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央建设“制造强国”、省委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求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县提出“十四五”发展定位是“温泉康养名城、绿色智造基地”。我县工业20年风雨兼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绿色智造”扬帆起航。
一、绿色智造的概念
要打造“绿色智造”基地,先来了解“绿色智造”的含义,可以从“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两个维度来理解。
(一)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制造工程学会在其1996年发表的绿色制造蓝皮书GreenManufacturing中提出的。
(二)智能制造国家工信部、财政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
(三)绿色智造《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其中,可持续体现了绿色化,技术工艺和装备的提升与推广体现了智能化。绿色智造是符合生态规律、适应绿色发展、以智能化为科技手段的制造业形态,是绿色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发展模式。
二、我县发展绿色智造的SWOT分析
为寻求构建绿色智造基地的发展路径,对我县发展绿色智造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分析,即进行SWOT分析。
(一)优势
1.制造业规模总量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我县制造业发展呈良好的增长势头。从总量看,2020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21.98亿元,比2015年增长26.65亿元。从增速看,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4-6%之间。逐步形成了电动(园林)工具、智能门锁(家居)、保温杯(食品接触容器)、旅游休闲用品、装备制造业、汽摩配、文教用品(印刷扑克)和链条等特色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较2015年增加86家,三美化工、寿仙谷主板上市,嘉益公司创业板上市过会。
2.智能制造技术加快应用。全县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提出重点细分行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以“龙头企业培育”“智能化改造”和“强链补链延链”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计划。“十三五”以来,我县实施省市级重点技改项目116个,认定市级“数字化车间”“物联网工厂”示范项目5个,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48个,实现企业上云19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8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81家,获评中国创新百强县。
3.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生态工业省级试点,制定《武义县生态工业实施方案》。“十三五”以来,深入开展“低小散”行业专项整治,推进企业“关停并转”,完成整治塑料粒子、铸造、抛光等“低小散”企业1918家,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3家。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5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3%,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三次捧回“五水共治”大禹鼎。
4.电商经济蓬勃发展。深耕制造业电商,规划筹建电商总部中心,把华东电商产业园深化建设为直播产业园。引导外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70%以上电动工具企业已发展跨境线上业务。2020年我县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186.75亿元,全省32名,全市第3名。根据《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我县进入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百强名单,在全国排名第51位。
(二)劣势
1.产业层次偏低,科技创新引领较弱。我县R&D占GDP比重虽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仅为2.2%,全市排名倒数第一。产业发展路径锁定、产业创新升级难度较大。工业中五金机械制品行业、文旅休闲用品制造业和汽摩配行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县总产值80%以上,呈现明显的外向型经济和产业层次低端化特点。着眼未来创新制高点的通用航空、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健康生物医药化工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体量相对较小。2020年我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而市里为6%、省里为10.5%,差距较大。
3.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压力较大。环境空气质量呈复合型污染,臭氧污染日益凸显;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小微水体水质还不能稳定达标;土壤环境治理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治理技术缺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仍显不足,存在超负荷运行现象。
(3)机遇
2.碳中和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势。目前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我国也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加速演进,世界经济正加快进入绿色发展时代。新的技术机遇使得落后地区绿色发展不仅有可能成为现实,而且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
3.多区域联动发展将带来政策溢出机遇。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四大建设”、金义新区、金武同城化等多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将为我县打造“绿色智造”基地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目前,全国呈现制造业退出、新经济产业兴起的趋势。受到要素成本、劳动力获得、环境管制等因素倒逼,二产逐步从大、特大城市退出,向中小城市转移的趋势,这种格局有利于我县等长三角后发地区依靠成本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嵌入全球生产网络。
(4)威胁
1.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面临大规模分化整合,各国投资和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同时,国内经济处在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时期,无论是国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对我县打造“绿色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面临巨大的挑战。
2.区域同质化竞争剧烈。从全省看,湖州是全国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绿色智造走在了前列。从全市看,自从实施“产业接轨永康、市场接轨义乌,城市接轨金华”的工作思路,我县与永康产业相似度极高。长期以来产业跟风发展,五金制造行业大而不强,由于研发设计、销售“两头”在外,小五金发展整体产业层次较为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低。近年来,国内外市场趋于饱和,区域同质化竞争日趋白热化。
