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扰的移动市场里从不缺主题新颖的产品,可只有注重细节、踏踏实实做好功能的产品才能走得长远。
笔者在尝试多款类似的ToDo类应用后,觉得滴答清单的风格简约,功能成熟,比较符合自己的操作需求,因此笔者尝试对该产品进行分析。
一、产品定位1.1市场分析与定位
《2019中国数字用户行为变迁专题分析》指出,近年来中国移动互联网户规模持续增长,在2019年第2季度达到101140.9万人,2018第2季度至2019第2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约为5小时左右。
滴答清单在上线之初(2014年9月)只是一个计划制定类产品,主打待办任务提醒以及日程安排功能。随后逐步向专注提升(2017年10月)和习惯养成(2019年3月)方向涉足,目前滴答清单还是以任务提醒安排为核心功能,辅之以专注提升和习惯养成。
1.2用户分析和定位
用户画像:
由百度指数提供的人群画像可以大致判断用户的基本特征:
在性别分布上,滴答清单的男性用户较多,占到67.05%,由于效率类软件更多地被上班族所需,男性上班族本身基数庞大,又较多注重办公效率的提升,所以更加需要一款软件来协助解决他们的事务安排问题,故而造成了如此大的差距。
在年龄分布上,20-29岁的用户占比最大,有65.63%,其次是30-39岁的用户,这两组群体包含了大部分大学生和上班族。
用户使用场景:
依据滴答清单的主要功能,可总结出以下5个使用场景:
用户类型举例:
小B,男,29岁,深圳某上市公司部门经理,一个8人团队的leader,平时有许多会议要开,以及不同的项目要交付。作为滴答清单的高级用户,非常喜欢通过滴答清单记录自己要做的事情,并通过共享协作功能把自己的任务分配给下属员工。
二、产品迭代分析2.1打磨基础功能的“冷启动”
在起步阶段,滴答清单从任务提醒功能切入市场,完善基础功能的体验,积极扩展多平台。
以下是笔者选取的几个版本迭代记录:
可以看到滴答清单一开始就抓住了用户对多平台的需求,很多其他的任务提醒软件终端较少。如果用户的手机不在身边就很难顺利完成提醒,而滴答清单拥有移动端、web端、智能手表端等,具有跨平台云同步的优点,凭借此优势吸引了很多潜在用户。
2.2“社区”初尝试
从产品迭代记录来看,滴答清单在起步阶段曾尝试过打造一个“社区”,2015年6月29日,滴答清单上线了2.0.0版本,推出全新的“发现”功能,在推出该版之后的两天内,该产品在AppStore上的排名明显增高。但这终究是用户“尝新”的虚高现象,随后排名又迅速降低。
由此可以推测:
在如今的版本中早已不见“发现”模块,想必在“内容社区”这个方向上,滴答清单还需从长计议。
2.3“番茄计时”理念的引入
在产品发布的头两年内,除了在内容社区上的尝试外,滴答清单一直在核心功能“任务提醒”和“日程安排”上打磨基础。而在2017年10月16日发布的4.0.00版本中,滴答清单推出了全新的“番茄计时”板块,同时把“日历”功能独立出来,此次改进也成就了下载量的一次“高峰”。
由此推测,一方面,滴答清单的产品团队在此前日历小模块的不断优化中尝到了甜头(2016年12月12日因“日历列表视图的快速添加”功能的优化而迎来“小高峰”,信息来自“七麦数据”),切中用户对日历式日程提醒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功能,改进UI。
2.4“习惯养成”板块的涉足
在2019年3月22日,滴答清单迎来了5.0.00版本,加入了“习惯打卡”功能,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实用性。然而“打卡”功能的推出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映,推测是由于刚开发的“打卡”模块简陋,没有后来优化的“打卡提醒”和“打卡频率设置”等功能。
所以只是作为一个半成品,未被用户广泛接受,如今的“打卡”也只是作为可选项供用户自行添加,其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中。
2.5模块的优化和调整
三、产品功能分析
如前文所述,虽然滴答清单有备受好评的TickTick在前面铺路,但是本土化这条路也需要慢慢地走。面对同类产品的竞争,一直注重产品功能的滴答清单对板块的修改也是格外谨慎。
3.1需求分析
笔者从不同的场景出发,整理了用户不同的需求和对应的功能点:
3.2功能结构图
由于产品的功能栏供用户自行定义,故笔者罗列了产品的主要模块及下属功能:
3.3基础功能分析
任务创建功能:
对于已添加的任务,用户可以左滑任务块进行快捷设置,滴答清单通过数据分析设置了几个用户最常用的选项。快捷日期的设置让用户进行提醒选择的操作路径大大减少。
修改建议:
日历功能:
另一个就是“日历”,在“日历”中的今天,也可以看到今天全部的任务,但是与“今日”清单相比,缺少了排序和计划功能。
