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央计算和舱驾一体等概念的火热,终于能看到电子电气化架构向中央集成式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文丨智驾网黄华丹
4月18日,上海车展期间,博泰车联网与纵目科技联合宣布,双方将在智能汽车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打造“舱驾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纵目科技则主要提供自动驾驶和高级汽车辅助驾驶产品及技术。2022年,纵目科技便发布了行泊一体产品Amphiman系列,而在此次上海车展上,纵目科技又发布舱驾一体Trinity系列。
在座舱方面,产品覆盖HUD、仪表、中控、副驾娱乐等常规功能,支持智能语音、人脸识别等智能化功能,同时接入4路AVM,可实现实时360°全景影像的拼接与渲染。
而在行泊方面,融合征程3与8155的算力,行泊系统可实现1R5V12U、3R5V12U以及最高支持5R5V12U的感知融合配置方案。可实现自定义车位、低速行车后台智能预判车位、驾驶员意图泊车更快速、更人性化推荐车位,并一键直达泊车;同时也支持不规则模糊车位搜索、将虚拟场景重构至娱乐屏显示、以及场景泛化能力等特色自动泊车功能。
行车功能方面可以支持连续锥桶居中行驶、极限行驶场景加塞、拥堵场景近距离车辆感知、连贯过路口等。
舱驾融合后,可以提供更人性化、更场景化的人机共驾体验。
01.
舱驾一体更具成本优势
从行泊一体,舱泊一体,到舱驾一体,电子电气架构进一步向中央集成式发展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
首先,舱驾融合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去发展。
硬件上的融合更多的是基于产品视角,从成本和设计的维度进行考虑。根据博泰官方披露的信息,博泰车联与纵目科技的合作方案采用的是两颗SoC(高通8155+地平线J3)的融合方案,但是共用一套冷却系统,相较于两个控制器完全分开,采用两套冷却系统的方案,可带来成本和重量上的降低。目前博泰与纵目科技的这套合作方案可节省30%的成本。
软件层面的融合更多的是基于技术视角,从功能的维度进行考虑,改变整体软件架构设计,从而使其能够更加适用于舱驾融合系统。同时,软件的融合也使得更加快速的功能架构迭代成为可能。
当然,目前还是行泊一体开始进入规模化量产的阶段。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开始新车行泊一体前装标配搭载率将进入快速上升通道,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40%。未来三年,行泊一体市场空间将达1000万辆。
而行泊一体的下一步,便是舱驾一体。
02.
高性价比方案仍会是主流
在舱驾一体的前提下,由于消费者对智驾和座舱的需求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对座舱和智驾的配置也会出现不同的需求。
从目前的发展路线来看,舱驾一体的方案主要有性价比路线和高阶路线两种方案。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不同价格区间则有着明显的区别。
而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对成本控制更加敏感的背景下,性价比仍是大部分方案追求的主要目标。这也符合目前行泊一体方案的配置。
例如,当前各家公司推出的行泊一体方案中,德州仪器的TDA4芯片就是兼具性能与成本优势的优秀代表。
以当前已经量产的TDA4VM为例,算力8TOPS,支持深度学习和实时图像处理,功耗5-20W,无需主动冷却,同时可支持800万像素的摄像头接入。
包括百度、大疆、Nullmax、福瑞泰克、知行科技等多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选择了将TDA4作为行泊一体解决方案的芯片。
博泰与纵目的合作方案,从芯片配置来看就属于强座舱,而智驾性能则偏基础的方案。这一方面更适合目前主流市场的性价比路线,适合大范围的量产。同时,座舱也是博泰聚焦的领域。
博泰车联网在座舱方面的技术主要涵盖操作系统、智能语音、硬件和高精地图四大领域。
在操作系统方面,博泰从2009年开始建立自己的车载操作系统,可支持多屏互动、跨域融合、多音场交互、多模交互等功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从接口层到系统底层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可大大降低软件开发周期及成本。
硬件方面,博泰智能座舱的硬件平台涵盖恩智浦i.MX8QM平台、高通8155平台和最新的高通8295平台等。与纵目科技合作的8155平台能支持目前大部分主流的座舱配置。
地图领域,博泰地图提供基于高德、百度SDK的定制化开发方案,同时拥有自研地图引擎、高精度定位、高精度人机共驾地图的核心算法。同时,博泰导航地图支持多屏地图联动,可以在中控、仪表、AR-HUD、副驾、后排的导航应用之间的灵活快捷切换,以及位置点的同步传输。
目前,博泰车联网已经与东风岚图、一汽红旗、东风风神、上汽通用五菱、北汽、ARCFOX极狐等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博泰与纵目科技合作的基于高通8155和地平线J3的方案,是目前更适合面向大众和主流市场的方案。
博世中国对于舱驾一体的规划是从舱泊一体开始,进化到舱驾一体,而舱驾则是先从低阶的L2开始,再转向高阶智驾能力。
03.
单SoC方案是发展趋势
不过,业界普遍认为,舱驾一体最终是需要做到单颗SoC层面的。因为一体化能够简化设计,同时降低成本,并做到芯片的算力共享。
而要做到基于单颗SoC同时实现智驾和智舱两个领域的能力,就对芯片的算力提出了要求。
从此前业界对智能驾驶算力需求的预估来看,要实现L2级别的辅助驾驶,个位数的TOPS算力就能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需要十位数的TOPS,L4级别需要百位数算力,而L5级别则需要千位数算力。
不过,从目前各家企业对智能驾驶算力的配置来看,在城市领航辅助阶段,基本都用到了百位数的算力。更是有企业已经将算力预埋做到了千位数级别。
因此,真正做到舱驾一体化需要芯片有足够的算力,同时还要求芯片功耗越低越好。而成本方面,也需要做到舱驾一体的芯片成本比同样算力下舱驾分开的成本更低。这也正是架构演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而博泰与纵目科技提出的这个方案,则以两颗SoC的策略做到了较低成本的落地。博泰与纵目科技的这次合作可以说是走出了舱驾一体的第一步。
04.
座舱安全方面,包括车辆的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驾驶员监控系统等都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例如,在主动安全系统方面,整套系统采用鱼眼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技术,可提供更加精准的环境感知和预警能力,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功能上,不仅支持盲点检测、前向紧急避让、前向碰撞预警等基本的安全预警功能,还可以提供车道偏离预警、预碰撞预警、变道辅助等安全预警功能,帮助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泊车功能将更加高效。资料显示,纵目科技自动泊车系统累积量产车型场景库数据已经达到1000+,特别是全国不同城市中真实用户场景中存在的大量Cornercase,基于大规模量产形成数据闭环,并通过影子模式持续训练算法,从而实现快速升级迭代。
在舱驾体验上,该方案结合双方对智能座舱与智驾、泊车场景结合的理解,规划了40+的座舱与行泊深度融合的实用场景,充分发挥座舱在人机交互与车内视觉方面的优势,让驾驶者状态与意图更多参与行泊决策,更接近人机共驾与人车合一体验。
纵目科技在上海车展期间发布了Trinity舱驾一体方案,同时又与博泰车联达成合作,共同发布了舱驾一体方案。从发布节奏来看,卷完行泊一体,舱驾一体的新战场也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