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工作繁忙、经济压力、离婚等原因无力抚养孩子,将孩子的生活、教育等责任托付给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这种现象被称为“隔代寄养”。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题客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621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8%的受访者坦言目前年轻人将孩子隔代寄养的现象普遍,其中38.0%的人认为“非常普遍”。受访者中,70后占20.1%,80后占50.0%;51.8%的人有孩子,其中12.8%的人把孩子隔代寄养。
为何隔代寄养现象越来越多
吴成和王青在2010年有了孩子,由于刚到北京打拼不久,工作都很忙,再加上他们还住单位宿舍,带孩子很不方便。所以,孩子刚满月就被寄养在福建泉州的婆婆家。
对于隔代寄养,王青的婆婆田女士则表示非常愿意,“趁现在我还能动,就给他们分担一下压力。再说,我很喜欢小孩,巴不得多带几个呢。”
“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是因为实在没办法。”河北省秦皇岛市市民李双波,曾想送孩子去托儿所,但孩子不到两岁,托儿所嫌孩子小不肯收;想找保姆带,但好保姆难找。
其他原因还有居住条件有限(43.4%)、老人希望代养孩子(34.2%)、年轻父母缺乏育儿知识经验(31.6%)等。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副教授郑丹丹表示,现在大部分年轻父母都是上班族,很难兼顾工作与育儿。同时,社会上的幼儿养育机构不足,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需求,所以长辈们成为所谓的育儿最佳人选。
郑丹丹指出,当前社会化养老方式的不足,也让老人更多地考虑家庭养老,这就使养老文化中产生了一种“交换逻辑”:不少老人需要为子女养育第三代,作为将来让子女养老的一种额外投资。
“我现在才明白,养孩子远比生孩子重要,可现在后悔来不及了”
隔代寄养会导致哪些问题?调查中,67.0%的人直言这会妨碍亲子沟通;59.7%的人认为老人容易忽视孩子的教育;53.4%的人担心孩子容易任性叛逆;49.0%的人担心孩子性格容易懦弱内向;47.7%的人认为将影响孩子活力;45.9%的人认为孩子来到父母身边后,较难融入新环境;还有39.8%的人表示,这也给老人们造成负担。
郑丹丹认为,父母长期与孩子分离,会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甚至存在沟通障碍。同时,如果老人与年轻父母存在较大育儿差异且沟通协调不足,很可能在三代人间产生矛盾冲突。
“隔代寄养带来更多的是负面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李燕认为,首先,孩子容易产生被抛弃感,感到不被父母爱和接受。在将来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可能冷漠、敏感、不自信和自我价值感较低。其次,老人容易溺爱、过度保护孩子,这将造成孩子任性骄横或懦弱。同时,由于老人腿脚不便,孩子活力受限,也不利于孩子独立勇敢、探索自主精神的培养。
“对于父母来说,缺少养育孩子、与孩子相处的经验,可能会导致‘繁衍感’缺失,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缺陷。”李燕说,“繁衍感”能使年轻父母更深入地理解个体的成长,体验孩子的成长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进而对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真正成熟起来。而对于老人来说,他们为了照顾孩子将丧失自由和其他的生活乐趣。一旦孩子长大离开自己,老人会感到更多的失落与孤独。同时,他们已错过或难以进入同龄人退休后形成的圈子。
调查显示,57.6%的人认为隔代寄养弊大于利,11.1%的人表示利大于弊,18.6%的人选择旗鼓相当,还有12.8%的人觉得不好说。
72.4%的人建议父母尽量多陪伴孩子
调查中,52.0%的人认为应及时和老人沟通教育方式;41.6%的人期待社会为年轻父母减负。
民意中国网一位网友希望,年轻人所在的单位能针对现实情况兴建幼儿园,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隔代寄养问题,使年轻人有更多精力投身工作。当前在北京、广东、甘肃、陕西等地,都已出台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兴办幼儿园,关键是如何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