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号、等待看病、做检查、记录医嘱……做这些事的不是病患的家人或朋友,而是“陪诊师”。当前“陪诊师”这一新职业在合肥出现,上述内容都是这个行业的服务项目。目前,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大都以团队形式存在,平均月入6000+,吸引了众多“90后”入行。
“95后”女孩偶然入行“陪诊师”
5月16日8时,高月来到了省立医院门口,等待和她约好的陪诊顾客。这是她这个月第五次来省立医院了。“今天这个单子的预约人是陪诊对象的儿子,他在外地不方便回来。于是在小红书上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高月说。
谈及为何会从事“陪诊师”,高月表示“完全是缘于一次偶然机会”。
2021年,“95后”高月在一次陪家人去医院做检查时,偶然知道了陪诊师这个职业,通过查阅资料,有医学背景的她很快了解了这个行业所需要做的工作。于是,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一个陪诊师团队。
陪诊不仅仅是跑跑腿、挂挂号这么简单
在从业过程中,高月也遇到了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某次陪诊,她陪着老人等待看病时,老人话语中透露出不希望高月告诉医生她是陪诊师,是个陌生人,高月立刻就明白了老人的想法。“有些老人会觉得自己看病没有孩子陪在身边,会很不好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会充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她说,但是她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意识都会逐渐改变的。
“有一次,我陪着一位姐姐做了试管。她结婚好多年都没有怀上孩子,心情有些低落。但那次做完试管后,她成功怀孕了。她特别开心,我也发自内心的高兴。”丸子回忆道,“在陪诊的过程中,是会付出感情的,我相信只有顾客感受到我们的感情,才会更好地接受我们的帮助。真心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健康平安。”
月接二三十单月均收入6000+
记者了解到,陪诊师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接单,在一些医院门口也会收到陪诊师的传单或小卡片。
事实上,陪诊师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老人,还有宝妈、孕妇、异地就医人群等。“陪老人和异地就医人群看病,陪孕妈妈产检,帮助拿药……都是业务范围。”丸子说。
“这个职业除了有些累,收入还是很可观的。我们团队的收费标准大约是半天200元,全天300元。一个月可以接20到30单。这个工作既可以赚钱也可以照顾家,挺好。”高月笑着说。
目前,丸子还在兼职做陪诊师,接下来她准备将这个职业发展成自己的主业。“有时候有些客户在上班不好取药、拿片子,我们也会接单,这也属于业务范围。”
在两个多月的兼职中,丸子不仅感受到了这个行业是被大家需求的,她在帮助病患的同时,也感受从事这份新职业的价值感。
入行有风险可提前做好规避
陪诊师作为一个新型行业,目前还未有明确的行业标准。记者查询发现,这一新职业在北上广等城市出现较多,当前在合肥也逐步兴起。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陪诊师”,对此,高月和丸子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从业建议。
“其实这个行业的前景是很好的。”高月说,她认为有医学背景的人从事这行会更得心应手。专业性的要求体现在,比如在看病的过程中,医生有些专业的表达,有医学知识储备的人能更好地理解,并做记录;还有些病人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提前和家属沟通,查阅资料做好准备等。除此之外,陪诊师一定要有责心、有耐心、有爱心……
有的市民能接受有些不能理解
陪诊师作为一个新型行业,市民的接受程度又如何呢记者来到省立医院门口,采访了前来问诊的市民。
“我觉得这个职业挺好的,父母有的时候要来医院看病,但是工作又不能随时请假,这就会形成矛盾。”周末带父亲来复查的柳女士说,有了陪诊师之后,既不会担心父母复查或看病找不到地方,也不用她总是请假影响工作。同行的父亲表示,如果子女没空陪伴,可以试着接受陪诊师陪着看病。
此外,也有些人对陪诊师这个行业表示质疑。“从业人员如何去证明她的专业性,这个行业是否有行业规范呢”来帮奶奶取药的刘女士说,希望未来能够制定一些从业标准和行业准则,规范陪诊师这一行业的发展,既让陪诊师发挥社会价值,也更好满足患者的陪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