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社会工作将儿童界定为所有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
2.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包括:
1)快速性
2)阶段性
3)顺序性
4)不均衡性
5)个体差异性
6)分化与互助性
(二)儿童的需要
1、生存的需要
2、发展的需要
3、受保护的需要
4、社会化的需要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1.儿童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
2.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包括:
-支持性儿童福利服务
-补充性儿童福利服务
-替代性儿童福利服务
-儿童保护服务
(四)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1.亲职辅导
2.婚姻辅导
3.家庭辅导
4.亲子关系辅导
(五)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1.开展儿童支持服务的具体形式包括:
-儿童问题辅导
-儿童的娱乐和休闲
-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2.儿童的社会化引导,主要内容包括:
-自我认同
-技能学习
-团队精神
-社会责任
3.开展儿童支持服务时,处于婴幼儿期的儿童大多以家长为主要工作对象,学龄期以家庭和老师为主要工作对象,青少年期则以儿童本身为主要工作对象。
4.在儿童拐卖案件高发的地区,在学会抉择和判断的生活技能主题下,就可以增加学习如何判断人贩子为“坏叔叔”的内容。
(六)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七)儿童收养服务
1、收养行为是一种设定和变更民事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法律性行为
2、我国目前能够提供儿童收养服务的机构为儿童福利院或社会福利院
3、儿童收养的程序包括:
4、收养家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了解收养的意义
-确认收养意愿
-熟悉收养程序
-学习收养经验
5.如果在跟踪回访期间,在收养家庭中发现了儿童保护方面的问题,需要立即终止收养。
(八)家庭寄养服务
1.家庭寄养情况下寄养儿童的监护权不变,仍由委托机构承担;儿童户籍仍然在原来的福利机构。
2.家庭寄养的服务环节包括:
3.针对寄养家庭的培训内容包括:
-了解儿童寄养的意义
-了解寄养家庭的责任
-了解寄养家庭的权利
4.目前,我国提供机构养育的机构是儿童福利院或社会福利院,机构养育的对象为病残弃婴或孤儿。
(九)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的主要内容
1.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服务评估包括儿童健康成长、家长监护能力以及家庭和社区环境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