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在一个月子中心,产妇张希(化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分娩在她的身体上留下了伤口,这让她行动有些困难,但又需要专业护理。刘庆兰带着亲切的笑容走进房间,互相核实身份后,她安慰着张希:“恢复得不错,不用太担心。”护理之余,刘庆兰还对张希的饮食、睡眠、心理及宝宝的发育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评估——在医院,她有整个科室医护团队的支持,而上门护理需她独立完成,此前她专门在这方面进行了培训。
午后两点,城市的南边,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护士陈丹、付琴把科室工作处理完之后,赶往患者张奶奶的家……72岁的张奶奶不久前骨折,在该院治疗出院后,由于病情导致无法自主排尿,需要留置尿管,她的儿子预约了护士上门护理服务。
陈丹、付琴首先确认了患者信息,套上鞋套,消毒后,佩戴好口罩、一次性手套,进入张奶奶的房间,随后测量生命体征、评估病情、签署上门服务同意书,再开始操作。
“上门服务的时候,患者和家属常常一再表达感谢。”陈丹表示,“对于我们来说,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和困难,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记者了解到,需要护理上门服务的患者大多行动不便,有伤口换药、母婴护理、换胃管和尿管等需求。其中一名患者家属告诉记者,其年迈的父亲患有慢性病,不太会用智能手机,远在外地上班的他可远程下单,为父亲预约护士上门:“特别感谢这些护士,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
▲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护士进行上门护理服务
护士需经过培训和考核
上门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情况
在院外上门护理,如何保证安全,是各家医院护理部负责人最关切的问题之一。
刘庆兰是N2级护士,从事助产工作已有10年,十分擅长产后护理工作;天府新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长江灿是N3级,从事护理工作已有13年,是产后无痛通乳+催乳小组的组长,已有几十次上门护理的经历。
▲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团队
这些措施,既保证了患者和母婴的安全,也保证了护士的安全。刘庆兰还告诉记者,医院为所有参加上门护理服务的护士均购买了保险,“这种保障,能让我们安心开展工作。”
▲谢林峻拿出“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制度”
部分医院进行市场化、个性化探索
多家医院正在筹备“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
“互联网+上门护理”的政策背景,可以追溯至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和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2023年,国家卫健委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域内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天府新区人民医院等公立医院陆续开展“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在民营医院方面,四川现代医院、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双楠医院也已陆续开展,亦进行了市场化、个性化的探索。例如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推出的“欣护到家”,服务项目达33项,月接单量超过300单。
▲民营医院护士进行上门护理服务
在发展计划上,记者初步了解到,部分公立医院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致力于将“互联网+上门护理”推广到更多的人群中。贺晓春表示,希望建设全省妇幼保健的统一平台,制定平台规范,将“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扩展到更多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为更多家庭成员带来帮助。谢林峻也告诉记者,她也希望带动天府新区更多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互联网+上门护理”带到更多市民的生活中。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的上门护理预约页面
民营医院期望有些许不同,四川锦欣西囡妇女儿童医院护理部负责人林凤琼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考虑的是要做精做优,围绕着家庭的需求做业务拓展,培养一支专业的队伍。”
此外,记者还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成都市市级医院了解到,各家医院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预计将于近期陆续上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