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礼物:来自12个孤儿寄宿家庭的生活实录东北网黑龙江

东北网1月26日讯2008年春天开始,近百名孤儿先后成为12个普通家庭的成员。他们的12位母亲中,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44岁。她们成了其中大多数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母亲。曾尝试过多种救助形式的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发现,无论是集中的生活还是直接的物质援助,都无法从根本上修补那些藏匿在孩子内心深处的残缺。同样闪躲在他们心底的,还有对幸福最幼小的渴望,仿佛一小小块阴燃的煤,只要有人愿意伸出手去拨一拨,依然会熊熊燃烧。

越来越多的社会救助者,离开自己的子女与原有的生活,在福利院的指导下,以“寄养家庭”的方式,试图叩响这些孩子的心门。从靠近到试探,从抚摩到怀抱,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竭尽全力,并顽强面对失去。

即使他们幼小的身体充满残缺,在这些“父母”眼中,他们仍然是上天赐予的最美的礼物。而无论未来身往何处,那一扇扇门后的温暖灯火,也会成为孩子们一生最珍贵的礼物。

那些灯火照亮的,是孩子的未来,还有这世上最单纯、最朴素、最本能的情怀。

“你见过这个孩子吗?他是我的娃”

进入家庭之前,他们接受过非常严格的培训,包括如何护理一个重度脑瘫的失能儿童。可是,没人教他们如何从失去孩子的痛苦撕扯中迅速抽离出来。那些照片、衣物与玩具,甚至孩子留下的味道,变成一道道“禁地”,将整间屋子隔进沉重的回忆。

丹松伟的衣柜里,堆满了大大小小、写着不同名字的密封纸箱。除了照片,每一个从这间屋子里走出去的孩子留给她的记忆,全部放进这些箱子里。自封上之日起,再也没有被打开过。

清晨的阳光,笼进这幢崭新的5层独立小楼——坐落在哈西王岗镇振兴村、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院内的“天使之家”,目前住进了12户孤儿寄养家庭,每个家庭都有3间阳面卧室、一间铺着五彩塑料垫的宽敞客厅,标准化配套的厨房与卫生间。

屋子里暖暖的,到处是照片——厚厚的相册里,墙上的相框里,甚至柜子中随意散落的一叠叠……12户家庭,大都有过先后养育过几个甚至十几个小孩的经历,那些温暖中夹带痛苦的记忆,最终定格进带有一张张顽皮笑脸的照片里。

“丁丁是我带的第一个,1岁来的,6岁被领养走了……”丹松伟回忆,“整整5年,她们跟我生活在一起。哭了,睡在我怀里;病了,也要在我怀里……我就是她们亲妈啊,怎么离得了呢……”

李淑梅带的第一个孩子小鹏,来时14个月大。她养了15个月,得知孩子被领养,兴奋不已,坚持亲自为他办理所有手续。可手续全部办完后,她的眼泪突然“吧嗒吧嗒”地掉下来……送走小鹏后,她一度陷入不可遏制地想念中。后来,竟在路边真的偶遇了——孩子还穿着那件米黄色羽绒服,像小黄鸭一样圆滚滚的。她立刻冲到他面前,手忙脚乱地一把抱进怀里,激动得几乎要流出眼泪时,突然发现面前这张熟悉的小圆脸,根本“不是我的小鹏”……

每送走一个孩子,袁秀春都会大病一场。她把孩子的小衣裤放到枕头前,闻着上面的味道,才能勉强进入睡眠。最初,她习惯性地将孩子的照片带在身上,出门见了熟人,掏出一两张,恍惚地问:“你见过这个孩子吗?他是我的娃……”

一个个刚刚出生几个月便被抛弃的小小生命,即便带着残缺,从蠕动在她们手中的第一刻开始,仿佛由一道看不见的脐带,将他们彼此之间莫名地、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后来,它们变成一个又一个渐渐远去的小小身影,将她们尚未结痂的伤口再次撕裂。这些5年前经历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母亲,在一次又一次失去面前,加速衰老。

