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昨晚跟访救助服务站给流浪人员送去大衣棉被
12月29日,青岛迎来了“霸王级”寒潮,气温低至零下10℃。傍晚时分,下班的人们裹着厚厚的大衣往家的方向走,虽然天气寒冷,但只要想到家这个温暖的港湾,立刻让人心里充满期盼。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孤身一人,把家安在马路边、安在桥洞下,他们就是城市里的流浪乞讨者。但他们并没有被忘记。12月29日晚,青岛救助站工作人员奔赴青岛大街小巷的流浪汉留住点,在这寒冷的冬夜带他们回救助站,为他们送去大衣和棉被,送去一座城市的温暖。
地点:长春路曹县路路口
男子把家安在小木车中
曹县路和长春路交叉口处有一个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木质小车,来来往往的行人路过都忍不住看两眼,这就是一位流浪汉的家。晚8时许,记者跟随青岛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长春路曹县路路口,工作人员敲了敲小车的上盖,一位中年男子打开“车门”。他裹着军大衣,带着帽子,蜷缩在小车中。这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小车就是他的家了。
男子住在自制的小木车中。
据了解,这名男子老家在平度,今年47岁,在这间小木屋里已经住了两三年,平时主要靠收破烂为生。在他居住的小车旁边,堆积着各种各样的废品,上面堆积着厚厚的雪。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东西也许不值钱,但对于这名男子来说,却是生活的全部。
地点:海泊桥公园附近桥洞
靠卖服装为生不愿接受救助
立交桥是流浪汉经常驻扎的地方。在青岛,海泊桥是流浪汉的一处据点。记者跟随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海泊桥公园附近一处桥底,在靠近上桥口的地方,一位流浪者用纸板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小房子,面对工作人员提出带她回救助站的建议,这位女性表达感谢但婉言谢绝。
在离这位女性不远的地方,居住着一位看起来已经上了年纪的大爷。工作人员来到他驻扎的地方时,一股强烈的酒气迎面扑来,在这寒冷的冬夜,他仅盖着一床被子。对于工作人员提出的带他回救助站的要求,这位大爷同样选择了拒绝。于是,工作人员拿来提前准备好的棉被,轻轻地为他盖在身上。
救助暖人心
我市启动“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
自12月28日,我市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面展开“寒冬送温暖”街面专项救助行动,各区市民政局和市救助服务中心同时开展街面巡查救助,对我市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集中救助,重点对露宿者易于藏身的车站码头、桥梁涵洞、银行提款机等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于发现的露宿人员,尽量劝导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对于不愿意到站求助的,发放足以御寒的棉衣棉被、食物、水等,并建立台账,持续救助,让他们在寒冬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截至12月29日15时,已经巡查救助露宿街头人员31名。
据悉,全市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将在整个冬季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市民和单位如果发现需要救助的露宿街头人员,可以直接就近护送到救助管理机构,也可以随时拨打公安110、24小时救助热线等求助。(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