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的会计准则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存货的会计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准则的框架的比较

二、范围的比较

我国《存货准则》指出:本准则不涉及因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IAS2指出:本准则不涉及在建工程,工具,诸如牲畜、农产品之类的存货。

二者比较可知,我国《存货准则》包含了金融工具有货的,而IAS2则包括了企业合共中取得的存货的价值确认问题。由此可见,二者各有利弊,应该相互借鉴。

三、关于术语定义的比较

(一)存货我国《存货准则》对存货的定义为: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IAS2对存货的定义为:

1、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为销售而持有的资产;

2、为这种销售而处在生产过程中的资产;

3、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需要消耗的以材料和物料形式存在的资产。

我国《存货准则》没有明确指出存货这个定义的内涵,而是列举描述了存货的具体存在形式,即产成品、商品、在产品等。作为术语定义,这显然不够严谨,但有利于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对该准则的理解,同时也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保持一致。我国《存货准则》还指出了存货确认的两个条件:一是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存货确认条件的实质是规定了存货必须是资产这一原则,也就是说我国《存货准则》通过规定存货确认原则的,在上完善了存货定义的不足。IAS2没有存货确认原则的。

IAS2对可变现净值是这样规范的:可变现净值是在一般经营过程中的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成本、减去为销售估计所需要用后的净额。

四、计量的比较

(一)初始计量我国《存货准则》将存货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规定初始计量应当以其成本入账,期末计量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即存货入账价值的基础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而期末计价采用谨慎原则为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修正。

IAS2对存货的计量没有区分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一律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笔者认为,初始计量同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就低法计量为宜,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前后计量方法的一致性,便于企业内部的纵向比较;而且采用孰低法进行初始计量,能够更谨慎地估计存货入账价值。但由于可变现净值更多的需要主观估计,估计结果也难以验证,作为存货的计量标准容易变成操纵利润的工具;所以存货准则应相应地规范可变现净值的估计方法,并对此加以披露。

(二)采购成本我国《存货准则》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

IAS2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由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企业随后从税务当局获得的退税除外)以及可以直接归属于购买制成品、材料和劳务的运输费、手续费和其他费用所组成。商业折扣、回扣和其他类似的项目,可以在确定采购成本时扣除。

关于采购成本的一般规定,两者没有明显区别。IAS2第九条规定:采购成本可能还包括汇兑损益,而我国《存货准则》不允许将汇兑损益计入存货成本。随着我国加入WTO,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汇兑损益的处理也就日益重要。准则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建议我国在《存货准则》中对汇兑损益进行规范。

IAS2对存货的采购成本中涉及的现金折扣采用净价法,而我国则采用总价法,两种的选择对最终企业的利润的是相同的,只是总价法更重视谨慎原则的。

(三)加工成本我国《存货准则》对于存货的加工成本定义为: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我国《存货准则》只狭义的从自制材料、自制产品出发规范存货的加工成本,漏掉了委托加工物资之类存货成本的构成情况。这必然会造成我国一些企业在委托外单位进行物资加工时,没有核算依据的现象。

而IAS2对“加工成本”的定义相对全面,“加工成本是指那些赊购货成本之外的与使得存货达到现实位置和状态有关的成本。”该定义不仅概括了企业自制的材料加工成本、企业自己生产产品的加工成本,也概括了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成本。

(四)其他成本我国《存货准则》规定:其他成本是指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指存货达到场所和状态所以发生的其他支出,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等。

IAS2规定:其他成本是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过程中发生时,才能列入存货的成本之中。IAS2第十五条规定:在有限制的情况下,借款费用可以包括在存货成本之中。此处的存货是指需要较长准备期才能将其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五)存货成本确定方法选择恰当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于真实地反映存货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存货准则》中规定: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企业可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IAS2对于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允许企业采用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以及后进先出法。

可以看出,二者在成本确定方法上,都给予了较大的空间,有利于不同类型企业对准则的使用。

(六)存货费用的确定IAS2关于存货费用的确定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规定了存货成本应在何时确认为费用。二是规定了特殊情形下存货费用的确认,三是规定了费用内容还应包括存货成本减至可变现净值的差额,以及所有存货的损失也应该在当期确认为费用。我国《存货准则》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指出了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所以相对而言,我国《存货准则》在这部分规范的更加详细。

一般来说,存货的计量应包括对价值和实物数量两方面的计量。而IAS2和我国《存货准则》都没有关于存货实物数量计量的方法,也没有指明存货数量是应该采用永续盘存制法还是实地盘存法。

五、信息披露的比较

我国企业《存货准则》将存货披露的信息概括为九项内容。其中:

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类存货的当期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及总额;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依据;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所采用的账面价值;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与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确定的发出存货的成本的差异。上述几点与IAS2有关披露内容表达尽管不同,但意思却是一致的。