作为整个软件的最重点的板块之一,用户切换到日历的次数要远多于“今日”清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历”的模块或许更需要“计划”功能。
其次在排序上,“今日”清单中提供了多选择性的排序关键词,但是在“日历”中,却没有了排序功能。
进一步测试中发现,在“日历”中的当日进行任务添加的时候,任务会以默认的排序方式(顶部或底部)进行排序,导致的结果是,今日的新任务只能按添加顺序排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需要任务的多关键词排序功能。
共享协作功能:
作为面向项目管理的功能,对于项目本身的解释说明是十分必要的。在现在的版本(5.5.01)中,在整个清单的说明方面还有所欠缺,用户可以在清单内的单个任务中添加描述,但对于整个清单本身没有添加解释说明的地方。
改进UI如下:
其次在项目进展反馈上,对于一个包含子任务的任务中,可以展现该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动态(动态功能需高级会员),但是同样的对于整个清单来说,无法展示清单的完成情况和动态。如果任务较多,管理者每次查看动态都需要一一点击每个任务就显得有些麻烦了。
在清单页显示进度条、清单描述和动态,修改后界面如下:
番茄计时功能:
出于对用户专注工作的考虑,番茄计时在界面设计上也做到了简洁快捷,用户可以一键进入专注,在开始前,用户可以设置番茄时钟的参数、查看自己的番茄统计以及选择一个任务进行番茄计时。在开始专注后,用户也可以选择任务计时和背景音乐。
滴答清单对于专注成功的记录会进行统计,并以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对于放弃的专注并无任何记录,和一键专注一样,一键放弃也是轻而易举。
习惯打卡功能:
作为滴答清单的非主打功能,习惯打卡模块可在设置中自定义到底部导航栏。在习惯设置的操作上,滴答清单提供了许多自定义的选项,比如图标、鼓励语等。
以下是习惯打卡的操作路径:
对于习惯的养成上重要的一块内容是打卡数据的记录,用户可以自定义选择是否在每次打卡后记录心得,同时用户点击习惯会展示打卡情况和打卡日志,这些反馈会给予用户正向的心理暗示。
四、未来规划和建议
笔者从AARRR模型来分析滴答清单目前的情况,并给出些许稚嫩的建议。
在活跃度和留存率上,滴答清单有着目标群体较小、用户活跃度较低等工具类软件的通病,且现阶段也没有太多提升活跃和留存的模块设置。
在收入上,滴答清单至此保持着16/月的高级会员费用,虽然这样高昂的费用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但购买高级会员的收益目前推测也已保证其开发团队的正常运行。
除此之外还有邀请新用户享福利活动,但福利获取门槛较高,需要新用户购买会员之后才能享一月高级会员。
因此,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4.1关于激发活跃度
从上文的用户人群画像分析可以知道,滴答清单的主要用户群是20-39岁的中青年用户,背景主要包括学生党和上班族。
那么从用户群体出发,目前产品已有切合上班族用于项目管理的“共享协作”功能,而对于学生党来说,可以推出针对学生群体的特色服务:“课表计划”,可以进一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激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活跃度。
大学生日常使用必不可少的就是专业课表,目前市场上有较有针对性的超级课程表等产品,可以连接具体大学专业,导入课表。同时也有上课提醒、考试倒计时等功能,但是作为偏学习化的软件,不能很好地作学习之外的事务安排。
所以将内容量较小的课表和考试安排导入滴答清单不失为一个好方案。
解决方案:
短期计划可以推出一款“课程表”清单模板,便于用户添加课程和提醒,长期计划也可以对接高校教务系统,实现课程的直接导入。
4.2关于提高留存率
再看滴答清单,专注时长是一个用户使用时长的体现,现有结构中专注时长只是反馈给用户的数字,如果进一步将专注时长“积分化”,作为免费使用高级会员权益的兑换标准,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
建议方案的UI如下:
4.3关于增加收入
以下是部分竞品的会员费用:
可以看到的确滴答清单的高级会员费用远高于其他产品,在国内付费意愿低下的大环境下,目前想要说服大量用户为该产品买单较难。适当降低会员费来寻求收益的提升和用户数的增长,这将是开发团队和用户之间的“双赢”。
除此之外也可以采取按功能一次性付费制,用户为自己喜欢的功能买单,也能赢得用户的好评。
五、总结
从最初在“任务规划”上的基础打磨,到在“番茄计时”和“习惯打卡”上的试探,功能一直是滴答清单最核心的东西。
以上就是全部的体验结果输出,笔者初出茅庐,文中若涉及分析错误或理解稚嫩的地方,还请各位大佬们斧正!
本文由@四方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