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来,不少大学生选择以做“暑期工”的方式,度过自己的假期。但是,有学生发现,有机构已打起了兼职学生的算盘,以收取服务费的方式,向学生收取300元至450元不等的押金。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付费兼职”企业,在各类招聘平台中大量出现,他们使用着如出一辙的话术,向涉世未深的学生们承诺可提供实习证明、可协助背调。但一旦真的付费,等待学生的往往是被多手转发的公开消息、带有陷阱的兼职机会、或者被爽约的命运。
真假难分:“付费兼职”充斥兼职App
记者在某兼职平台,以学生寻找暑假兼职为由,随机锁定了3个工作机会,岗位包括电影院检票员、图书分拣员等。令人惊讶的是,这三个表面看不出什么异常的兼职机会,实际上都通往了“付费兼职”的企业。
例如,在一则由上海韵帆实业有限公司发布的“暑假兼职电影院检票、扫描300一天”的招聘信息中,招聘方对岗位的描述为验票员、收银员等,工资待遇为300元至600元。学生优先安排,学生可开实习生证明。
然而,当暗访记者真正按照要求,前往面试地点后发现,现场的一切都和招聘信息中承诺的不一样。
在面试现场,负责接待暗访记者的企业,摇身变成了上海瞾颉商务咨询策划有限公司(下简称“瞾颉公司”),在要求记者填写了包括身份证号、家庭地址等一系列个人信息后,现场负责人只字不提检票员的事情了,他开始表示,自己可以推荐各类兼职活动给记者,还可以帮助记者见到明星,成为模特。
你这脸很好看的,脸又白。前几天来了一个09年的初中生过来做兼职,小姑娘单独一人来做兼职。长得还挺漂亮、穿个漏肚脐的小T恤,那个胸很大,下面穿了一个很短JK裙,穿了个丝袜就过来了,我也没让她做。”
负责招聘的中年男人吹牛道。
一番铺垫后,负责人话锋一转,开始谈起了费用。他说:“我们做活动期间,吃饭喝水都需要自己承担费用,这种费用在我们这都是需要预交的。统一30元一场,最低要买15场。”
随后,负责人向记者出示了一个《合作协议》,示意记者如果有意向的话,可以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他这是在骗大冤种。”一位同样来面试的女生悄悄地和记者说。发现收费后,她果断选择了放弃面试。
哪有兼职需要面试的,还要签协议,就干一天还签什么协议。”
不过,现场也不乏有年轻人,选择了相信负责人的承诺,付费购买了服务。一个小伙子就听信了负责人的宣传,向机构交了450元。“我们签了合同的,不可能跑的。”这个小伙子颇为自信地说。
尽管暗访记者所投递简历的岗位,分别是检票员和图书馆小时工,但一到面试地点,两家公司的现场负责人,就推荐起了其他的兼职机会,并鼓励记者签订《合作协议》,支付“服务费”。
尽管三家企业分处松江区、闵行区、普陀区三地,但他们使用的话术,如出一辙。
他们都表示,每场活动的服务费为30元,最低10到15场起付。交钱后,服务一年有效。此外,三家机构所提供的《合作协议》也大同小异。
耀威金公司在其提供的《非专业人员合作协议》上,将这笔费用定义为“经纪管理服务费”,并表示:“如乙方需要参与外地展会类和演艺类通告活动,甲方公司将无条件提供乙方衣、食、住、行。”
荣姜公司则在《合作协议》中表示:乙方在参与甲方的项目过程中如需:统一服装、道具、统一培训、信息查询、现场管理服务等,均由甲方公司提供有偿服务。在这份协议中,这笔钱同样被称为“经纪管理服务费”。
不过,当记者追问,如果一些活动不需要参与者统一着装,这30块钱作何用时,荣姜公司承认,这笔钱的主要作用,是购买兼职信息。
耀威金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这边16岁以下也有来做兼职的,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岁数大的都是招募的。但是大部分是学生。我也可以给你们大学生开实习证明,你们需要什么把东西,带过来我们就给你们开,只要你们学校需要的我们都可以给你们写上去的。”
套路揭秘:“服务”不过是朋友圈发信息
那么,这些企业提供的所谓的“经纪管理服务”,到底是怎样的呢?为了一探究竟,记者在人数最多的荣姜公司,支付了300元经纪管理服务费,购买了10次服务。