关键词:新准则存货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39项企业会计准。全面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主要目的之一是规范和控制对利润的人为操纵,夯实经营业绩,提高盈利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体系相对于旧会计准则体系在多个方面对存货产生影响。

一、对存货入账价值的影响

按新准则的要求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一)、对购入存货价值的影响

(二)、自制存货成本的影响

自制存货的成本主要指的是需加工的材料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其他成本包括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部分费用不能计人存货成本而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包括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不能归属于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如存货后续的修理支出。在新准则中明确规定了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因为这些费用的发生无助于存货达到场所和状态。

(三)、对投资者投入存货成本的影响

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确认不同。新存货准则第11条规定,“投资者投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旧存货准则第13条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确定”。通过新旧存货准则对比可以看出,新存货准则对投资者投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公允价值确定,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而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本次修订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由此产生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①避免了对投资者投入存货成本的人为操纵,避免了存货资产的不实,便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可靠的存货资产价值;②目前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公允价值的确定仍是一个难题。新存货准则并未具体规定如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存货的公允价值究竟该如何确定的问题,因此如果不在今后颁布的操作指南中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的话,企业对存货资产价值的操纵问题仍不可避免。

二、对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除对存货的入账价值产生影响外,对存货发出计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看,新准则下,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对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原用“后进先出”法,这对存货量较多,周转率较低的配件,若存货价格下跌,在存货核算法改变后,其成本支出可能加大,从而造成政策性超支,对单位的经营目标业绩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存货期末计价的影响新准则规定

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就低计量。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的成本低于其可变现净值的,按其成本计量,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但原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应按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范围内转回。

在本例中,能够证明A型配件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甲物资供应段与乙站段签订的有关销售合同,市场销售价格资料,账簿记录和甲物资供应段业务科提供的有关费用的资料等。根据该销售合同规定,库存的20台A型配件的销售价格全部由销售合同约定。在这种情况下,A型配件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24万元/台为基础确定。A的可变现净值=24×20-0.12×20=480-2.4=477.6(万元)低于成本480万元,应按其差额2.4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以前没有提过),如果上期已经计提了2.6万,那么本期又应该冲减回0.2万元的跌价准备。而这些在原来的准则中并没有这么规范过。

新准则的颁布在多个方面对铁路运输企业存货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势必对铁路的资产、利润等一系列会计指标产生影响,会计人员只有认真理解准则的精神要旨,才能更好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海波刘学华宋胜菊新编财务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存货计价;蝴蝶效应

存货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大多数企业占有一席之地。资产负债表中“花样”最多的科目非它莫属。存货核算既影响企业资产结构、成本费用、盈利水平等数据,也影响流动比率、净利润率、存货周转率等重要的财务指标,最终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客观评价产生影响。因此,存货计价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将这种影响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新会计准则下存货计价变动的内容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将存货定义修正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并规定了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企业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这与我国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相比,有两点主要差别。

(一)禁止了“后进先出法”的使用

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是指在存货的流动中计算销售和耗费的存货成本时,以最后收进存货成本作为最先付出存货成本的原则,依次类推,用对确定本期付出存货成本总额的方法。新准则禁止了其使用。

(二)扩大了存货成本的核算范围

二、新会计准则下存货计价变动的原因

(一)禁止“后进先出法”的原因

1、国际趋同。美国会计研究公报第43号对后进先出法的使用明确要求在报表注释中予以说明,英国标准会计事务公告第9条也规定企业如果采用后进先出法,董事应承担特殊责任。另外,法国、日本对后进先出法的使用也都做出了限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为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实现国际趋同,便紧随其后,禁止了“后进先出法”的使用。

2、减少利润操纵。后进先出法计算销售成本反映了最近的购买成本,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减少了企业利润,从而减少了税收。这种方法给企业操纵利润带来可乘之机,易造成经营成果的扭曲。

(二)扩大存货成本核算范围的原因

1、成本构成合理化。哪些耗费可纳入“存货成本”呢?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RB第43号公告认为“正常性”标准可作为接受的基础。笔者认为,一切使存货处于销售的合适状态前所发生的正常成本均应列入存货成本。显然,商品流通企业的运输和装卸等费用对于商品达到出售状态来说是必须的,而采购人员的工资等间接费用也不应排除在外,否则会造成存货成本的低估。

2、应对国际市场反倾销。成本构成不合理是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软肋,因为成本的少计直接影响到正常价值的计算和反倾销幅度的裁定。应对反倾销的第一步便是好好“反省”自己,从源头上将成本构成合理化。

三、新会计准则下存货计价变动的影响——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存货计价极大地影响到企业财务,企业财务影响继而波及整个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影响又会蔓延到全世界,以至于中国会计准则关于存货计价的变动甚至会有世界性的影响。

