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从出生到5个月3周,都是母乳结合配方奶混合喂养的,母乳占大多数,配方奶只作辅助。我喂了4周的母乳,那之后都用吸奶器和奶瓶喂,一直到现在(提笔的时候离一周岁还有两个星期)。接近六个月的时候我给她添加了辅食,没有买过任何婴儿米糊或蔬果糊糊,全部自己动手做。宝宝的身高体重一直维持在50thpercentile那条生长线上下,算是中等水平的一个小宝宝。人人看到她都说是个胖姑娘,但是请相信我,她真的只是头大而已,虽然不瘦,但决不至于太胖,这点信心我还是有的。
说到宝宝的吃奶问题,可以提起我一堆伤心事儿。我是剖宫产,手术过后打了两大袋儿的Oxytocin(增加宫缩及催奶的荷尔蒙),打完之后发现还是没什么奶,量少的可怜。顺产情况下妈妈会自行产生这种荷尔蒙,而剖宫产的妈妈就很不容易。我从怀孕开始就没准备给宝宝喂奶粉,反正有一年产假,能喂多久母乳就喂多久。奶瓶是买了,各大品牌的水奶奶粉也都注册了,小样都在家里堆着,但是我一直都抱着只喂母乳的想法,准备的这些不过就是为了那个我觉得不太可能的万一,结果万一就真的来了。奶瓶的话可以参考下文。
宝宝周四出生,刚出生就被医生抱着趴在我身上趴了整整12个小时(这12个小时里我自己根本不能感觉到有腿)帮助产奶。12小时后护士说可以喂奶啦,然后我就开始了两小时喂一次,有护士指导,据说小家伙吸得还不错。刚开始还不太疼,两天后周六出院的时候小家伙体重掉了不超过10%,医院视为正常,所以也没拦着就让我出院了。出院前有个有经验的护士说,你第一次生宝宝喂母乳,帮你报名参加一个指导喂母乳的课,一对一辅导,过两天你再来。我觉得这个靠谱,就答应了。
回到家以后我老公忙着出去当跑腿的,我婆婆忙着给我弄吃的,我忙着照顾宝宝。宝宝老哭,我也不懂为啥,哭了那就喂奶吧,喂了也不见好多少,抱着能睡会儿,放下就哭。我当时伤口还疼着,只能坐在床上抱着她。白天还有人给我换手,晚上就我一个人,给她喂奶,塞给她吃她就安静,吃一会儿就睡着,然后一放下就继续哭,每天晚上要连续折腾两三个小时,搞得我腰酸背痛,自己也想哭(现在回想起来很有可能是当时房间开着暖气,太热,她睡不安稳,当然饿也是原因之一)。平时看看她也没什么不正常的,尿是有的,可能不太多,回来的两天没拉,有点儿黄疸,想着反正周一就可以去医院问问哺乳顾问就没怎么多想。
周一到了医院我整个儿傻眼了,医生说,宝宝体重掉得太厉害了,黄疸有的,但是不超标,问题不大,可能奶有点少,宝宝有点脱水,只要每顿补充10ml水奶就好了。当天我们在诊所待了一两个小时,哺乳顾问看着喂奶,确定姿势啥都正确以后,安慰我说现在可能只是初乳,奶少是正常的,慢慢等等就好。回到家我们按照护士指导的方法,先给她喂奶,喂完一边用一个小杯子给她补充10ml水奶,然后再换另一边喂到她不想吃为止。当时我老公请了两个星期的假在家陪我,两个人一起喂困难不大,加上当天夜里我的奶水就来了,我的感觉还是很好的。
第二天复诊的时候被告知宝宝长了70g!可以试着慢慢抽掉一点水奶了。我们都很高兴,于是一顿隔一顿补充水奶。周三去宝宝的儿科医生那里做宝宝出生后的第一次常规检查,医生说宝宝体重增长不够,10ml不行,得每顿30~40ml。回家照做,发现用小杯子喂根本就是喝一半漏一半的节奏,一顿奶喂下来要一个多小时,宝宝累我也累,晚上一个人的时候只能用奶瓶喂。我试着用吸奶器把奶水吸出来,发现也没有多少。我尝试在宝宝吸奶前跟吸奶后称量她的体重差,发现她喝得极少。婆婆跟老公都劝我说,算了吧,没奶就直接断了喂水奶吧。