张秀凤带的第一个孩子健健,只照顾了半年。她不顾别人劝,坚持要亲自送孩子一程。刚满两岁的健健被抱上车,起初有些茫然,直到车驶出百米,张秀凤突然看见孩子在车里拍着小手,拖着哭腔喊着“妈妈来”……她生怕孩子走不了,硬生生将自己半个身体紧紧贴在墙后,直到车子走远,才终于接受了绝望的现实,蹲下身子,抱住头,嚎啕大哭起来……

很多人再也没有亲自送过孩子。他们尽量将对每一个孩子的记忆,只停留在“在家中憨憨玩耍”的场景里。起初,他们以为痛苦是因为花在孩子身上的感情太多,以后“一定要克制一下”。结果,每当有新的孩子走进家庭,幸福感袭来,痛苦也跟着周而复始。

我们问李淑梅:“以后小鹏如果见到你,不认识你了怎么办?”她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苦笑:“现在……就已经不认识了吧……”

我们无从去细问她们的内心。屋子里弥漫的哀伤,仿佛窜进了一股浓烟,呛得人一时睁不开眼……

冰箱里的孩子

福利院的走廊里,只要见到我们,孩子们永远会立刻从四面八方热情地奔跑过来打招呼。他们中很多患有残疾,无论个头高低、年龄大小,都像跑在坑洼的山路上,神情中夹带着同样的天真与喜悦。

最初,他们的名字只有党、国、童、哈4个大姓,后来有了百家姓。大部分孩子在进入福利院之前,都有过复杂的经历,也习惯了很快适应陌生环境。小蒙在进入福利院前曾被领养过,因为养母办不下合法手续,无法继续领养他,最终不得不送到这里来;9岁的小花在被接进杨连珍家之前,管谁都叫“妈妈”,甚至管壁画上的女性头像叫“妈妈”……除了中轻度残疾的孩子被送往寄养家庭外,留在院里的大部分是重度残疾或是年纪偏大的孩子,在很多孩子的概念里,只要是笑着给他们食物的人,都是妈妈。

他们常常突然冒出一句“我可想爸爸妈妈了……”而事实上,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究竟什么样。每一张笑脸背后,都藏着难以言尽的故事。这些故事太过沉重,使很多孩子在与我们短暂热络后,又恢复了往日的腼腆与内向。

长期以来,国内对孤残儿童的照料基本采取建立机构集中供养的方式,虽有利于统一管理,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却少有涉足,使他们不能理智看待自身残疾和被父母遗弃的现实,造成性格孤僻,缺乏对他人的信任,加上统一管理难免忽略个性差异,他们在成人后难以融入社会。近年,各地福利机构探索“寄养家庭”模式,在孩子被正式领养前,尽早融入家庭的生活氛围中去。

“虚拟家庭”

他们既不刻意了解孩子们的过去,也尽量忽略掉那些病历。在重建孩子生活的过程里,他们不去表明自己“养父母”的身份,而是自然地展开一个双亲健在,并伴有兄弟姐妹的普通家庭生活。

刘成娣夫妇来自大连瓦房店,是12户中唯一的省外家庭。她的女儿为他们在网上报了名。第二天,老两口便简单收拾行李,搭上高铁,背井离乡,一头扎进了哈尔滨。“我觉得这是冥冥中的缘分,我们特别喜欢孩子。”

“一个月给1680元的工资,孩子们的费用由儿童福利院承担,一家原则上只养三个孩儿。”刘成娣说,“单照现在的物价看,这个工资不算多。生活用品和孩子的衣服都由院里出,可是挺多时候,小孩还爱吃个零嘴儿,大家有时要‘搭钱’。在我们大连的商场和超市,保洁员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块。但是怎么讲?意义不一样。我们干的是积德的事儿。”

像所有普通人家一样,进入家庭的孩子,早8时30分由父母送往院内上课,15时30分由父母接放学,周末全天与父母在一起。母亲们上午买菜,下午做家务,中午轮流去院内值班,可以带孩子们出去玩。