(一)禁止“后进先出法”降低国内资产流失风险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企业通过资产负债表向公众披露存货价值。采用“后进先出法”为发出存货计价时,在物价平稳走高的局势下,若企业销售早期的存货,却用今日的价格计算发出成本,则会导致本期费用虚增,利润虚减,与此同时,资产负债表上存货的账面价值却会减少。这就加大了企业资产被低估的可能性。

在企业并购日趋频繁和国际化的今天,取消“后进先出”的存货计价方法无疑降低了国内资产流失的风险,保护了企业资产安全,有利于人民财富的积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禁止“后进先出法”税收增加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经济平稳发展

2、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政府税收的增加充裕了财政,这样,它就能更灵活地在现阶段实施宏观调控,平衡供求关系,优化产业结构,抑制过度投资等。

3、加快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把大刀”,这“两把大刀”运用得好,经济的发展将会更加平稳,人民生活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

(三)扩大成本核算范围应对反倾销拓宽国际市场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M].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3.

[2]会计准则研究组.最新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M].大连出版社,2006,3.

[3]孙国亮.《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的改进与我国存货准则的比较及借鉴意义[J].财经界,2006.4.

作者简介:

丁棠丽(1991—),女,江苏南通人,现就读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关键词:会计准则差异比较

一、新旧准则的差异比较

(一)总则规定的不适用范围。旧准则规定的不适用范围为:1.建造合同形成的存货的在建工程;2: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3.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4.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初始计量。而新准则总则规定的不适用范围为:1.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一生物资产》。2.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一建造合同》。这表明新准则总则的规定其存货准则的适用范围更大了。

(三)存货披露方面。新的会计准则只是规定在附注中应披露的内容。旧准则在披露这个部分中除了规范附注中应披露的内容外,还包括了在财务报表中应披露的内容。

二、新准则的主要特点

(一)从形式和语言来看,新准则对语言的运用,更为简洁明了。从第一章总则到第四章披露,与其他的会计准则相得益彰,避免了各章中相同内容的重复。

(二)从内容上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体现了较为典型的原则性导向。新准则对存货加工成本中的制造费用、联产品等的分配方法没有具体的规定列举定,而旧准则对可选用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2.突出的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跨国公司,为了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新准则的制定大量的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如新准则对存货发出成本的规定,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使用;以及存货中以其他方式取得存货成本的确定运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些都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是相一致的。

3.压缩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新存货会计准则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粉饰经营业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新准则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

(一)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变化的经济影响。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这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会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有专业人士提到,目前上市公司中采取后进先出法核算存货的比例相当小,因此这一变动的影响面也不会太大。

(二)一些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可资本化的经济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应当予以资本化。新准则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此规定处理。这就意味着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存货核算;比较

一、新旧存货准则差异分析

(一)存货入账价值的差异

按新存货准则的要求,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购入存货价值的差异

2.存货生产成本的差异

新存货准则中明确规定了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同时新准则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应当予以资本化。这就意味着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飞机等生产周期较长且用于出售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而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3.投资者投入存货成本的差异

新存货准则与旧存货准则相比,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确认方法不同。旧准则中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照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入账。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即若合同或协议规定的价值不公允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存货的成本。

(二)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差异

(三)存贷期末计价的差异

(四)存货核算范围的差异

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收获时农产品的成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旧准则没有明确规定。

(五)存货核算有关会计科目的变化

除前面所提到的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和“存货跌价准备”对应的科目从“管理费用”变为“资产减值损失”外,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的科目从“物资采购”恢复为原来的“材料采购”,与存货购进、销售有关的“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目合并成了“应交税费”科目,其核算范围较以前变大,内容也多。

二、新旧存货准则的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会计账务处理,下面笔者就新旧存货准则的实例进行比较分析。

(一)购入存货价值的差异实例

某商业企业购入甲商品一批,专用发票列明商品价款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发生运杂费0.1万元,款以银行存款支付,商品验收入库。该批商品零售价12万元。

旧准则条件下账务处理:

借:库存商品120000

营业费用93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70(17000

+1000х7%)

贷:商品进销差价20000

银行存款118000

新准则条件下账务处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70(17000+1000

х7%)

贷:商品进销差价19070

(二)存货生产成本的差异实例

某企业生产某种大型设备,200年7月1日向银行借入1年期的流动资金500万元,年利率为6%。按月计提利息、季末支付利息时作账务处理。

7月末预提借款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25000

贷:预提费用25000

8月末预提借款利息时账务处理同上。

9月末以银行存款支付本季度利息75000元。

借:预提费用50000

财务费用25000

贷:银行存款75000

借:生产成本25000

贷:应付利息25000

应付利息50000

(三)投资者投入存货成本的差异实例

某企业收到甲公司按投资合同约定作为资本投入的原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1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由于受市场的影响,某企业在收到该批材料时,价值已上涨为1100万元。

