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20名护生随机分为20个组,每组6人,设组长一名,每组配一名临床护理老师作辅导员,负责护生在爱心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的问题解答和操作技术指导。20组护生及辅导员进行循环,教育活动周期一年。
1.2.2活动安排
1.2.2.1第一阶段
在我院师生中作素质教育活动动员;征求试验单位领导支持和认可;统一思想和认识;制定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对学生实行编组搭配,确定辅导老师名单,并对辅导员老师进行集中培训。1.2.2.2第二阶段按计划每组每周六前往贵州省遵义市儿童福利院开展爱心义工志愿者活动。期间,征求福利院领导和护理员的意见,每组实行交接班制度,最大限度保证活动的有效性,让孤残儿童得到关爱的同时,又让护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锻炼自己,增强爱心。
1.2.2.3第三阶段
活动结束后,对参加活动的护生统一发放问卷调查表,由学生填写对活动的收获,了解职业爱心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并进行座谈、评价及分析。
1.2.3活动内容
小组每次活动结束后,各组组长组织参加义工帮扶活动的护生进行讨论,书写心得体会及小组工作汇报交辅导员老师。总结自己对爱心义工活动的认识、感受与体会,并提出好的建议交下一组实施,真正把护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结果
发放问卷调查表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并采用Excel2000建立数据库,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1)。
3讨论
3.1通过职业爱心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护生关心、体谅、帮助及尊重他人的品质,加深了护生对“护理”真实含意的理解,巩固了专业思想。
根据根据县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及“元宵节”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教育局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安排,认真开展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教育局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活动方案,周密安排部署,各片区教育督导组、学校(单位)把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作为丰富师生节日生活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确保了各项活动圆满顺利。
二、积极动员,广泛参与。
全县各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增强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学校设计了师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项目,广泛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进一步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营造了喜庆热烈、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三、具体活动内容
(一)开展了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
各校组织党、政、工、团(队)的代表积极开展了走访、慰问家庭困难的教职员工、退休老教师、道德模范和劳动模范等活动,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温暖和祝福。并在校园中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品德,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崇德向善的高尚品德。
(二)开展以“红红火火过新年”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成立教师学生志愿服务队,紧紧围绕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到敬老院、福利院等开展慰问和拜年活动,向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和慰问。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组织教师学生志愿服务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志愿服务活动、“美在家庭、美在社区”环境治理行动等清洁卫生志愿服务活动,及时清理烟花爆竹残屑和废弃物,美化了公共环境。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各校组织广大师生,以“红红火火过新年”为主题,积极开展了以春节、元宵节为内容的诵读经典活动,努力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进一步积极倡导了“文明、和谐、节俭”的节日理念,努力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了人文关怀,在欢乐喜庆中倡导了文明新风。
[关键词]幼儿园;社区;合作;教育资源
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的进步对教育影响越来越大,也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师已经不是幼儿信息的唯一或重要源泉了。
社区工作尤为重要,幼儿园与社区合作互动工作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幼儿园改革的重要主题。在倡导和谐幼儿园教育理念中社区工作就显得更加突出于重要。需要迫切将幼儿园工作于社区工作相互融合。而且随着国家对幼教事业的高度重视,各种题材的教材资料随风而入,一夜之前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在这洪水般涌来的信息流中泥沙俱下,与教育一致不一致的信息在相互碰撞中对幼儿发生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证教育的效果,幼儿园所能做的,就是把社会影响作为与教育相联系的统一体来考虑。是教育的积极影响与社会积极面相结合产生倍增效益。同时削弱不良及消极影响。封闭教育不可实施,围墙之内的教育很脆弱,不堪一击。
如何将社区工作很好的利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当中来?
以幼儿园周边社区设施为天然题材,将实体与课本相结合,降低幼儿学习难点。通过对周边社区资源的利用与挖掘,丰富幼儿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早期解除社会教育。通过对本课题的探讨与研究实践,初步形成幼儿园社区相互融合,使教育贴近生活化。通过对该课程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首先要让教师明白社区教育资源的含义和实际意义是什么,了解哪些是适合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根据班级年龄特点进行筛选和制定。将筛选出的资源进行分类并且建立资源库,方便教学使用。通过活动教学进行总结,并且建立个案资料,进行跟踪、分析和对比。
将所有资源库的社区资源进行研究和认定,并且对教师进行资源培训,按照年龄段进行划分和制定教案。和社区进行联系并且组织幼儿根据主题课程活动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后,对参加幼儿进行分析,择出个案,建立资料档案,并且进行跟踪和分析。通过社区资源实践后,和班内主题区角进行相结合教育,从而开发出更多的教育课题,进行课外延伸活动。
幼儿园要主动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与联系,争取社区的合作与支持,召开周边居委会主任会议,请他们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共同制定合理的社区联系方案和计划,使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要走进社区进行家教宣传,提高社区成员的家庭教育意识,积极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育儿知识,派幼儿园领导和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到社区进行家教科学知识讲座;节假日,到社区、广场、福利院、敬老院、部队等地把幼儿园编排的幼儿节目表演给广大社区居民观看,促进社区联系,服务社区文化。
还有组织幼儿参加“孝亲敬老”活动,走到社区养老院和福利院,感受爱的传递,走到银行、居委会、医院等等社会场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社会行为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它克服了空洞单调的口头说教形式,以直观、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方式为幼儿所接受。社区教育活动中使孩子们的着眼点从“我自已”转移到“我们周围”,使他们学会不仅关心自已还要关心他人,同时,社区中成人的工作、成人的社会行为对于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作用,可以影响幼儿以同样的方式对代他人。幼儿社会行为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与人交际能力,是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社会能力的关键。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社区教育与园所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幼儿园、社区是儿童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经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幼儿园可以邀请热心幼儿教育的家长、社区内各界人士,成立家长、社区教育委员会,共创社区教育基地。幼儿园教育教学应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幼儿教育融入社会的大系统中,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