公司股价由2010.11.15-2011.01.18持续下跌46交易日,下跌34.54%,猪价由于前期病疫事件供给减少随后猪价持续上行2011.01.18-2011.07.14共117个交易日上涨68.40%。
2014年秋冬季:全国A型口蹄疫情,2014.09.04-2014.12.31持续下跌55个交易日,下跌24.22%。随后猪价回升加15年牛市2014.12.31-2015.06.12共96交易日上涨225.9%
2014年秋冬季:全国A型口蹄疫情,2014.09.04-2014.12.31牧原股份下跌22.97%。(股价大幅下跌,与猪肉价格大跌有关),随后2014.12.31-2015.06.12共96交易日上涨174.5%
若本次疫情后续大规模扩散,短期或对需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价格进一步下跌,中期则有利于母猪产能淘汰,猪价大周期或提前到来;若本次疫情后续得到有效控制,那对产能淘汰的影响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