借:原材料10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0

贷:实收资本10170000

借:原材料1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7000

贷:实收资本11187000

(四)存货期末计价的差异实例

2007年12月31日某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由于市场价格下跌,预计可变现净值为950万元,应计提存货的跌价准备50万元。

借:管理费用50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500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500000

假定: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存货的账面价值仍为1000万元,该批存货市场价格有所上涨,预计可变现净值为980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300000

贷:管理费用30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300000

2009年1月10日该批存货按980万元销售,增值税税额为166.6万元,销售款收到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1146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8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666000

结转已销存货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000

同时

借:存货跌价准备200000

贷:管理费用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666000

结转已销存货成本及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200000

(五)生物资产核算的差异实例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第四条规定,收获后的农产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二条规定,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例如,某公司存栏待售的生猪20头,生产成本40000元,售价50000元。

借:农产品40000

贷:农业生产成本40000

借:库存商品50000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40000

商品进销差价10000

购入种子、饲料、肥料、农药等核算差异实例,如某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生猪育肥饲料10000元,饲料验收入库。

购入时:

借:农用材料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领用时:

借:农业生产成本10000

贷:农用材料10000

借:原材料10000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10000

贷:原材料10000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产品核算差异实例

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施工完毕,根据开发产品验收交接凭证,结转开发产品实际成本1000万元。

借:开发产品10000000

贷:开发成本10000000

借:库存商品10000000

贷:生产成本10000000

结转已销开发产品成本时,旧准则条件下账务处理:

借:经营成本

贷:开发产品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三、新存货准则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旧准则规定的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人为可操纵性很大,容易造成存货资产不实,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采用公允价值确定,避免了人为操纵性,保证了存货资产的真实性。

新准则防止了利用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法的变化,多计提或者少计提费用,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

存货发出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在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若存货价格下跌,会计报表提供的利润就是虚假而不真实的,对公司业绩评价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存货.2006.8.

[2]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会[2004]5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6.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

[6]余长春.《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实务导读》(第1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

[7]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研究组,编著.《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5.

关键词:存货;存货准则;比较

一新旧准则的比较分析

(一)总体评价

1结构层次更为简洁和明晰。将原来本属于计量范畴的内容(包括:初始计量、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等)单列并入“计量”一章进行阐述,相较于旧准则,新准则各部分间关系更为明晰紧凑。且在其中强调依据基本准则制定存货准则,突出了基本准则的核心地位。。

2内容体现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高度趋同。这包括修正了存货的定义(存货的“为出售”这一特征得到加强)、不再将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计算单列、改革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等。

(二)具体比较

1框架比较。旧准则包括引言、定义、确认、初始计量、披露、附则等13项。新准则只包括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四章。较之于旧的会计准则,层次更为简洁明了。主要变化在于将关于存货成本计量的内容(包括:初始计量、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等)统一归入并入“计量”一章进行阐述。这一结构上的调整,使新准则整体框架更为紧凑明了。

2关于准则适用范围:旧准则排除了四项不适用存货准则的内容::(1)因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2)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3)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4)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新准则只排除了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在建工程两项内容,新准则适用范围更广。《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明确表示收获的农产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新存货准则规范的存货范围更为广泛。

3主要变化内容:基本上新准则只对旧准则进行内容和结构上的调整和梳理,在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一些主要大的变化有:

2〉对存货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新准则不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平均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从理论上讲,先进先出法更能体现存货成本流和实物流的一致性。且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再改用其他方法时,在中国可以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宏观环境下,对企业的影响一般不会太大。但对一些特定企业,特别是存货较多、周转率低的公司,短期内还是会出现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的。新准则此点改革意在减少存货计价方法的可选择性,降低依据存货计价方法调节利润的弹性。

3〉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确认方法不同。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即应当按公允价值来确定存货的成本。而原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确定的价值确定。原准则对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人为可操纵性很强,容易造成存货资产不实。

5〉新准则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新准则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时,应当予以资本化。这便意味着允许为生产大型机器设备、船舶等生产周期较长且用于出售的资产所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资本化,计入存货价值,也不再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7〉剔除了一些特殊业务方式下取得存货成本计量问题的说明。主要包括非货币易存货的计量、投资者投入存货的计量、债务重组下存货的计量以及捐赠取得存货成本的却等内容。

8〉在披露这一章节,取消了两方面的披露:①采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与其他方法的差异;②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这项主要是为了适应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改革而作出的相应修改。

