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启动郑州市各救助站联系表请扩散
郑州市各救助站联系表
新一股冷空气即将到达,“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也将开启,24小时全天候守护。
为帮助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及时知悉求助渠道,郑州市各救助站联系表请热心民众收藏转需。
有人需要救助咋及时发现?合力巡查!
根据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协调机制,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主动加强与公安、人社、城管、卫健等部门协调联动,以组建救助分队、开展联合巡查等形式,合力做好街面巡查和转介处置工作。
通知要求,要加大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巡查人员、巡查车辆不足的,民政部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街面巡查服务,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参与街面巡查工作。要加大科技力量投入,充分利用智慧城管、网格化管理等平台,建立覆盖全面、协同到位、服务及时的救助应急响应工作机制,遇到紧急事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要充分利用城市网络化管理平台和“民政易公众版”移动端应用,发动乡镇(街道)干部、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动员环卫工人、公交出租司机、巡防队员、安保人员等社会力量,协同做好发现报告、街面劝导和应急救助。
有人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咋救助?
面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如何因人而异做好救助服务?
根据专项救助行动要求,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要前置救助关口、拓宽救助范围、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分类施策,让救助服务更精准。
具体来说,对以乞讨为生活方式、附近务工等经劝导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露宿街头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食品、衣物、御寒物资,留下详细求助方式;对务工不着、被盗被抢、遭受家暴等陷入临时生活困境的人员,要提供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障;对老弱病残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的,要先行救助再查明情况;对疑似精神障碍流浪乞讨人员,要联合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及时送医诊治;对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要及时发布寻亲公告,会同公安机关利用指纹、人像、DNA等数据甄别查询手段,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力度,帮助他们尽快回归家庭。
畅通24小时求助热线各救助站联系表请扩散
为确保专项救助行动抓实抓细,通知强调,专项救助行动期间,各区县(市)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守和工作报告制度。各救助管理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入站安检、分类救助、值班巡查等规章制度,坚决守牢安全底线。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的救助工作,郑州市除了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之外,各区县(市)也设立了救助管理站,共计17处。专项救助行动期间,各救助站都将为受助对象免费提供住宿、饮用水、食品、御寒衣物等,传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