肇玉华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自从进入寄养家庭,她已经整整5年没回村里跟亲戚们过年了。小孙子10岁、外孙女9岁,5年里,他们只有在节假日与爷爷、奶奶短暂相聚。“每次孩子们跟我说:‘奶奶你咋不跟我们过年呢,别的同学都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我心里就特别难受。”她说。

李淑梅和丈夫每星期至少要带孩子们出去3次。她最自豪的事就是屁股后面跟着一串白白胖胖的儿子。有人见了议论纷纷:“快看,这女的长得挺像样,咋这么不正经?生了这么多‘歪瓜裂枣’……”她听了,全当没听见。身边的姐姐受不了,要求她再也别带孩子出来,她动了气,涨红脸大声说:“我带我的孩子出来,怎么了?”

他们带的孩子里,大部分患有脑瘫、自闭症、多动症、脊膜膨出、缺血缺氧性脑病、肢体残疾等各种疾病,与人沟通存在障碍。即便如此,他们仍竭尽全力。在他们努力营造的家庭气氛里,孩子们是兄弟姐妹的关系,只有健康和不太健康,没有正常与不正常。

王春华在深夜里钻进洗手间,关上灯,捂住耳朵,旋转了两圈,失去了方向感。她试图猜想,这种无声而黑暗的世界如果笼罩着女儿永不散去,将意味着什么。

刚来的时候,20多天大的小天华水奶不进、昼夜不停、撕心裂肺地号哭。57岁的于国军乱了阵脚,整整8个月里,她像每一个初为人母的人一样,没有睡过一个超过4小时的觉。袁秀春刚进入家庭一个星期,开始神经性呕吐。她带的3个孩子,没有一个能正常说话与沟通。脑瘫的孩子往往折腾到清晨才睡,打人,翻滚,甚至像个泼妇一样哭嚎。往往是刚安抚了这个,马上睡着了,另一个又开始“妈妈、妈妈”地四处找……

12对“父母”的亲生子女都是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没有什么医学经验,最初是“死看死守”,后来,他们对沟通障碍的孩子反复摸索,反复磨合,并被每一个小小的惊喜温润眼眶。

小花刚进入杨连珍与丈夫王明辉的家庭时,憔悴的像个非洲难民,要么笑,要么整天不吃东西。一次下雨的早晨,王明辉送小花去上课,习惯性地用胳臂将孩子夹起来小跑了几步,没想到一离开地面,小花便哇哇大哭。

这使他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胆子太小了。上街买菜时,他蹲下来盯着那些健康孩子看,常把孩子吓哭。他开始有意识地训练两岁的健康小儿子佳佳,从窗台爬到柜子上,再爬到自己肩膀上。在他的训练下,佳佳从行为方式和性子上和其他小朋友并无差别。

刘成娣8岁的大女儿小庆丽患有自闭症,从没开口说过话。她完全不懂这个年龄的社交方式,比如撒娇。她只是大哭,手脚使劲刨动,让刘成娣简直“超过撕心裂肺”。可刘成娣却发现,她喜欢塑料袋“咯啦咯啦”的声音,对声响格外敏感。刘成娣给她撕报纸,每发出“嘶啦”一响时,她就格外认真地聆听。

刘成娣买了十几本故事书,每晚将三个孩子搂在身边,一遍遍地讲故事。她坚信庆丽听得懂,只是不懂得回应。最初,小庆丽毫无表情,渐渐地,听见小松鼠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会“咯咯”笑。4个月后的一天,她突然站在刘成娣身后,轻轻喊了一声“妈”……

她开始每天揉搓妍妍的手,用力度的大小与孩子对话:“吃饭了”,“做得好”,“高兴吗”……只要一得空,她就会牵起孩子的手不放。母女俩所有的沟通都融化在这无声的一大一小两只手中。她细细读取着孩子空洞的眼神中渐渐溢出的情绪,哪怕只有短短一瞬,都足以令她兴奋。几个月后,妍妍开始轻轻用手与王春华“回应”,她揉搓着母亲温暖的手,来回四下,再轻捏两下——这是只属于她们母女之间的情感“密码”:“我爱你,妈妈”。

“只有面对黑暗,才说明他们心里只有阳光了”

