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狗拴绳“入法”的日子已经进入倒计时,做个合格、文明的养犬人,你准备好了吗?近日,记者前往多家小区、公园等公共场所探访。
【记者探访】
小区仍有“自由自在”遛狗者
尽管有不少居民已经自觉购买了犬绳,但记者在小区走访时发现,无论是新小区,还是老小区均存在“自由自在”遛狗的居民,尤其老小区不拴绳的宠物犬较常见。
记者在文昌花园小区、杉湾花园、连运小区、东花园等老小区探访时看到,部分居民将宠物狗带到楼下散步时原本牵着绳子,到了楼下就解开绳子让它们自由撒欢。还有的宠物犬身上根本没有拴绳,跟在主人前后奔跑,无拘无束。
在南区与西区几家新小区内,记者注意到,不少居民给狗狗套上牵引绳出门,但也存在将牵引绳拿在手上没有拴的市民。
在老城区的街巷内,记者也见到多只散养的宠物犬,在街巷自由走动,在人群之间奔走。
公园牵绳遛狗的市民在增加
记者看到,很多公园内有竖“遛狗拴绳”的提醒牌。公园遛狗拴绳现状如何?记者在七里河公园、大水湾公园、引潮河公园、曲江公园探访时看到,不少市民拴绳遛狗的自觉性在提高,遛狗不拴绳的市民与以往相比大幅减少。
在七里河公园步道上,有多位带着狗狗一起散步的市民,记者看到,狗主人手上都牵着长长的牵引绳。
引潮河公园与曲江公园附近小区较多,每天来公园散步的市民也多,记者看到,多数宠物主人都给狗狗拴了牵引绳,少数宠物主不仅没有带牵引绳,狗狗四处奔跑也放任不管。
【市民态度】
爱狗人士:普遍支持养犬新规
对于即将实施的新规,养犬市民持什么态度?记者走访时,多位养犬市民表示对新规表示支持。
26日晚上7时许,记者在北区嘉境邻里公园碰到了家住瘦西湖鼎苑小区的刘先生和袁女士两夫妻,他们牵着宠物狗可乐在散步。袁女士说,他们在天气晴好时都会出门遛遛狗。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养成了遛狗栓狗绳的好习惯,一是为了保证其他居民安全,二是时刻养成文明养犬的习惯。
一旁的刘先生笑言,可乐几年来也养成了习惯,在大小便前都会叫几声示意他们,不会随便在路上拉屎,一般它会找个角落位置方便,之后他们拿纸巾或塑料袋清理掉狗屎。
采访中,一些爱好养宠物的市民坦言,他们过去遛狗确实不喜欢栓狗绳,主要凭着对宠物的喜欢,不愿用绳子束缚它们。市民刘女士说,过去没有文明养犬的意识,认为自家狗不咬人,忽略了其他居民的感受。现在她也养成了文明养犬的习惯,注意养狗最基本的两点,即牵绳和捡屎。
市民卢先生家有一只养了6年多的宠物犬,名叫“多多”,是只金毛犬。“多多”小的时候就有犬绳,随着“多多”长大,绳子也换了好几条,出门时卢先生都要带着绳子,卢先生表示,对于即将施行的新规,他很支持,毕竟对于宠物主与他人来说都有利,大家一起遵守新规,可以将意外降低。
居民:今后有法律约束更放心
“这个法规出台真及时,希望能有效制止不文明养犬行为。”桑园新村小区居民张女士说,“遛狗不牵绳”的不文明行为在一些老旧小区随处可见,肆意放纵的狗狗在小区里撒欢的情况总能见到。一些老人饲养宠物时因怕麻烦不愿拴狗绳,还有的爱狗人士不栓狗绳是为了让宠物自由活动。张女士说,身边有朋友对狗其实持惧怕的心理,尤其对大型犬。今后有了法律的约束,既能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也能提升市民的素质。
【积极举措】
发放遛狗绳、“拉网式”排查治理流浪狗
预防处置门诊
每天都有人因宠物受伤
记者从东花苑医院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处了解到,随着天气升温,宠物伤人的事件多发。“春夏交接,发情期的宠物容易躁动,比较活跃,容易伤人,天气暖和,市民穿得衣服也减少了,容易受伤。”东花苑医院狂犬疫苗门诊负责人俞健介绍,医院内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24小时开放,白天和晚上都有因为被宠物咬伤来接种的市民,平均每天有10个病人,被宠物犬咬伤或抓伤的很多因为没有拴绳。
医生提醒市民,被宠物抓伤或咬伤有划痕,没有出血,不能排除肉眼看不见的伤口存在,病毒是通过血液传播,建议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呼吁广大养犬市民,出门记得拴绳,文明遛狗!
【扬州市民文明养犬规范】
一、携犬出户必须牵绳,且犬绳不得超过2米,注意避让行人和车辆。违者,依法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二、未系绳犬只一律视为流浪犬收容。
三、禁止在主城区饲养烈性犬和大型犬。
四、禁止携带导盲犬以外的犬只乘坐公共汽车。违者,依法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五、不系犬绳出户造成犬只伤人,驱使或放任犬只伤人,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禁止携犬进入学校、医院、展览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游乐场以及设有犬只禁入标识的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场所。违者,依法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七、携犬人应当及时清理犬只在公共区域排泄的粪便。
八、养犬人应当配合、服从小区物业人员的劝告和管理。应当配合公安、城管等部门执法人员的管理。阻碍执法人员执法的,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