我不信邪啊,横着一条心觉得“每个妈妈都是有足够奶水的”(这是对的),又回到哺乳教室,一个月中来回了好多趟,护士每次都说你有很多奶啊。当被我问到为啥吸奶器吸出来也没多少的时候,护士说不要相信吸奶器!我问吸奶器的罩杯大小有关系吗?护士回答没多大关系(其实关系可大啦!)。我又问我每次称宝宝体重差都发现没多少啊,护士就开始批评我了,跟我说什么母乳就是不知道宝宝喝多少的,只能靠猜。其实我听到这里就不太想要去这个哺乳教室了,这种无谓的鸡汤跟安慰好像不大适合我。后来我搜索了一下怎样才能成为哺乳指导,结果发现只要成功哺乳一整年并且再完成一些课程就可以了。
从出生到六个月,宝宝所有的营养都来自于母乳或配方奶,因此,在宝宝出生的前六个月,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之外,宝宝不需要摄取其他任何食物,包括水。我生孩子之前就听到有长辈说(甚至现在有些育儿网也这么说),如果是喂奶粉的,两顿之间要喂一点水,其实根本没有必要。母乳和配方奶中都含有94%以上的水分,足够宝宝每天的需求。喂水不仅没有必要,有时是很危险的,喂太多的水会造成宝宝体内的电解质不平衡,反而会因此流失很多水分,甚至导致脱水。有的机构推荐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我也觉得没必要,母乳和配方奶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太早添加辅食反而会引起宝宝过敏,呼吸道疾病的问题。我家宝宝到5个月三周才开始添加辅食,整个添加过程没有任何障碍,断奶的过程也很自然。除了她本身对花生过敏之外,她没有对其他任何食物有抗拒。
我想这是每个新生儿父母都很纠结很想知道的问题。在新生儿出生的前3天,宝宝的胃是很小的,每天长大一点点,3天以后,胃的大小开始稳定,之后你就可能发现宝宝一两个月都不太会改变胃口。
刚刚开始喂母乳的,以吃饱为主,两个小时喂一次,或者饿了就吃。如果宝宝在睡觉,就让她睡着,但每两顿之间不要超过3小时,也就是说即使这时宝宝在睡觉,也最好轻轻把她拍醒提醒她该起床吃奶了。宝宝要吃奶的主要表现有:在睡梦中有吮吸的动作,用手指贴在宝宝的脸颊上,宝宝会自然转向手指的一边(这个动作在三个月左右会慢慢消失),或是咂嘴巴。
刚刚开始宝宝每顿都要睡的,那就睡到几点醒来就几点吃,之后就是她要睡觉之前必须喝奶,不管她是一个小时前吃饱的还是40分钟前吃饱的。吃奶和睡觉的规律,大家可以参考我前一篇睡眠训练里的schedule。我家宝宝算是胃口小的,到现在也不过是120ml~150ml的量,所以我买的大奶瓶统统只能用来存奶,她都不需要。当然我有见过有些小男孩甚至看起来比我家宝宝还小的小姑娘可以夯掉整整250ml的奶,这都正常,宝宝的基因会决定她需要吃多少奶,大人不用担心。
宝宝吃饱了的表现主要有吐奶头,或者直接把脸别过去,亦或是碰到奶头就大哭。宝宝吃饱了,就不用硬塞,即使奶瓶里还有一半的奶。如果宝宝喝完奶还没有饱,表示还要吃,喂母乳的继续喂,喂配方奶的就再准备1~2oz,也就是30~60ml。我家宝宝7个月的时候会自己拿着奶瓶喝奶,不吃了直接把奶瓶扔地上或者还给我,如果她放下奶瓶但是没有扔掉,我就知道她只是在休息。另一个看宝宝有没有吃够奶的标准是数尿布,刚刚出生的宝宝第一天有一张湿尿布,第二天有两张,第三天有三张,此后都是6~8张,添加辅食后渐少,三餐代替奶水之后是4~6张左右。一张湿尿布的标准是60ml~90ml水倒在尿布里的手感(建议新手爸妈都废掉一张尿布来做一下这个实验)。现在有些新生儿的尿布都有蓝线指示,有尿的时候尿布外面会有蓝线,还挺方便的。