母亲们经常结伴去接孩子们放学。孩子们像“上了发条”,仰着小脸,争先恐后摇晃着妈妈们的手“邀功”:“妈妈,老师表扬我了……”“妈妈,我今天背诵的三首诗,老师给我这么多糖……”

我们伸出手去,孩子们毫不吝啬,大方“赏”出好几颗。

充足的吃穿用品和家庭的氛围,让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们慢慢有了安心感与优越感。父母常常对他们说:“咱们家什么都有,不要随便接陌生人的东西,不要跟小朋友抢东西。你是有家、有教养的好孩子,要活得有尊严……”

每次带孩子出门,李淑梅都会给失禁的小白“装扮”一番:把生殖器用尿布缠好,再套上一个塑料袋,穿上长一点儿的衣服,盖住微厚的裤子,看起来跟其他小孩子一样。家庭寄养的孩子,比其他孤儿更容易依赖并相信别人,可李淑梅还是发现,他们身上多了懦弱的“本能”。有小朋友聚过来嘲笑,小白憨憨地甩甩小手,只好尴尬地走开。李淑梅这时就会立刻冲上去,涨红脸问儿子:“为什么让他们笑话你?他们凭什么笑话你?你也是有妈疼的孩子呀……”

丹松伟6岁的女儿亭亭,面部患有狮面畸形。出去玩的时候,有人故意大声问“这孩子怎么这样”,丹松伟立刻反问:“哪儿样?”那之后,每次从外面回来,亭亭都会低下头匆匆奔跑回家,她变得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见人,随着自尊心的增强,她的生活半径却悄然缩短。

那些藏匿在笑脸背后的自卑感,令这些“父母”心痛。那种真正父爱与母爱下的自信与幸福感,的确是他们没法百分百准确给出的。身世的伤害,乃至周遭轻易的一个打击,都足以让那些好不容易盖住的伤口,一次次崩裂开来。

当警察

这些孤儿中,只有一部分能进入寄养家庭生活,也只有更小一部分会被正式领养。近年来,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援助越来越多,而真正能够为这些不幸的孩子提供科学、长久、真正的“家庭”关爱的,依旧少之又少。

冬冬的梦想是“当警察”。他戴着妈妈肇玉华为他买的“头盔”,扎紧小腰带,比划着小手枪,到处打军礼。

5年,让肇玉华这种最早进入寄养家庭系统的母亲忧心忡忡。“在我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能干到哪天就干到哪天,但我总是担心,这些孩子将来怎么办?”她说,“即使像冬冬这样的健全孩子,就因为亲生母亲有精神病史,无法获得领养机会。他从小习惯了我,如果有一天换了寄养妈妈,或者成人后被送到第二福利院,他能不能受得了?”

王明辉的儿子和儿媳妇太疼爱佳佳了,三番五次提出领养。可王明辉知道,他们这一家人终究只能守住这些孩子的童年。他告诉我们,很多领养者都是先看孩子照片,凭靠“眼缘”来决定是否领养的。对于这个,他能理解,可令他忧心的是,“佳佳是个挺漂亮的孩子,只是不太上相,看起来土土的,不招人待见”。

12岁的女孩轱辘,双臂没有关节,接东西的时候只能用手背费力夹住。她的智商正常,笑起来羞涩好看。巧的是,她的愿望同样是“当警察,将来抓坏蛋”,因为她真的不喜欢身边小朋友每天取笑她。“你们再说我,我就揍你们。”她生气地对他们说。可她一次都没有出手打过人。

她出生在院里,待得实在太久了。这使得我们之间沟通多少有些不顺。断断续续的互动中,她才羞涩地说自己最喜欢《中国好声音》的歌手平安,最爱吃妈妈仲巧云做的菜,最喜欢唱歌时有人鼓掌,最担心妈妈生闷气……这些生活的小细节,跟同龄人大致相似。

“我在家生活,很幸福。”她说。我们问这个12岁的女孩:“什么叫幸福?”她说:“有好吃的,看电视,能玩……”

