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时评“小村大爱”为“安宁”注脚爸妈爱心

王家滩,一个距昆明城区约50公里的小山村。22年来,作为昆明孤残儿童寄养试点村之一,这个仅有1300多人的村庄,共养育了1560多名孤残儿童。一家又一家的“寄养爸妈”,把爱与牵挂,献给了这些遭受离散创伤的孩子。

德不孤,必有邻;德者先,从者众。

正是因为扎根于安宁这片丰厚的道德土壤,才有了“寄养爸妈”22年来坚持下去的坚强动力。我们扎根螳川活土,仿佛看到,“王家滩寄养孤残儿童,始于22年前的一个偶然”,已经成为播撒安宁温度的必然。这“必然”必将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崇德向善,坚定前行。

大爱,爱在蔓延。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时光因爱而暖,人生因爱而美。有一种爱,是世间最无私的,付出不图回报;有一种爱,是世间最恒久的,终生热度不减,这就是超越亲情的爱。“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了。”这才是胸怀大爱!大爱是什么?是超越了自己家庭血亲的范畴,去爱、去帮助更多素不相识的人,从“陌生阿姨”成为许多孩子的“妈妈”。如果说单个的“寄养爸妈”是个体的自发行为,那么多数的“寄养爸妈”则应是一种现象,是扎根深厚社会土壤的群体自觉行动。而这种自觉肯定源于螳川大地多年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育崇德向善的道德土壤。仅有1300多人的村庄,共养育了1560多名孤残儿童,“寄养爸妈”让我们相信,在安宁这片土地上,始终吹拂着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

大爱,爱在心中。

“村里每送走一个娃娃,就有妈妈要哭一场。”“有这么多娃娃喊我妈妈,我知足了”……人心向善,安宁皆暖,所遇皆是美好。爱是文明的土壤,在我们身边,“寄养爸妈”用行动传递着爱的力量。爱是人类永远诠释不尽的话题,尤其是当爱超脱了个人利益,成为一种大爱时,爱就具有永恒的魅力了。爱在本质上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我替阿彬许了个愿,希望他一辈子都健康快乐。”最终触动了内心最底层的悲悯情怀,因此,曹丽琼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无私奉献。人们总可以从这种奉献中,感受到人格的崇高,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它才是人类真正的精神火炬,也许不那么耀眼,但却是点燃文明之火真正暖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向善的爱心,每个人都可以是爱的使者。“你们就是我的父母。”真情流露中“寄养爸妈”让人感动。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这就是爱的传递,一次次感动,一股股暖流,就会聚集成强大的正能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善举是对一个人高尚品德的最好诠释,让我们以“寄养爸妈”为榜样,努力践行爱的传播,让更多的爱心延续下去。

大爱,爱在过程。

“1个妈、21年、31个娃……”大爱无声,大爱无疆,大爱无敌。爱心之所以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就在于它能从灵魂深处温暖人的心田、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潜能,更源于21年的坚守与坚持。这份坚守与坚持,需要从直抵内心的“爱一切人,爱所有的人”开始,这份爱,是“博爱”,更是“大爱”。每座城市,都是有灵魂的。一座城市最美的风景是人,一个有温度、有爱心的城市,归根到底是由一个个有温度、有爱心的人共同组成的。“寄养爸妈”22年的坚守与坚持,同时“她不会说话,一个笑容我就觉得很满足了”的人生快乐。“寄养爸妈”道德之光,让螳川大地这座盐铁名城爱心涌动,盈满温情和力量,刻下了属于自己也属于城市的人生价值坐标。“城,所以盛民也。”《孟子·滕文公上》说,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22年大爱“动人画面”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文明、和睦,成为每个人温暖而深刻的记忆,从而不断激发和凝聚起我们向前向善的不竭动力。一个个“寄养爸妈”成为螳川河畔安宁这座城市最美的注脚,为更多的人提供了见贤思齐的榜样,也成就了安宁这座有爱的城市,滋养着文明向善、热情友好、包容温暖的城市品格。

爱不是奉献的大小,而是奉献本身。或许一件琐细的事,或许一个平凡的人,当带了爱的温度时,总让人感到一阵感动。这种感动也许过于微小,但它可以传递,可以感染,可以流通,安宁文明城市的天空,就是被这具有“安宁温度”的爱照亮,就是被这“安宁温度”的爱引领。