如果你的宝宝睡得好,醒着的时候看起来很精神很开心,前几个月每天都有正常增长10~30克体重,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每天都有吃饱。至于有的妈妈问,我是不是为了宝宝能够睡好应该在自己睡觉之前再把她叫起来喂一顿?(我之前就是这种娘,吼吼)答案是不需要。之前在睡眠训练中我也提到过胃里面饱不饱跟睡不睡的着没有关系,胃里太撑还可能影响睡眠。宝宝的儿科医生说,我宁愿我的宝宝睡一个长长的好觉,早上起床正常喝奶,也不愿意她因为休息不好,再加上父母多喂一顿而造成肥胖。宝宝如果能自行一觉到天亮,说明她自身能够很好得调节身体各项指标的平衡,没必要再去影响她。
给宝宝喂奶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姿势,切记不要躺着喂。躺着喂控制不好流量很容易导致宝宝呛到或者奶水通过口腔内部进到耳道里面引发中耳炎。0~3个月的宝宝脖子需要支撑,爸爸妈妈应该让宝宝斜靠在手臂或者身上,用流量最小的奶嘴,先试探性的靠近宝宝的嘴唇,如果宝宝想要吃了,她自己会凑上来咬住奶嘴开始吮吸。
有些奶瓶会标榜自己排气性好,宝宝吃了不会胀气,我问了一圈下来,其实也都差不多。小宝宝一开始每喝30ml左右就应该拍一次奶嗝,拍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在肩膀上垫一块吸水的毛巾,把宝宝稍稍抱过肩膀,让宝宝伏在肩膀上,轻轻拍她的后背。另一种拍法是在一边大腿上垫毛巾,让宝宝坐在你的另一侧大腿上,用虎口托住她的下巴,让她的身体前倾,轻轻拍她的后背。这两种方法我都试过,在宝宝不配合的时候,第二种方法比较有效,爸爸妈妈也比较省力。千万不要等宝宝一瓶奶都灌下去再拍,这个时候往往宝宝已经胀气得很厉害了,她很有可能被你一拍就把之前喝下去的奶都吐出来。如果宝宝把奶嘴吐出来并且不再愿意吸奶,这表示她有可能已经饱了,这时候你可以把她抱起来拍一拍,奶嗝拍掉,再试着让她吸几次(记住不要硬塞哦),如果不吸,这顿奶就算喂完了。
等到宝宝过了3个月之后,她自身的吞咽功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时你就可以减少拍奶的次数了。我家宝宝自己喝奶之后都是自行控制流量,同样的奶瓶小时候需要拍3~4次奶,自己喝以后完全不用拍奶,她有时会自己打个嗝,有时连嗝都没有,换了吸管杯之后更少听到她打奶嗝。
奶嘴的流量也很重要,刚刚出生的小宝宝要用流量最小的奶嘴,由于小宝宝自身的吞咽功能还不完善,用大流量的奶嘴宝宝们很容易呛到。奶嘴的流量可以循序渐进,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小宝宝吃奶很费力,并且常常一吃奶就哭的话,你就可以换大一号流量的奶嘴哦。千万不要在奶嘴上剪口子,这样做不仅不卫生,还控制不好流量一下剪太大。
配方奶大约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已经配好的水奶,常温下就能直接给宝宝喝。第二种是浓缩水奶,顾名思义就是需要按照比例加入水,通常是水奶跟水各一半。第三种就是最常见的奶粉,以前有铝罐装的大桶,最近国内好像很流行找代购买加拿大产的塑料盒装的奶粉,奶粉也是需要按比例兑水才能食用的。这三种配方奶各有千秋,价格上数配好的水奶最贵,奶粉最为经济划算,爸爸妈妈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来选购。
水奶在近几年非常的火,可能是因为在配方上更接近母乳,更适合宝宝们的肠胃,不太容易引起便秘,因此,0~6个月的宝宝如果只喝配方奶的话,可以考虑买水奶。有些牌子的水奶只适合0~6个月的宝宝,有些牌子的水奶则标明是给0~12个月的宝宝喝的,这些爸爸妈妈看清楚就可以了。如果宝宝食欲渐增而爸爸妈妈还是选择喂水奶的话,浓缩水奶似乎比较节省空间。6个月以上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考虑用奶粉(0~6个月也是有专门奶粉的),较之前面两种比较便宜,二来也方便携带。