二存货准则的国际比较

2存货的范围。IAS2明确指出,存货不包括在建工程、金融工具、牲畜、农林产品、矿产品。我国只排除了在建工程、消耗性生物资产。将收获的农产品、金融工具(期货、自营证券等)均包括存货准则规制范围内,排除范围较窄。同时,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颁布的会计研究公报第43号(ARB43)明确指出存货只包括有形资产,我国存货准则将提供的劳务(如运输)亦归并入存货成本中,这与英国、澳大利亚相同——存货成本中包括无形的劳务。我国规定的存货范围较为广。

3存货的定义以及确认。较之于IAS2对存货的定义,我国对存货的定义采用的是一种列举方式,侧重于实物描述。而IAS2则更加突出存货的资产内涵。[②]

4存货的计量。

1〉存货的初始计量。我国规定存货的初始计量应该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原则的核心。英国SSAP9和美国ARB43与我国的规定基本一致。其中ARB43还区分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IAS2没有关于初始计量的规定,IAS2要求存货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计量。相比较而言,IAS2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能保持存货计价方式的一贯性,但存货计量分别为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的不同计量基础,更能真实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

2〉存货初始成本的内容。IAS2、SSAP9、我国关于存货的成本均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其他成本。从采购成本看,对现金折扣的处理,IAS2和SSAP9均表示应从中扣除(净价法),我国则未有扣除折扣(总价法)。理论上讲,净价法下确定的采购成本更为真实,总价法会使采购成本偏高。(我国考虑在于采用现金折扣不普遍和简便易行)。除此之外,IAS2还将以外币标价的存货产生的汇兑损益和借款费用包含于采购成本中,SSAP9亦规定借款费用在有限情况下应计入成本中,我国均未有规定,对借款费用资本化或费用化均有规定,但明确不计入存货成本。可见,我国规定较为规范,口径一致,便于管理。

对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各国准则基本一致。但IAS2将间接生产费用分为固定间接生产费用和变动间接生产费用(SSAP9与之类似)。从内容上看,IAS2对间接生产费用的定义,比我国存货准则中关于制造费用的内容要广泛。

3〉存货的期末计量。当存货因毁损、变质、价格水平变动或者其他原因使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影响时,IAS2、SSAP9、ARB43及AASB-102均规定了存货应按成本与可选择价值孰低计价。IAS2、SSAP9、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制定的AASB-102[③]对可选择价值均采用可变现净值做可选择价值。但美国ARB43将可选择价值定义为重置成本,同时规定其金额不得高于可变现净值,亦不得低于可变现净值减去正常毛利后的余额。相比而言,美国的规定更为严格,且有一个界定的范围,可防止高估或者低估存货。

对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问题上,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澳大利亚、英国等)均规定以个别项目或者按项目确定为基础,只有按个别或项目不可行时,才按类别或组进行处理。我国情况与之基本一致。

在存货跌价准备冲回问题上,我国新准则明确规定计提的跌价准备不在允许转回,这与美国一致。而IAS2规定,在初始计量的每一个期间,均应对可变现净值重新估价。如果以前使存货减记至低于成本的条件不复存在,减记的金额应该予以恢复,新的帐面余额应为成本与修正的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者。这一点差异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

5存货的披露。IAS2对于存货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做了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一般情况下应披露的六项内容,包括计量存货采用的会计政策、存货的帐面总金额和各类存货的帐面金额、以可变现净值反映的帐面余额、当期确认为收益的存货减记的转回额、导致存货减记转回的情况和事项、作为债务担保的存货的帐面价值;二是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和收入相对应的当期经营成本。我国规定了四方面的内容,只是和国际会计准则表达表述上不一致,意思基本一致。AASB-102与我国相较,最大的区别在于需要披露低于销售成本的存货的公允价值总额。(我国没有此项规定)SSAP9对存货披露的规定较为简单,但是明确规定若存货成本中包括借款利息则应加以披露。新晨

三结束语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2[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公允价值;后进先出法;资本化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变革的地方很多,这里仅就新旧准则《存货》计量的差异作一比较。

一、新旧准则《存货》计量的差异

(一)存货计量属性的差异

(二)存货初始计量的主要差异

(三)存货后续计量的主要差异

相对于旧准则,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这是这次会计制度修订的亮点之一,主要是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另外,新准则增加了“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的规定。

二、新准则《存货》计量的变革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特定的经济状态下,市场对存货的定价,它是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具有信息及时、充分、客观可比、全面反映管理层决策水平等特性。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对存货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可以及时、真实地反映企业存货的价值变化,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

(二)存货初始成本计量的改变更符合配比原则

其二,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制造轮船、大型机器设备等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将借款费用资本化,即计入存货成本中。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更具合理性,为建造这些大型设备所借款项而发生的利息费用,与商品流通企业为取得存货而发生的采购费用类似,也是企业为获得某项资产而发生的费用,根据配比原则应当计入其成本中,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收益和资产。

(三)存货后续计量提高了资产负债表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新准则《存货》计量的不足

