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出远门但家里有宠物怎么办?有的主人为了带上猫狗一起出门,有的则将宠物留在家里,选择托人喂养。春节期间,代上门喂养宠物十分火爆,主人放心出门,又让爱宠受到关照。代喂养能否让人放心?主人和代喂养人有哪些法律风险需要规避?
宠物代喂养火爆
兼职代喂养人:收费不高只为“撸猫”而帮忙
去年底“新十条”后,大量人群开始在各地旅游,直到今年春节出现旅游和归乡高峰。出门在外,有的人选择将家里的宠物一起带上,有的选择寄养,有的也选择了上门喂养这项服务。记者搜索宠物管理小程序和社交平台发现,代人上门喂养宠物服务非常多,价格区间跨度较大。
有专业宠物服务平台由互联网行业的宠物爱好者创立,服务涵盖全国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及少部分三线城市。该平台聘用了职业宠托师,需要缴纳保证金数百元,进行身份认证。该平台收费在春节期间价格约为100元上门喂养一次。除此之外,还有日常洗澡、医药护理、温情陪伴等服务。
成都市民罗女士家里有一只猫,已经养了一年多,因为喜欢猫,也在朋友的影响下做起了兼职代喂养。“最开始有朋友在做,我也想着可以赚点零花钱,本来也很喜欢猫。”她是成都本地人,春节没有出行的计划,就在春节前夕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代喂养信息,很快就有人前来咨询。
罗女士参考过网上的价格,自己收的不高,近的地方三、四十一次,远的地方五十一次。“其实本来就是帮忙的感觉,也可以多接触猫猫,并没有想着赚太多。”
罗女士表示,对宠物来说寄养的话换了陌生环境,可能会让宠物产生应激,不同的宠物在一起也有感染病的风险,所以上门喂养是不错的方式。一次,她在凌晨两点接到一个客户的订单,说要临时出差,急需第二天上门喂养。到了对方家,发现对面的小猫咪很害怕,“看到它很可怜,当时我就给主人说了情况,主人也很相信我,问我能不能抱回家养。”
罗女士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代人喂养虽然是兼职,但对于这个职业,她认为也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责任心,才能胜任。“宠物都是主人的心理寄托,要真正做到关心他们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
法律风险
宠物受伤或财产损失时可搜集证据索赔
代人上门喂养宠物确实给主人带来了方便,但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曝光宠物受伤或者财产损失的现象。成都市律师协会规则制定与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汪扬认为,宠物主人可能承担的风险有:因服务者不专业而导致宠物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生病、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宠物属于接受服务方的财产,若因提供服务者不规范或不当操作造成了宠物受到损害的损害结果,接受服务者可要求提供服务者赔偿损失。”
接受服务者需注意收集以下证据:提供服务者存在损害宠物的行为;提供服务者损害宠物的行为造成了宠物受损的结果(即提供服务者的不当操作与宠物出现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接受服务者因提供服务者的行为而产生的实际损失数额(例如举证接受服务者为救治宠物而支出的宠物医疗费等支付凭证、若造成宠物死亡的需提供购买时的支付凭证或宠物市场现值)。根据上述证据及提供服务者与接受服务者之间的过错比例,综合判断双方的损失承担份额。
代喂养人权益如何保障?
律师建议双方尽可能签订书面协议
此外,“代喂养服务费”也系劳务报酬,个人提供劳务取得报酬的,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针对此部分收入,提供服务者应当在个税年度汇算时依法进行纳税。
汪扬建议,双方尽可能签署书面服务协议,并在协议中对双方权利义务条款进行细化,加强法律约束力,最大程度地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接受服务方应当选择正规、专业的平台或机构接受服务,签订合同及履行合同过程中注意核实提供服务者的身份;接受服务一方可在家中安装监控器,或在服务过程中全程视频,尽量保证自己能够掌握整个服务过程。其次还可采取合理方式,保证提供服务者既能进入家中,又不会对日后接受服务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安全隐患,如安装电子智能门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