我们的每一个问题,问得小心翼翼。“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博博”。“他几岁?”“8岁。”“他现在在哪儿?”“他走了。”“你想他吗?我能帮你代话给他。”“真的吗?那你跟他说:博博,我想你……”

“你的小伙伴是不是很多都走了?”只有这个问题,她始终没有回答。

“目前,寄养家庭开展的最大难点就是家庭数目的严重不足。”胡彩洁说,“它的社会认知度依然很低。另外,经济条件是一方面,社会对孤儿这个群体主要还是缺乏了解和沟通,无法给予孩子们最想要的东西。比如,爱、理解、温暖、关怀、平等,没有歧视。”

尾声

在我们的反复鼓励下,轱辘给我们背诵了她最拿手的诗歌《我的祖国》。“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她的眸子里亮亮的,声音清澈而响亮。

她从没有走出过哈尔滨,到过最远的地方是江北。站在松花江边,老师鼓励她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声朗诵一次《我的祖国》,可是她最终没吭声。

窗外的薄雾逐渐散去,白云舒展地飘在蓝天上。在市儿童福利院宁静的大院中,这充满力量的声音,终于穿透窗户,洒进午后温暖的阳光里……

因涉及未成年人隐私,文中所有孤儿均使用由他们的寄养父母为他们取的乳名

THE END
1.福利院领养孩子的条件从福利院领养孩子需要具备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相关规定如下: 1、第6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年满三十周岁。 2、第8条规定,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http://m.15tqc.com/show3211962/
2.廊坊福利院收费标准(持续更新中)【导语】:找廊坊福利院,福利院收费标准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介绍廊坊福利院的收费标准,帮助有需要的家庭了解市场行情,以便能够为家中老人选择一家合适的福利院。廊坊的福利院收费标准不仅受到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的影响,还与地理位置有关联,正文中养老信息网小编为你介绍了廊坊部分优质福利院收费标准,这些福利院的收费...https://m.yanglaocn.com/shtml/20240712/1720772520177590.html
3.领养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要多少钱呢120降网擅长:病理报告解读;宫颈细胞学检查报告,包括TCT(液基)、DNA检查;妇科炎症;妇科肿瘤;乳腺肿瘤 ...https://m.120.net/question/detail/5755017.html
1.福利院收养孩子要钱吗你好,收养孩子需要什么手续,到海宁儿童福利院可以收养吗? 咨询 我和老婆想收养个孩子,就是不知道从福利院收养收费吗 咨询 请问去儿童福利院收养孩子都需要什么手续 咨询 福利院领养孩子需要钱嘛,还是不需要钱 咨询 14人阅读 要是孩子走丢,已经超过14。福利院会收养吗? 咨询 被活埋男婴已由福利院代养,福...https://m.66law.cn/v/wenda/330691.aspx
2.四川将提高全省孤儿基本生活最低保障标准记者11月15日从四川省民政厅获悉,日前,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发文,为加强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下同)基本生活保障,提升孤儿养育质量,决定将机构养育孤儿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50元,社会散居孤儿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350元,自2024年1月起执行。 http://scjjzx.hrnewspaper.com/jjzx/ec/2024-11-16/88653.html
3.第人生收养福利院孩子指南简述收养福利院孩子的意义与重要性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选择收养福利院的孩子是项富有深意和情感温暖的决定。它不仅给予了这些孩子个全新的家庭,也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爱与关怀。对于那些期待家庭温暖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年人来说,收养福利院的孩子无疑是种充满爱心与责任的选则。 第人生的新篇章:收养福利院孩子的...http://m.dtxqfcyy.com/dtgl/30001.html
4.北京领养孩子政策解读及其影响分析人力资源北京最新领养孩子政策解读及其影响分析:该政策对领养孩子的流程和条件做出了详细规定,旨在保障儿童权益和福利。新政策强调领养者的资格审核,包括经济、健康、教育背景等方面的要求。政策还明确了领养程序,提高了透明度和公正性。该政策对潜在领养家庭产生了一定影响,提醒符合条件的人士积极参与领养,同时也为被领养儿童提供了...http://www.healthxingyun.cn/post/1669.html