(一)公允价值计量缺乏客观标准

(二)存货初始计量为企业调控利润提供了空间

新存货准则允许商品流通企业选择将存货采购费用计入存货成本,上市公司可以利用新存货准则来调节当期利润。当企业需要调增当期利润时,就可以选择把一部分采购费用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从而使当期利润增加;当企业需要调减当期利润时,可以将采购费用计入营业费用中,从而冲减当期利润。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使存货成本缺乏可比性

(四)存货后续计量降低了进货成本与现在的收入配比性

“后进先出法”是以最近的进货成本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得出的利润就较为准确。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时期,以后进先出法计量存货成本,计算当期销售利润更能反映出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排除因物价上涨而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总之,新会计准则《存货》在内容、形式、观念上更接近国际会计准则,这符合中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金融、资本市场飞速发展,这一切都要求中国的会计准则要与国际趋同、应符合决策有用观。当然,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然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却不能否定它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l日.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税务管理;筹划

1以债务重组的方式确定存货入账金额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

2新旧准则下以非货币易方式确定存货入账金额对企业税务的影响

3以企业加工制造的方式确定存货入账金额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推行,对企业税务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确定存货入账金额方面就可以看出,所以这就要求企业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在会计核算上要更加精准,保证在递交税务机关时,保证企业能够依法缴纳税费。通过新会计准则,防止企业少交所得税,有利于提高企业税务的管理。

[1]张爱明.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风险影响浅谈[J].经营管理者,2013,32:25.

[2]王学军,董继华.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4,11:201-203.

[3]张玉霞.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14,25:39.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

一、会计准则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

会计准则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会计规范,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交易的适度调节来修正财务报告,以期达到平滑利润、稳定股价以及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而企业盈余管理是对企业会计报告中盈余信息合法合规的管理行为,所以说会计准则是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不完全性、独立审计的不完善性等是盈余管理存在的前提条件。会计准则既对企业盈余管理起着防范与制约的作用,又会被企业所利用,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甚至是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合法的操作空间。

二、对新会计准则的定性分析

为了说明盈余管理受到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则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新会计准则的哪些变化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因此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定性分析如下: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化。在新会计准则中,存货的计价方式只有三种: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这使得上市公司无法滥用存货计价方式的转变来操控利润。

(二)债务重组的变化。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增加了三点变动使得债务重组更为谨慎,如缩小可以债务重组的企业范围等。但另一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值得怀疑,一直存在的债务重组为了避税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等。

(三)开发费用的变化。在新会计准则里,研究和开发这两个过程被分开看待,其支出也分别被计入不同的会计项。但在实际操作中,研究和开发两阶段的分界线难以判断。因此,上市公司仍然可以通过对这两阶段的主观划分调节当期收入,从而对业绩和盈余进行操控。

三、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的新空间

会计准则修改的目的是使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济实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盈余管理的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新空间。

(一)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范围,存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资产、金融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均应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相应的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对于存货、应收账款和金融工具等减值准备仍可以继续计提并转回,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转回调节年度利润,从而可能成为资产减值准备中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

(二)利用债务重组或非货币易进行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中的债务重组交易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非货币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这对公司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当前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惯例,债权人一般都会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偿债能力做出一定让步,如此一来上市公司都将获得收益。对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新会计准则意味着一旦公司获得债务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以极大提高每股盈余。

(三)利用研发支出的部分资本化规定进行盈余管理

新的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其中研究阶段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支出如符合条件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因此,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减少摊销年限和加速摊销来提高公司的利润,或者以相反的手法来降低利润,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新空间。

[1]PaulM.Healy,JamesM.Wahlen.AREVIEWOFTHEEARNINGSMANAGEMENTLITTERATUREANDITSIMPLICATIONSFORSTANDARDSETTING[J].1998,11

[2]DanielA.Cohen,PaulZarowin.Accrual-BasedandRealearningsManagementActivitiesaroundSeasonedEquityOfferings[J].2008,1

[3]勇小芹.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市场论坛,2010,01

[4]程志军.浅谈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5]王虹静.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现代会计,2010,05

[6]李晓芳.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策略[J].财会研究,2009,12

[7]刘志新,夏倩.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10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影响;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3日

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取代了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方法上具有小企业自身的特色,简化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小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影响

本部分从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利润、信息披露、税务、报表等方面,具体分析准则对小企业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面。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操纵企业利润,是我国一些企业经常使用的手段。在赢利较大的年度,企业为了隐瞒利润,就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在赢利较少的年度,企业为虚增利润,又将原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冲回,以减少当年费用,增加当年利润。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便不得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企业无法再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手段进行利润操纵。

