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小狗病逝,老人抑郁了
老李今年70多岁了。几个月前,与他相伴了10多年的宠物狗“可卡”因为衰老和生病,离开了他。此后,老李就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十多年来,可卡是他最亲密的伙伴。可卡还不到一个月大的时候就来到了老李的家里。老李给它做好吃的,一天天伺候它长大。后来,老李给可卡找了伴侣,见证它当上“妈妈”。可卡生病后,老李带着它去宠物医院输液治疗,在医院里一陪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会熬半个通宵。冬天时,老李给可卡买棉衣;夏天的时候,老李给可卡扇扇子。老李难过的时候,是可卡一直陪在他的身边,陪着他伤心;天气晴朗的时候,老李拿着小凳子到小区里晒太阳、看风景,可卡也在他的旁边眯着眼,舒服地晒着太阳。
为养猫跟家人邻居反目
方女士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猫,但苦于工作忙,一直没有机会养。退休后,她终于如愿以偿,养了两只猫。可是,老伴儿强烈反对她养猫,“家里的柜子、沙发上全都是猫的杰作:都快被猫爪子挠烂了。”方女士为了养猫没少和老伴儿打架。但为了猫,方女士坚决不肯做出让步,夫妻关系一度剑拔弩张。从去年开始,这两只猫终于搬出了方女士的家:原因是方女士的小孙子查出了过敏,医生说,家里的猫毛可能会诱发过敏症状。
方女士还是舍不得让这两只猫离开自己,于是,她想到在楼门前的空地上给两只猫建设一个小屋子。她在旧沙发上架了一个箱子,两只猫倒也乖,还真没有跑。每天早上6点多钟,方女士就起床来看这两只小猫,“黑妮,小白……”“黑妮,小白……”方女士带着猫粮,呼唤着两只小猫的名字。两只小猫吃得津津有味,方女士抱抱这只,摸摸那只,满脸都是幸福。住在同一楼门的居民每天早上准被方女士的呼唤声给吵醒,为此,他们之间也曾经争吵过。但方女士坚决不放弃这两只小猫,谁也奈何不了她。
不结交不喜欢宠物之人
刘女士养了4只狗,这4只狗对于她来说,就是最亲的亲人,也是帮助她决定朋友圈的人。刘女士的爱人喜欢结交朋友,经常请一些朋友到家中来做客。每次家里来了客人,4只小狗特别活跃。偶尔来的朋友中,有人不太喜欢狗。刘女士和先生说:这种人不能交,“不喜欢宠物的人都是没有爱心的人。”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新朋友,这位朋友小时候曾经被狗咬过,因此特别怕狗。刘女士就让这位朋友摸摸自己的小狗,可这位朋友就是不敢伸手。刘女士当时就表现出不高兴,“我家的狗长得多好看!谁见到都喜欢,你为什么就不喜欢!”
宠物承担了老人的情感需求
回龙观医院临床六科副主任医师高士元说,宠物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给老人带来心理慰藉。“老年人虽然社会生活越来越少,但是情感需求一直存在,一直是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有些老年人对于宠物的喜欢甚至超过了对子女的喜爱,这与宠物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有关,宠物能够给予人的更多,它们能陪着主人哭、陪着主人笑、甚至能陪着主人抑郁。
宠物也是老人情感需求的延伸
孩子们都已经大了不再需要他们的悉心照料,退休了没有了繁忙工作的疲惫,但他们还有给予爱的能力和需求,宠物刚刚好。宠物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宠物其实也反映了饲养者本身的特性和内心需求,比如养狗的人,相对来说性格外向的更多,更喜欢勇敢、忠诚的品质。喜欢养猫的人,多数独立性强,崇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