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事件41起,环比减少44.6%,市场观望情绪浓|4月消费行业投融资观察
本文共计
3589
字
|
阅读需要
7
分钟
蓝鲨导读:消费复苏缓慢
特邀作者|张丹华
编辑|卢旭成
1.融资事件41起,环比减少44.6%,披露的投融资金额约6.11亿人民币,新消费投融资量价齐跌。
3.消费级智能硬件最吸金,倍思科技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5.地域分布上,包括江浙沪皖的长三角地区依然是消费投融资主力,投融资数量占比36.59%。
6.募资方面,天图投资完成新一期15亿人民币基金募集,广东广梅预制菜产业基金完成备案。
7、锅圈食汇递交招股书,能否摆脱火锅食材标签成为预制菜大鳄还有待考验。
01
财报验证期,市场观望情绪浓,新消费投融资量价齐跌
2023年3-4月,行业进入业绩密集披露期,上市公司纷纷披露2022年财报和2023年一季度财报,消费行业正在经历业绩洗礼,市场观望情绪浓。据蓝鲨消费不完全统计,2023年4月1日至4月30日,新消费领域共公布了41起投融资事件,环比减少44.6%,同比下跌38.8%,处于2022年1月以来最低点。
从细分领域来看,4月新消费产业投融资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吃喝依然是消费的主旋律,虽然投融资数量均有下降,但合计占比近半。4月,食品饮料和餐饮领域分别有13起和7起投融资事件,而3月,这一数据分别为15起和22起,二者的投融资数量均有所减少。特别是餐饮领域,3月份时,蓝鲨消费观察到,得益于线下消费复苏,餐饮领域投融资数量翻倍;到了4月份,餐饮投融资数量则回落至常态化水平。
餐饮领域投融资数量回落或与两个因素有关。
因素一是餐饮公司上市受限。全面实行注册制后,A股各交易板块均有了明确定位,符合板块定位和上市体量要求的餐企并不多,要想上市,竞争将更为激烈。
因素二是市场对复苏预期谨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3月,餐饮收入12136亿元,同比增长13.9%,但这主要得益于2022年同期基数低(为防控新冠疫情,大量餐饮闭店,因此基数低),且相比1-2月的报复性消费和假期催化,3月增速明显放缓。在此背景下,市场对餐饮复苏预期谨慎。
二是消费级智能硬件最吸金。3月,消费级智能硬件投融资事件6起,4月,投融资数量则回落至2月份的3起。尽管数量减少,但依然是最吸金的领域。据投资界消息,AI智能硬件研发商“乐天派”完成1900万天使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5亿元。另外,据36氪消息,3C电子领域电商平台服务商“倍思科技”A轮融资数亿人民币。
从融资轮次看,依然是早期投融资和战略投融资占主导。超56%的投融资发生在B轮之前,近1/3的投融资事件是A轮系列融资,29.3%的投融资事件为基于战略协同的战略性投融资。
从融资金额方面,据蓝鲨消费估算,不考虑公开发行的话,披露融资金额的27起投融资事件中,融资金额约6.11亿人民币。
公开融资金额的投融资项目仍以千万级为主,占比达37%,其次则是百万级别的,占比约31%;相比3月份,千万级及百万级投融资事件占比更高。
不考虑公开发行的话,亿元级投融资事件(含近亿元)投融事件仅2起,3月份这一数据则为9,亿元级投融资事件数量骤减。
表7:2023年4月获得亿元级融资的新消费项目
一是天图投资完成新一期15亿人民币基金募集。本月,天图投资与海南自贸港基金、海澄数字产业基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至此,天图投资新一期15亿人民币基金宣告完成募集。据悉,这是近5年来国资LP在消费投资领域完成的最高单笔出资,该基金将重点投向创新消费、供应链创新、数字化创新、跨境拓展以及生物科技等产品创新科技方向。
二是广东广梅预制菜产业基金已完成备案。4月25日,广东酒家集团发布公告,其参与投资设立的广东广梅预制菜产业基金已完成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手续,并取得《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证明》。据公开报道,本基金于2023年1月揭牌,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2亿元,赋能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将成为国内首支园区引导成立并重点为园区配套服务的预制菜股权投资基金。
02
火锅食材超市的尽头,是预制菜社区便利店?
图1:锅圈食汇宣传图
2023年4月3日,锅圈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锅圈食汇”)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上市。
从火锅食材超市到一站式预制菜品牌。
锅圈食汇成立于2017年,消费者对它最早的感知是火锅食材超市。不过,从招股书来看,锅圈食汇的志向不止于此,俨然是要做个不断打破边界的预制菜品牌。招股书中,锅圈食汇将自己定位为“中国领先的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品牌”,对于“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锅圈食汇解释为“包括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及即配食品”。这与预制菜的范畴完全重合。
火锅食材超市为何不香了?
在此背景下,锅圈食汇不断打破边界扩充品类,作为行业老二的懒熊火锅的创始人也坦承,“疫情加速了火锅食材市场的泡沫化,这个市场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相对而言,火锅不是刚需,也不是高频,是大家一日三餐的调剂品”。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锅圈食汇已在全国开设9221家门店,而仅靠火锅食材这一非刚需非高频的细分赛道,难以支撑万店品牌。
表9:锅圈食汇按性质划分的收入明细
做预制菜社区便利店面临哪些挑战?
可以说,锅圈食汇的转型还只是开始。锅圈食汇能否华丽转身,成为行业新标杆,还要面对多重挑战。
一是品类扩充上,能否打造出爆款,带动其他品类的增长,降低对火锅食材的依赖;二是要应对多方竞争,消费赛道退潮之后,预制菜是少有的亮眼赛道,传统的速冻企业、生鲜电商、餐饮企业、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等纷纷押注加码,强有力的对手环伺下,消费者的可选项很多,锅圈们如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三是门店模型优化,锅圈过去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加盟门店的扩张,而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增长,则要优化门店模型,保证多数加盟商能回本能赚钱。
显然,对于锅圈们而言,从火锅食材超市变身预制菜社区便利店之路,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