配方奶在常温下可以储存一个小时左右,水奶跟冲好的奶粉在0~4度的冷藏室里保质期一般是24小时,没有冲淡的浓缩水奶则可以在冰箱中保存48小时,桶装的奶粉保质期是开封后一个月。通常我们不建议冷冻配方奶,以免水油分离。配方奶最好就是随喝随冲,如果要提前冲好,放在冰箱里24小时之内用完也是可以的。如果你要带冲好的配方奶出门,可以在隔热的午饭袋里面放几个冷冻液砖块,这样子两个多小时也是没有问题的。宝宝的爸爸会在这个袋子里面再放一条湿的冷毛巾,他说这样袋子里的温度会更低。另外一小时之内没有喝完的配方奶要全部倒掉,宝宝口腔的细菌很容易通过奶嘴奶瓶进入到剩余的配方奶中,一旦细菌数开始成倍增长,很容易引起宝宝肠胃不适甚至呕吐、腹泻、脱水等等。
冷冻的母乳解冻后也会出现油水分离的现象,甚至会像坏掉的牛奶一样,这都是正常现象,只要在热水里泡一泡,轻轻摇一摇,或者手抓着袋子捏几下就好了,记住千万不要用力摇晃母乳,以免破坏蛋白质的组织。过期的母乳会发出奶制品特有的酸味,所以妈妈们在给宝宝喝之前闻一闻就能知道。
新买的奶具需要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消毒后才可以给宝宝用。消毒的时候你可以煮或者蒸15~20分钟,也有专门用于奶具消毒的机器。
消毒机我没买过,在这里不作讨论。我个人比较喜欢蒸,因为我发现热水煮太久水里面会有一些粉末状的东西黏在奶瓶壁上,我不是太喜欢(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太建议用煮开的自来水冲奶)。第一次消毒过后,之后就只需要用热水和清洁剂洗干净自然风干就可以了。洗奶瓶的时候注意要把瓶子,瓶圈和奶嘴全部分开,每个角落都要仔仔细细洗干净,冲干净。
有很多网站都说其实母乳妈妈没什么特别要忌口的东西,几乎什么都可以吃,我个人认为这个不太对。首先大蒜,洋葱,青葱,韭菜一类妈妈们就应该避免。这些蔬菜不仅味道大影响母乳,还很容易引起宝宝胀气,其他容易引起胀气的蔬菜包括花椰菜,西兰花,各种灯笼椒等等,妈妈们也应该尽量避免。亚洲人大多乳糖不耐受,就是喝牛奶会胀气,拉肚子(我这里说的牛奶是鲜奶,不是国内出售的盒装常温奶)。如果您家里有这种情况,妈妈们应该尽量减少乳制品的摄入。
坚果类是常见的过敏源,坚果类分为Legume(豆类,如花生,宝宝对花生过敏,最近在亚洲人中开始常见起来)和TreeNuts(如杏仁,腰果,核桃一类),如果您家里有比较严重的过敏史或者哮喘,母乳妈妈这些也不能吃。
水果里面的过敏源就比较多了,如草莓,杏子,桃子,芒果,樱桃,牛油果等等。我家宝宝的爸爸对前面提到的带核的水果都有点轻微过敏,去核就要好很多,因此我在确保宝宝吃这些不过敏之前,这些水果也都是忌口的。此外水果里面橙子,橘子,柠檬这些citrus酸性水果,妈妈们最好也不要吃,宝宝肠胃很嫩,酸性水果很容易引起宝宝们腹泻。
主食方面,有些宝宝会对麦子的蛋白质过敏(亚洲人中并不常见),如果您发现吃过面食之后宝宝有任何不适,也应该忌口。鸡蛋的蛋白也是过敏源之一,一岁之内的宝宝不建议添加蛋白,如果家里有蛋白过敏史,妈妈们就只能吃蛋黄啦。另外海鲜类的食品妈妈们也尽量少吃。豆制品过敏最近也很常见,包括豆腐,豆浆,有些宝宝吃了以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胀气和不适,或者是湿疹。
