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福利性住房项目都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城市中
由于它们的特殊性质
总会给人一种“廉价”“设计质量差”的感觉
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这类提供给社会低收入人群的住房
也逐渐不仅仅是满足居住者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转而更多的开始拥有了很多人性化的设计和配套设施
很多福利性住房甚至成为城市中独特的风景线
设计:立木设计
地点:广东湛江
△通透方正的室内朱清言
这个公租房设计,风格、色调选择了大多数人都喜欢的简约风,水泥色+原木家具,在极简的同时,利用木质的肌理,带来一种自然、温暖的气质。
项目信息:中建科工湛江某装配式钢构保障性公租房EPC项目
摄影:朱清言
△东南侧立面
△北侧沿三环路立面
△西北侧入口
△城市客厅
作为居住类项目,空调室外机的处理是立面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建筑利用公寓开间重复单元的特征,将飘窗和空调机位组合交错设计,塑造肌理化、错动、有序的表皮,以区别于传统居住社区形象,呈现严整而生动的界面以面对三环。
将青年客群进行细分,以形成不同主题的室内空间供其选择(如运动主题房、设计师主题房、主播房、宠物房,等等),实现模块控制下的定制化服务,满足年轻人对居室空间的个性化追求。
△开放式街区组成城市肌理,尺度更加宜居田方方
△社区街角的超市朱雨蒙
地点:上海黄浦
上海中心城区内的公租房建设进展缓慢,固然有土地转性等复杂的历史原因,更因为中心城区地块较零散,周边现有住宅密集,对较高容积率的公租房地块设计限制非常大。
项目以公租房为主体,另外包括黄浦区公租房管理中心、应急中心等管理用房及商业服务配套等,同时需额外提供150个社会车位,这些都给规划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
对项目来说,北侧与基地仅5米间距的丽园新村的日照问题成为一大难点。因此,减少高层体量,适当提高基地内建筑密度,将对外影响降至最低成为五里桥项目—或许也是中心区公租房建设的一大策略。
项目包含成套小户型及单身宿舍型公租房两种模式公租房,除少量不满足日照的一室户外,其他日照条件较好的区域,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按照配套商品房标准布置二室及三室户,为日后的转性留有余地。
△户型图
△室内
设计:高目建筑设计事务所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
龙南佳苑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南路夏泰浜路路口,南面紧邻黄浦江。小区共有八栋建筑,其中五栋为成套小户型住宅(户型建筑面积为40-60平方米),两栋为成套单人型宿舍(户型建筑面积大部分为35平方米),一栋为独立商业建筑。
住宅公共空间的营造。北侧多层区有大量架空两层的半室外空间和处在一二层的公共活动室,而住宅北廊每隔一两层都会有一个凸出的公共露台来迎接一些东西向的阳光,这些公共空间在小户型背景下,是廉租房建筑取得平衡和高效的一种策略。
△穿廊增加空间层次
△超小户型空间变化
设计:间筑设计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
业主希望通过对外立面的改造,让该项目摆脱原本陈旧脏乱的城中村印象,树立长租公寓品牌的标杆形象。同时对内部空间进行提升,使公寓既能满足居住的舒适性,又能利用公共空间展开活动,增进邻里互动。
△建筑东立面雷坛坛
建筑外裹着一层波浪形的穿孔板,并且全部做成白色。这种半透明样式的瞬间让整个建筑轻盈起来,再加上波浪的形态,让它具有跳跃感。
△公寓客房室内雷坛坛
项目位于长宁古北,连甍接栋的玉屏南路老城区。旧建筑原是办公商务楼,五层楼高。MASS希望创造一个舒适与包容的空间,延续老上海市井生活的传统;同时也希望成为一个时尚多样的混合功能公寓,吸引更多人参与具有开放性的尝试。
大堂区域功能设定为接待、咖啡室与图书馆,并连接通往庭院的游泳池,形成一个自然放大的公共客厅,鼓励租户之间的社交互动。条形青砖由户外连续至室内空间,模糊内外的界限。
△大堂田方方
室内采用了白色水磨石地面与白色橱柜搭配,营造明亮简约的空间氛围。
而且设计师将不足30平米的空间排布得井然有序,还置入了“木盒”理念,“盒内”是卧室与衣橱空间,“盒外”为起居室,增加空间的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