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牛新闻见习记者王文其/文记者黄霄/摄
?原创
“我网上买来的狗,又被卖家抢回去了,我感觉自己被套路了。”近日,绍兴市民高女士讲述了自己在宠物交易中差点“钱货两空”的经历,希望给其他爱宠人士一点警醒。
而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随着近年来宠物经济的升温,宠物买卖中的消费陷阱也越来越多,很多市民不经意间可能就“中招”了。
买了条狗
卖家半夜上门“毁约”
没有想到,之后的麻烦事就来了。先是交易完成后,卖家要求高女士再交800元的“押金”,并每天发送小狗的视频,确保小狗的安全,3个月后再返还“押金”,高女士答应了。但没过多久,卖家就以“与小狗感情深厚,要求返还”等理由,多次骚扰高女士,要求还狗。高女士觉得莫名其妙,表示拒绝。
接着就如高女士所说,在6月14日深夜11时许,卖家竟然直接出现在高女士家门口。
高女士介绍,卖家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记者尝试与其进行联系,但截至发稿时,对方未有回应。
知情人士表示,高女士遭遇的正是如今比较常见的一种“宠物交易诈骗”。这种事情现在网上曝光的有很多,卖家用“私人养”“跟宠物感情很好”“因家中有事,低价转卖”等话术吸引买家,倾向于同城交易,之后再以各种理由上门“抢回狗”。
无偿领养
实为一次性“充值”
高女士这次购买宠物的经历,警惕性高的,比较容易发现不对劲的地方。但是从记者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现在市场上还有一种看似“慈善”的交易套路,让很多人防不胜防。
在绍兴越城区某花鸟市场,多家宠物店里在售猫、狗、兔子、仓鼠、八哥等常见宠物,还有一些寄居蟹、龙猫、蜥蜴等小众宠物。
在一家正在装修的宠物店门口,记者看见不同品种的几只猫,大大小小挤在一起,多只存在着耳螨、皮肤病等情况。一只几个月大的白猫,从350元被记者“还价”到80元。
售卖中的宠物
在这个市场里,记者也发现了比较让人“难以拒绝”的宠物销售套路,那就是无偿领养,即宠物免费“送”,但是条件是买家必须长期在那家宠物店里消费。
“我们可以提供无偿领养,但因为是给消费者很大优惠嘛,就要求这边领养的猫咪按照300元/月的物资标准,在我们店里购买猫粮、猫砂、营养膏这些宠物用品。打个比方,现在门店对外领养的小布偶猫,那物资存储的周期是13个月,就是说3900元的物资存储,然后差不多可以吃一年半。”一家宠物店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目前店里的活动。
业内人士表示,看似消费者占了便宜,但这些“优惠”宠物本就提了价,但再加上长期“绑定”物资消费,实际利润并不比直接销售少。
另外,现在还有一些咖啡店等,会以“撸猫”等形式吸引客流。消费者不仅可以在店内买套餐“撸猫”,也可以买走宠物,算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宠物营销方式。
宠物交易
网购“货运”风险多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邮政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禁止寄递各种活的动物。
对于宠物营销的套路,前两年还流行过“活体宠物盲盒”,也曾引发过多次悲剧,例如上海路边发现近百只遭遗弃的快递盲盒奶猫奶狗,多只已经死亡;成都快递点拦下100多个宠物盲盒,采样时发病率100%,抢救后存活率才2%。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为盲盒经营画出红线,明确指出活体动物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
“前两年,我曾在网上买过一只博美,但狗到了后,发现跟之前卖家在视频里给我看的不太一样,不过维权太麻烦了,我也就放弃了。现在我再也不在网上买了,长途跋涉的运输,对宠物也不好。”宠物爱好者章佳琦告诉记者,对于爱宠人士来说,应该拒绝“货运宠物”。
曾在动物保护协会工作过数年的李先生表示,活体动物的网络买卖从各个角度而言都不成熟,需要多方担起责任,买卖双方需要加强法律意识,电商平台应对售卖活体动物的商家加强审核和管理;与此同时,也要继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平时购买宠物,最好还是去正规的宠物店挑选。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setTime(item.create_time)]]·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