妈妈们不要觉得我在这里危言耸听哦,宝宝哪有这么多好过敏的(买错了网编辑注:可以在医院对宝宝做个过敏原测试)。我想给大家举个例子,宝宝的爸爸告诉我说他以前有个同事家的孩子,白人,从小没有喝过母乳,没有喝过任何配方奶,他是用苹果汁喂养的。我后来想了一下,这个孩子应该是有非常严重的乳糖不耐受和各种过敏,以至于他连妈妈的奶也不能喝(这在宝宝中是非常少见的,当然也有可能他是早产儿,妈妈没奶)。市面上常见的配方奶要么是牛奶为底,要么是豆奶为底,他都不能喝,说明他对豆制品也过敏。这样一来,除了苹果汁稍微安全点儿,好像也没什么他能喝的了,好可怜。不过这个宝宝我见过,现在已经7、8岁了,照样养得很好,活泼可爱,鬼马精灵,所以即使您的宝宝有过敏现象,妈妈也不用担心,挑宝宝喜欢的吃,也可以把宝宝养很好呢。
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妈妈们应该尽量避免吃油腻和辛辣的东西。一来不利于产后恢复身材,二来实在也不健康。我从怀孕开始一直都是多喝水喝汤,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吃瘦肉,多吃好的油脂(鱼类的油脂比家禽类肉类的油脂都要好很多,不必忌讳)。怀孕前我是不介意吃辣的,怀孕后全部忌口,喂母乳更是如此,偶尔嘴馋吃一点,第二天就会发现宝宝嘴角脸上开始有湿疹。所以嗜辣如命的妈妈们,委屈点儿吧。
从下奶的角度来讲,我可以吐槽我自己吃什么都不怎么下奶么。我婆婆在的时候天天各种汤类的给我灌,从来不见有效。后来我自己用吸奶器的时候也是猛灌水,下的不多,只是明显感觉奶下得顺畅一点。国外的妈妈说喝燕麦粥可以帮助下奶,我也吃,天天吃,不管用。也有人说无醇黑啤酒喝了涨奶,喝了,不管用。各种标榜增加奶量的全天然胶囊,茶类我也吃过,统统不管用。等我全部试下来,宝宝已经不吃我的奶了,所以我就不勉强了,爱吃啥吃点,每天多喝水,吃的精细点儿。反正我吃啥宝宝就能吃到啥,我吃得好,宝宝必定也吃的好。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说,饭桌上不要讲洗手间里才会发生的事情。可是新爸新妈,请做好准备面对现实,有了宝宝之后你们会发现宝宝的便便将成为你们最最关心的事情,包括它的颜色、气味、形态,以及频率和次数,哪怕你们当时在吃饭。我和我的另一个刚当上妈妈的朋友都一致认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每天跟宝宝的便便较劲,也没想过自己可以脸不变色心不跳在饭桌上跟孩子她爸讨论大便这件事情。
刚刚出生2~3天的宝宝会排出一些异物,这时候的便便叫做Meconium(胎粪)。Meconium一般呈黑绿色,看起来黏黏的有点像机油,没什么味道。排泄胎粪对于新生儿来说至关重要,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排出胎粪一来表示宝宝有吃到奶,第二可以降低黄疸高的几率。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吃够,所以前两天不怎么拉,黄疸偏高,后来补过水奶之后一天拉了5~6次,黄疸马上就下去了,一切也都正常了。
等宝宝的胎粪全部拉出来以后,便便的颜色就会渐渐变淡。母乳宝宝的便便一般是亮黄色,软软的,很稀;水奶宝宝的便便是咖啡色的,也非常软。如果你的宝宝是奶粉喂养的,她的便便就会稍微硬一点,不过也只是像花生酱那样的,呈淡黄色。有些宝宝需要在母乳中补充一些铁质,这时候宝宝的便便就会变成黑黑的,这都属于正常。4~6个月之内只喝奶的宝宝的便便是很软的,不会成形。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岁之内便便都不太会变硬。如果你发现宝宝的便便像小鹅卵石,那么一定要注意了,这说明宝宝对奶水中的一些成分有过敏或者不消化的情况,爸爸妈妈这时应该联系宝宝的儿科医生,医生或许会建议给宝宝添加一点西梅汁来缓解宝宝的便秘。添加辅食以后,宝宝的便便颜色跟气味马上就会有变化,哪怕只是很少一点点米糊或者水果糊。