5.我国安排1亿元福彩公益金支持30多个县区试点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儿童福利保障方面,民政部会同20个部门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在国家层面首次建立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制度。召开全国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会议,组织开展全国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工作。 安排1亿元福彩公益金,支持30多个县区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截至三季度末,全国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2175170129409.html
6.福利院领养一个娃娃要多少钱福利院领养一个娃娃要多少钱 一键咨询 海淀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3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海淀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西城区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3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石景山区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东城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31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https://m.64365.com/tuwen/aacrogh/
7.儿童福利院的心得体会(通用21篇)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爱心社组织大家去儿童福利院送爱心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此次的儿童福利院之行,让爱心社的每一位成员深深地感受到了“伸出自己的友爱之手,就可以温暖一个人的心”这句话的含义。爱心社成员陆婵娟同学说:“先天的缺陷让这些小朋友遭受了很多不幸,可是,他们也是幸福...https://mip.oh100.com/a/202303/6413998.html
8.我们要领养一个小娃娃,哪里有人生了娃娃不要的?一级宝宝 3楼 楼上是不是人贩子```怎么这么清楚```?中介费多少钱 2004-12-02 22:33 zhaoqi0 一级宝宝 4楼 嗨...森林大了...什么事都有.无语 2004-12-02 22:38 红藕香残 二级宝宝 5楼 你可以到社会福利院去领养一个啊? 2004-12-02 22:40 hpkrampi 一级宝宝 6楼 去孤儿院看看...https://m.bozhong.com/mip/37/594883
9.辟谣孤儿被骗至郑州(郑州孤儿救人)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辟谣孤儿被骗至郑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辟谣孤儿被骗至郑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郑州玉凤路发展国际平安保险是骗子么? 郑州孤儿院领养要多少钱? 郑州市孤儿抚养费标准? 郑州福利院领养条件? https://www.baimubo.com/qiwenyishi/70078.html
10.爱心老两口20年收养近10名弃婴自贡网“在1991年,这些钱可以买一套房。”不过,这些钱,邓雨卿既没有找要求她“代为照看”的单位,也没有找福利院,而是自己掏了。理由很朴实:“当时川玻效益好(工资不低负担得起),再说,那时候的人都老实。” 更重要的是,一来二去,在三个月的医治过程中,邓雨卿和孩子处出了感情,于是孩子就留下来了,直到因不符合...http://www.zgm.cn/html/a/2014/0726/66211.html
11....孩子需要办理什么手续证件和满足什么条件,还有需要多少钱...收养孩子是一严肃的法律程序,需要经过一系列手续、满足条件和准备相关证件。下面是部分基本的步骤和请求: 1. 熟悉收养政策和法律请求:需要熟悉当地收养政策和法律请求。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年龄限制、收养人资格等。 2. 找到合适的孩子:与当地的社会福利机构或孤儿院联系,表达收养意愿并熟悉当地的收养程序。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h/272574.html
12.怎么领养一个孩子用花钱么(领养动物需要花钱吗)法律知识当然不同动物领养中心的相关规定是不一样的,要知道领养狗狗到底要不要钱,需要多少钱,那么最好还是到当地的领养中心去咨询,了解相关情况。 三、2023去孤儿院领一个孩子要多少钱 去福利院领美小孩不需要钱。带上自己的相关证复印件。户囗本等。证明自己无子女,有能力领养小孩。能让小孩在自己身边象亲生孩孑一样...https://www.kstnjscl.com/flzs/314664.html
13.想去福利院领养一个娃儿,但朋友说我们家这个条件可能有点困难只是七嘴八舌说一些个人听到过的一些关于领养的事情,都没多大的参考价值。 不过其中有个朋友说了一件事情,我比较在意,她说以我们家的这个家庭条件可能很难领养到那种健康的娃儿。说是一般健康的孩子要不是国外领养走了,要不就是很有钱的家庭领养走了,像我们这种情况的估计只有排队排起,具体好久能领...https://go.cqmmgo.com/wap/forum-207-thread-174611597904999048-showthread-50183447-puid-501834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