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张猛张志新
6月9日,在西华县艾岗乡半截楼村蔬菜大棚产业扶贫基地,年前新建年后投入使用的7座蔬菜大棚里种植的网纹瓜已经渐次成熟,而共同承包这7座蔬菜大棚的半截楼村民樊建党、聂新旺、卢光辉、樊永林等17名股东,在品尝到又甜又脆的网纹瓜时,心里既高兴又幸福。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看到樊建党、聂新旺、卢光辉、樊永林等人正在将刚刚采摘下来的网纹瓜打包装车,足足装了一大车。樊建党说,这是他们今年收获的第二车网纹瓜,将以5.2元/斤的价格送往郑州的一家大型商超。
提起这7座蔬菜大棚,樊建党似乎有说不完的话。2020年8月,刚来半年的省委宣传部驻半截楼村第一书记马本胜看到该村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扶贫项目,便筹集资金100多万元新建了这7座标准化蔬菜大棚,引导群众发展羊肚菌及有机蔬菜种植产业。
2020年12月,这7座蔬菜大棚建好后,谁来种?种什么?如何管理?收入怎么分配?一时成为半截楼村的一件大事。
面对村里这样一件新鲜事,一些村民持观望状态。后来,樊建党、聂新旺、卢光辉、樊永林等17名村民勇敢地站了出来,每人各出1万元现金,共同投资这7座蔬菜大棚,当起了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股东人。
今年2月一开春,樊建党等17名股东就选派代表外出考察学习,一致认为种植网纹瓜易于管理且经济效益好,于是全部种植了网纹瓜。
按照村里最初的设想,这个产业扶贫基地不但可以让敢于“吃螃蟹”的村民趟出一条致富路,还可以解决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可谓一举两得。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在对网纹瓜播种、施肥、除草、浇水等管理期间,由于需要人手多,他们专门从村里找来一部分贫困人员来大棚上班,每天每人发放工资60元,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解决20多人就业。
樊建党等人也算了一笔经济账,今年这7座蔬菜大棚里的网纹瓜可收入20万元,除去必要的种子、人工等开支,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网纹瓜全部销售完以后,我们计划下一茬种植番茄、菜椒,再下一茬计划种植芹菜。”樊建党谈起未来的打算信心十足地说,“第一年三茬下来,只要不出现大的风险,我们每位股东的收入还是十分可观的。”
那么,除了上述成效外,这个产业扶贫基地怎么惠及其他村民呢?半截楼村党支部书记李校红告诉记者,对于这个扶贫项目,他们最初就定下了一套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一是,从全年的纯收入里拿出4万元(相当于大棚租金)归村委会所有,用于村里卫生管理等开支。二是,除去4万元大棚租金后,剩下的80%归17名股东所有,20%用于所有村民分红(包括17名股东),让每位村民都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红利”。
“相信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半截楼村只要用好国家扶贫项目这个好政策,再加上广大村民的勇于探索、努力拼搏、辛勤付出,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艾岗乡党委书记姚广峰充满信心地说。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