3.绿色发展成本高昂。绿色发展面临绿色技术还未成熟、绿色产品认证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绿色品牌市场共识度偏低、绿色营销终端市场脆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绿色发展的经济成本较高,虽然绿色发展远期前景看好,但中短期内形成绿色产业市场竞争力显现还比较困难。
三、我县发展绿色智造的建议
聚焦“1+2+3+N”制造业产业体系,以高端、智能、绿色为主攻方向,遵循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导向,全方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打造绿色智造基地。
(一)强化清单管理,构建绿色制造指标体系。
用具体指标来落实和传递目标,以一个一个小的指标完成,来推动绿色智造产业发展。初步建议构建产业规模、结构调整、智能制造、绿色智造、创新能力、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共7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体系,重点聚焦全部工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共7个核心指标。
表1:“十四五”时期“绿色智造”目标初步建议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单位
武义2019年
武义2025年目标
金华2025年目标
浙江2025年目标
指标性质
产业规模
1
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
122.59
250
1760
预期性
2
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
%
6.6
12.6
13.8
3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481.42
1000
8000
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
13.0
12.4
结构调整
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
[1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
8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5.69
7.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31.91
40
60以上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43.49
50
50以上
智能制造
6
实施省市级重点技改项目
个
200
7
认定市级“数字化车间”“物联网工厂”示范项目
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100
绿色制造
9
“关停并转”“低小散”企业
家
2500
10
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60
创新能力
11
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重
2.54
2.9
2.8
3.3
12
万名就业中研发人员数
人年/万人
172.81
180
150
185
13
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14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
103
300
2800
3.5万
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
328
450
10000
10.5万
16
新增专利申请量
件
20000
17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1600
18
14000
19
500
资源利用
20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1.5
省市下达目标
省下达目标
国家下达目标
约束性
21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22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15】
生态环境保护
23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92.3
>90
93以上
24
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
ug/m3
32
27
27以下
25
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
95以上
26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10.02
氨氮排放总量减少
6.2
28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7.36
29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4.0
30
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置率
31
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
森林覆盖率
73.9
73.95
61.82
61.5
(二)筹建产业联盟,融入沪湖绿色智造走廊。
(三)遵循市场导向,围绕绿色智造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供应链招商。
(四)聚力数字赋能,开展传统产业“智能+”专项行动。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以金属门、日用厨卫金属制品、新型金属材料、智能门锁、智能器具等特色五金制造业重点,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自动换械、成套换台、智能换数,通过数字化车间和物联网工厂建设,推进“企业上云”向“深度用云”转变,加速传统产业全产业链、产业结构和产品科技含量提质增效。精准培育电动工具、杯业、门业、文旅休闲等八大重点细分行业样板,开展“智能+”示范试点,建成一批示范生产线、示范企业。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贸易中心为引领,大力推进实施总投资10亿元以上智能化改造项目、市级及以上“数字化车间”“物联网工厂”示范项目、“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五)践行两山理论,开展传统产业“绿色+”专项行动。
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论,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加快实现八大细分行业等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做大做强新材料、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园,积极引育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着力构建绿色智造产业体系,走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协调发展之路。支持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逐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完善绿色智造标准体系,探索制定绿色制造区域评价办法、绿色园区管理规范、绿色工厂星级管理等标准,做亮武义绿色生态圈品牌。
(六)着力科创引领,培育绿色智造产业发展智库。
智库是产业发展的智脑。足武义科技城、武义“科技大市场”建设基础,谋划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与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对接,如中国科学院各分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筑巢引凤”,争取各机构及创新企业、团队来我县落户。加强与企业数字化专业人才汇聚的协会组织的对接合作,特别是成员普遍具有企业CIO(首席信息官)等技术与管理“双肩挑”经验的,合作共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充分发挥本地高端人才和已落户我县的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加快产学研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投产。加大本地智库的培育力度,梳理本地智库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合作交流,努力提升和发挥我县本地智库的作用和服务能力,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咨询建议,助推我县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