一开始的一两个月宝宝们拉便便的频率会很高,宝宝几乎是每顿吃奶的前后必须得拉。两三个月以后母乳宝宝的便便次数很少,一两天甚至一个星期不拉也都属于正常现象。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最好一天要拉一次。添加辅食后宝宝们也最好每天排便。如果宝宝出现三天没有排便的情况,爸爸妈妈就要考虑是不是有便秘的现象。我这个时候通常会给宝宝喂一点西梅汁兑一点儿水,或者是一天两三顿鸭梨糊糊。英文里面所有P字母开头的水果都有通便的作用,比如Peach桃子、Pear梨、prune西梅、plum李子。西梅李子偏酸性,有些孩子对桃子过敏,我最喜欢用的还是梨。甜甜的宝宝也喜欢。
由于光喝奶水的宝宝的便便非常稀,特别是母乳宝宝,有时很难判断宝宝是不是拉稀了。如果你发现宝宝的便便次数比平时明显多,每次都很稀,发酸味,有时带喷射状并且经常从后背的纸尿裤里漏出来,那么你的宝宝有可能拉肚子了。造成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种,有可能是宝宝对母乳或配方奶中的某种蛋白质或糖分不消化,可能是受凉,也有可能是暂时性的肠胃不适。如果24小时内宝宝的拉稀没有好转,爸爸妈妈最好联系一下医生。拉肚子最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注意给宝宝补充电解质。6个月以内宝宝不建议喂水,一旦发现宝宝有轻微的脱水现象(6~8小时没尿为轻微脱水,8~12小时没尿需要送急诊打点滴),爸爸妈妈应该把喂奶次数提高,奶量减少,比如半个小时喂一次,或者一个小时喂一次。药店有售专门用于儿科的生理盐水也可以存着以备不时之需。
我家宝宝从两个多月开始到4个多月,一直都断断续续得拉肚子,喝母乳就拉得厉害,一喝配方奶就好转。我一直都是把着凉了这个因素排除在外的,医生也找不出原因,只说可能是暂时性的食物过敏。有好几次家里人都劝我把母乳完全断掉,我都舍不得,存下来一些母乳,也倒掉好多(现在想想真是肉痛)。4个多月以后天气开始转暖,宝宝立马就好了,喝了之前存下来的母乳也一点问题都没有。回想起来,宝宝睡觉的时候应该是很暖的,可能是醒着的时候穿得不够(她受凉的症状并不明显,手脚不太凉,也不常打喷嚏,就是老打嗝,有点吐奶,医生护士都跟我说这很正常,不必在意),才导致她拉肚子。至于为什么喝母乳就拉,喝配方奶就好转我也不是太清楚,大概是奶粉本来有点上火,正好缓解了拉稀的症状。
无论是选择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或是像我这样把母乳吸出来添加配方奶混合喂养,妈妈们都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母乳喂养对很多妈妈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实在无法坚持,也不必勉强,毕竟最重要的是宝宝和妈妈的身体健康。如果因为母乳喂养搞得妈妈们心烦难过,休息不好,宝宝也会照顾得不周到。有快乐的妈妈,才会有快乐的宝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