(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方面。当存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时期,企业若要减少当期利润,则采用“后进先出法”,用材料的高价格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即使当期的成本费用上升;企业若要增加当期利润,则采用“先进先出法”,用材料的低价格来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即使当期的成本费用下降。当存货价格处于持续下降时期,企业同样可以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调节当期成本费用和利润水平。在新存货准则规定不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后,企业不能再使用变更存货发出计量的方法来调节当期的成本费用和利润水平,使企业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反映的都是实际历史成本,无法再进行人为调节。

2、扩大了利润操纵空间

(1)新准则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这将对生产周期较长、发出存货一直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的企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由于存货较多、存货周转率较低,如果不采用“后进先出法”而改用其他计价方法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在短期内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2)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都被计入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房地产的升值与否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由于近几年房地产升值的速度较快,一旦企业将计量模式由历史成本改为公允价值,早期购入的投资性房产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由于不再计提折旧,企业利润也会相应提高。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处理后,不能正确的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影响小企业的正确决策,导致企业分期损益的差异,对小企业当期或未来的业绩有所影响,不利于小企业的正确决策。

首先,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会影响企业业绩。《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可以不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如果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了减值,就会因未计提减值而造成本期业绩提高。但是,从长期来看,固定资产仍要按历史成本计提折旧,无形资产也要按历史成本进行摊销,却会导致企业未来业绩减少。

其次,关于专门借款利息的规定会影响企业业绩。《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专门借款发生的借款利息金额不与资本支出挂钩。这可能会导致企业资本化金额增加,进而多计固定资产价值,少计当期费用。但从长远看,将来会多计折旧,增加成本,减少利润。

再次,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规定影响企业分期业绩。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核算时,《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再单独核算股权投资差额,不对该差额进行摊销,因此当出现出资额小于其在受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所占份额时,就会减少投资期间前面时期的投资收益,但转让投资时,又会因账面投资成本较大而使转让投资的收益减少或损失而增大。