付费兼职背后的套路,也就在这一刻浮出了水面。
“你支付299.9元。”在付款环节,荣姜公司工作人员李小姐,突然强烈要求为记者优惠了1分钱。当记者坚持要求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付款后,她才作罢。
记者把钱付过去的一刻才发现,原来这份合同的收款单位,并非合同和发票上的荣姜公司,而是一家名为赞通谷岳百货经营部的个体工商户。也就是说,如果记者按照李小姐的要求付款,那么势必会出现记者明明付了钱,但无论是金额、还是付款对象都无法与合同匹配的情况。
李小姐告诉记者,她会每天在朋友圈更新兼职信息,看到感兴趣的兼职,记者自己联系报名即可。但是,报名后需要和她报备,不然拿不到钱她不负责。
市民小M在7月7日,就曾向记者反映,有“好多大学生在那里面试暑期工”。如此大的招聘数量,荣姜公司是如何保证有限的工作,能够满足源源不断涌入的求职者呢?又是如何约束这些求职者,在自主报名成功后,主动发截图给荣姜公司计数呢?
就在记者心生疑惑之时,7月16日,在记者购买服务之后5日,记者发现,自己再也看不到李小姐的朋友圈了。不仅如此,当记者向对方提出质疑后,李小姐也始终沉默无声,此前关于服务有效期一年的承诺,仿佛从未发生过。
仅仅5天,记者向“付费兼职”企业支付的300元服务费,就打了水漂。
其实,大学生们在此类“付费兼职”中可能遇到的“坑”,远不止于损失几百块钱服务费。在此前的5天观察过程中,记者发现,李小姐发布在朋友圈中的各类兼职中,充斥着许多陷阱。
例如,在一个名为“手机室内充场”的兼职,工作内容为“下载注册App,提升App知名度,用户量”等。活动声称:“所有下载的App均在自己的手机上,做完删除”,却同时要求兼职者携带身份证和一张银行卡空卡。一旦组织者心存恶意,被乱用的银行卡空卡,很容易将大学生卷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之中。
又例如,一个名为“闵行莘庄大学生充场500元”的兼职,要求学生一口气办出9张不同银行的银行卡。每张卡可获得20元至50元不等。这些被批量办理的银行卡,很容易在未来的生活之中,给学生们带来负担。
此外,一些不健康的兼职活动,很容易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入歧途。此前在瞾颉公司购买了服务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在公司发布的兼职信息中,看到了“酒吧充场活动”。这类活动以二三十块每场的低廉价格,将兼职学生安排在酒吧卡座中喝酒,活动持续至凌晨2点30分才结束。其中,男生的价格为20元,女生的价格为30元。
用人单位是打着“合作”的幌子,用“水饭管理费”、“统一服装”、“信息服务”等噱头变相收取劳动者费用,这样的合同违法且显失公平,更有欺诈嫌疑,应归于无效。
严律师说:
如果大学生接受的‘经纪服务’是类似于猎头公司的劳资中介工作,那么付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打着‘经纪服务’的幌子,实施欺诈行为,那就属于合同诈骗的范畴了。大家一定要从公司的背景资质、条款的合理性、双方违约责任等角度综合判断,不要轻易被骗。通过正规的、具有招聘、猎头公司资质背景的公司寻求工作岗位,会更稳妥。”
更重要的是,严律师强调,在兼职打工的过程中,学生们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能贪图小利,任何简单却收入较高的“兼职”都可能存在巨大风险。
严律师还提醒学生应学会对用人单位背调:仔细查询一下这些用人单位的企业基本情况,看看成立了多久,有无近期大量高管变更情形,企业登记信息、经营范围是否与他的宣讲相符。擦亮眼睛,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上当受骗。真的遭遇用工诈骗,也要及时报警、及时维权,避免更多的同学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