THE END
1.送教上门近日,在保康县歇马镇尚家坡村,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为一名残疾儿童辅导作业。2017年,该校启动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为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送政策、送温暖、送康复、送知识”,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在校学生一样的特殊教育服务。 特约通讯员 杨韬 ...https://www.hj.cn/content/2024-11/20/content_7261356.html
2.万源:搭建爱心之桥守护困境儿童万源市古东关街道庙沟河社区依托达州市妇联托底性帮扶项目,于2023年11月打造了“阳光驿站”示范阵地,常态化开展辖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阳光驿站”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链接社会爱心人士和民营企业家。截至目前已有5名爱心人士主动结对帮扶辖区7名困境儿童,近日爱心人士队伍又加入一名新成员——万源市...https://dz.scwmw.cn/wcnr/202411/t20241122_1323556.htm
3.福建省首期中途失明者生活重建训练营在我市开营当天,省、市残联的相关负责人还为三明市中途失明者的“光明之家”揭牌。这是全省首个针对中途失明者的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将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康复+就业+N”服务。http://fjsm.wenming.cn/yzsm/202411/t20241122_8732807.html
4.显影中国“寄养妈妈”: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显影中国新华网 赵普凡/摄 11/12曹丽琼一家给老彬准备的生日蛋糕。新华网 赵普凡/摄 12/12傍晚时分,村里的大人小孩聚到小广场,一起跳起了广场舞。自2000年以来,王家滩村已累计寄养孤残儿童800余人,将近21年的漫长岁月中,“寄养妈妈”们用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孩子们一个普通的、温暖的家。新华网 赵普凡/摄...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21-05/18/c_1127459058.htm
5.我们永远一家人我们 永远一家人 云南省安宁市王家滩村,是一个距离昆明城区约50公里、淳朴恬静的小山村。自2000年以来,作为昆明孤残儿童寄养试点村之一,这座仅有1300多人的小村庄给了1560多名孤残儿童温暖的家,不少村民家累计寄养孤儿达二三十个。 登录http://www.centv.cn/p/433243.html
6.听“妈妈”的话家住云南省安宁市草铺街道 王家滩村委会的曹丽琼 是一名“寄养妈妈” 2000年以来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在当地试点 并逐步实施家庭寄养 曹丽琼从2001年6月13日 开始做寄养工作 已经是33个孩子的妈妈了 曹丽琼目前寄养的两个孩子中 阿瑕是盲童 有听力 却不会说话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eid=9qgkxV1NuN8=
7.送教上门荆楚网送教上门---近日,在保康县歇马镇尚家坡村,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为一名残疾儿童辅导作业。2017年,该校启动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为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送政策、送温暖、送康复、送知识”,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http://xy.cnhubei.com/content/2024-11/20/content_18656917.html
8.二十年的寄养一辈子的牵挂王家滩村党总支书记王炳能是第一批接收孤残儿童的寄养家庭,廖学仙等5家农户也加入了进来。廖学仙接收的5岁男孩腿有残疾,天天晚上疼得哭,廖学仙从山里挖来草药和着酒为他的腿消炎。两个月后,竟治好了他的腿疼病。 在镇政府的支持和村干部的带领下,更多家庭参与进来。 http://zqb.cyol.com/html/2021-04/02/nw.D110000zgqnb_20210402_2-07.htm
1.运城:爱心护成长,情暖福利院活动中,在运城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王常浦的陪同下,爱心志愿者们共同观看了反映该院残疾儿童生活成长的纪录片,参观了院内的养育部、特教部、康复部等功能区域,详细了解了全院整体运行情况和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康复等情况,并且为孩子们带来了可口的零食及部分生活用品和小礼物。 https://yc.sxgov.cn/content/2024-11/21/content_13340899.htm
2.昆明市最美家庭事迹高丽芬家庭高丽芬,女,草铺街道王家滩村村委会王家滩村民小组村民。几十年来,她用自己的热情、爱心为村民们默默无闻的做好事,赢得了村民们的普遍赞扬。 2001年6月,高丽芬与丈夫开始寄养昆明市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22年来先后寄养了孤残儿童38名,她对每一位孤残儿童都视如己出。22年间,她寄养过各种残疾儿童,付出了常...https://m.kunming.cn/news/c/2024-05-10/13834308.shtml
3.关注云南:小山村藏大爱,王家滩22年养育1560多名孤残儿童王家滩,是一个距昆明城区约50公里的小山村。22年来,作为昆明孤残儿童寄养试点村之一,这个仅有1300多人的村庄,共养育了1560多名孤残儿童。一家又一家的“寄养爸妈”,把爱与牵挂,献给了这些遭受离散创伤的孩子。 据民政部2021年5月公布的数据,我国孤儿总数19万人。养育孤儿是福利院的重要职责,开展家庭寄养可以减轻...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94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