THE END
1.管理咨询师考试每日一练(2024/11/18)考试试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一般不能作为成本项目的是()。 A.直接人工B、制造费用C、废品损失D、外购燃料、动力 点击查看答案 【单选题】在总体环境分析中,企业所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周期、基础设施状况、居民消费倾向和消费模式等因素,属于( )。 A.人口因素和全球环境因素 B.经济环境因素 C.政治、政策...https://www.netkao.com/guanli/Artle/20241118/246667112520.html
2.会计师事务所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完成的工作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完成的工作包括( )。 题目:会计师事务所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完成的工作包括( )。 A. 了解和评价客户的诚信 B. 编制审计计划 C. 评价自身是否具备执行业务的能力以及对职业道德要求的遵守 D. 就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商定 答案:评论后可见此内容...http://fm210.cn/read/960825.html
3.高级企业培训师(一级):人员素质测评考试答案(最新版)8、单项选择题 观察法是由有经验的人通过()观察方法,记录被观察者某一时期的工作内容、原因和方法而不干扰其工作的活动。 A.直接 B.间接 C.记时 D.记件 点击查看答案 9、单项选择题 “二八法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在企业员工潜能开发中的具体运用。 A.唯物主义理论 B.重点论和两点论 C.历史价值观 D...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5/4525216.html
4.在反倾销调查程序中,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不包括()A正常贸易过程中...在反倾销调查程序中,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不包括() A 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 B 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国国内销售价格 C 结构价格 D 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对第三国出口的价格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正常价值有下述几种计算方法: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对第三国出口价格和推定价格(也称结构价格...https://m.guangzhou.huatu.com/tiku/3698298.html
5.反倾销实体法研究石怀方律师文集西方各国反倾销国内法,如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普遍根据涉讼产品来自不同经济性质国家,即将产品出口国划分为市场经济国家(market economy country)和非市场经济国家(non-market economy country)分别规定了不同的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关于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的特殊反倾销制度,本文将在第四章论述。 https://china.findlaw.cn/lawyers/article/d115152.html
6.2022年对正常价值确定方法的思考---从中国面临问题的角度 012027046 刘军 [内容概要] 根据gatt1994第6条,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有三种: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出口国向第三国的出口价格;结构价格,但前提是出口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由于中国被欧美国家认为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只是处在向完全的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从而实行替代国制度和生产要素价值法。这种制度在...https://m.taodocs.com/p-622985292.html
7.山东省价格鉴证操作规范相关政策将价格鉴证标的与在基准日近期有过交易的类似物品进行比较,对这些类似物品的已知价格作适当的修正,以此测算价格鉴证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又名市价法。 2.16 收益法 分析预测价格鉴证标的未来的正常净收益,选用适当的资本化率将其折现到基准日后累加,以此测算价格鉴证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 http://www.sdtcpg.com/news/gsxw/30.html
8.商务部关于对原产于俄罗斯韩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四国和...调查机关依该公司提供的分摊方法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分摊到被调查产品中,并重新核算被调查产品的国内销售成本。在该公司被调查产品的国内销售中,每个型号低于调查期平均成本的销售部分超过其国内销售总量的20%,调查机关排除了低于成本的这部分交易,采用剩余的国内销售价格作为确定其正常价值的基础。该公司主张...https://law.lawtime.cn/d643943649037.html
1.以往的不良不用形成标准()担心犯错误就不用创新,只需要一成不变地沿用以往的方法即可() 是 否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在充分分析、消化本区以往试验资料后,生产前不用进行系统的试验就可以直接生产() 是 否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对以往发生的事件(包括事故、“未遂事故”)等不良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要落实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是 否...https://www.youtibao.com/eqjekvns.html
2.[产品管理97]:价值与商业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什么是价值 1.1 概述 价值是一个广泛且抽象的概念,它通常指的是某物或某行为对于个人、社会或文化所具有的正面意义或重要性。价值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道德、美学、实用性、经济性等。以下是对价值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解释: 道德价值:这通常指的是行为或决策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或伦理原则。道德价值是主观...https://blog.csdn.net/HiWangWenBing/article/details/143943011
3.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有()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有()A.原材料成本B.劳动成本C.按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的销售价格D.按出口国向第三国正常贸易中的出口价格E.结构价格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https://www.shuashuati.com/ti/9900c21c21a8467e80a4e02d0b24213a.html?fm=bd323e6dafaaa1ea7205d799cdfaf36c81
4.2019年04月自考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真题自考14.在反倾销调查程序中,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不包括 A.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 B.进口国国内销售价格 C.推定价格(也称结构价格) D.对第三国出口的价格 15.《牙买加协定》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修改内容之一是 A.采取双挂钩制度 B.确立固定汇率制度 c.浮动汇率合法化 ...https://zikao.cwjedu.com/lnzt/17902
5.对正常价值确定方法的思考[内容概要] 按照GATT1994第6条,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有三种: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出口国向第三国的出口价格;结构价格,但前提是出口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由于中国被欧美国家认为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只是处在向完全的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从而采取替代国制度和生产要素价值法。这种制度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实践中很不公平...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74155_5580.html
6.经济法期末考试(精选6篇)A. 银行可以发票与信用证不符为由拒绝收单付款 B. 大华公司所交货物品级比合同规定的高, 故大华公司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C. 银行不应拒绝收单付款 D. 本案信用证的受益人为中国大华公司 12. 商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构成倾销, 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有( BD)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2mt22f9.html
7.倾销的确定包括哪些部分呢?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的比较您了解吗...用以计算正常价值的可比价格包括三种:(1)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2)出口到第三国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3)推算价格 (Constructed Price)。因此,理论上,确定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并不困难,但由于反倾销的保护主义本质,正常价值的计算方法经常成为保护主义滥用的首要突破口,从而使正常价值的计算变得十分复杂。https://www.fljg.com/news/721187.html
8.对正常价值确定方法的思考人人文库 对正常价值确定方法的思考 搜文档 对正常价值确定方法的思考上传人:7*** IP属地:湖北 上传时间:2022-02-2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0KB 积分:15 第1页 / 共1页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文档描述 对正常价值确定方法...https://m.renrendoc.com/paper/198041353.html
9.中小企业会计准则11篇(全文)在《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应当按照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 (2)减值处理不同 在《企业会计准则》下,均需要计提减值,减值不得转回。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k3g63t5.html
10.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概论D. 不可诉补贴 满分:4 分 ACD 5.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构成包括: A. 协定条款本身即框架协定 B. 部门协议 C. 时间表 D. 各成员的市场准入承诺单 满分:4 分 ABD 6. 确定一项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要经过下列哪些步骤: A. 确定出口价格 B. 确定正常价值 ...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30000008_1410731.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03年第49号关于被调查产品的国内销售,在初裁后,调查机关提出实地核查要求,但公司对调查机关提出的核查要求附加条件,致使实地核查未能进行,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时维持初裁中有关内销资料的认定和正常价值的确定方法。 2、出口价格 在初裁后的进一步调查中,调查机关重新审查了调查期内现代石化和现代综合商社以及现代商船之间的关系...https://www.mofcom.gov.cn/article/b/e/200309/20030900124228.shtml
12.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不包括()D 、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B】 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包括:原产国标准,第三国标准和按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https://www.bkw.cn/tiku/Lym5d.html
13.反倾销程序与实体了解二、欧盟确定征税的四个基本要素: 存在倾销 存在损害 倾销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征税符合欧共体共同利益 三、倾销的计算方法: 正常价值-出口价 倾销幅度= 欧盟到岸价 正常价值: A:内销价 B:成本结构价 C:出口到第三国的价格采用出口国内销价的条件: https://www.66law.cn/laws/27692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