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范养犬行为,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市容环境卫生和社会公共秩序,我市养犬管理条例即将出台。10月20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庆市养犬管理条例》,待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文明养犬已成为越来越多养犬人士的共识。图为一位市民在市民广场遛狗。全媒体记者唐飞摄
不文明遛狗现象仍然存在
11月2日晚7时许,菱湖风景区内有许多市民在散步,一些市民在遛狗。记者发现,这些狗有泰迪、京巴等小中型犬,也有哈士奇、金毛等大型犬。
半个多小时里,记者共看到有十二位市民在遛狗,其中四人未使用牵引绳。这些没有牵引绳的狗在公园内“自由”奔跑,一会用鼻子嗅嗅,一会吠叫两声……
在菱湖风景区一网球场附近,三名遛狗的市民解开了狗的牵引绳,任由宠物狗在草坪上嬉戏玩耍。此时在当地,还有很多蹒跚学步的孩子和行动缓慢的老人,这些未系绳索的犬只不时从他们身边飞奔而过。
“我家狗听话,不咬人。”“我家的是小狗,没关系的嘛!”……面对记者询问为何不用牵引绳,这些遛狗的市民都这样说。
除了遛狗未系牵引绳外,狗的主人未及时清除犬只粪便的现象也同样存在。11月2日上午,记者在康熙河景观带看到,一对年轻男女在河边散步,他们携带的一只小型宠物犬则跟随在后面东闻闻,西嗅嗅。在一棵樟树旁,宠物犬开始当街“上厕所”。年轻男女见状,仅仅是停下脚步待狗狗方便完,而留下的粪便却未清除。
采访中,记者看到只有少数市民会使用卫生纸、塑料袋、拾粪夹等工具,及时清理宠物狗粪便。环卫工人杨外明说,他每天上街清扫时,都会看到狗的粪便,这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一定负担。“这些粪便有时很难清理,需要不断用水冲刷,才能彻底将地面清洗干净。”
如何规范养犬市民这么说
针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去年8月10日,《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区文明养犬管理的通告》出台。通告明确规定:本市城区养犬人饲养犬只一律实行圈养、拴养,不得放养、散养,不得因养犬干扰他人正常生产生活,不得放任、驱使犬只恐吓、伤害他人。携犬外出必须系犬绳(链)、及时清除犬只粪便、有效制止犬只追咬、持续吠叫等攻击他人的行为;在楼道、电梯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应当采取怀抱犬只或者收紧犬绳、贴身携带犬只、为犬只佩戴嘴套等预防犬只吠叫、伤人的措施等。
菱湖风景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文明养犬的通告发出之后,使用牵引绳遛狗的市民相比之前多了不少。“一旦园区执勤人员发现不文明遛狗行为时,会上前制止,对此,多数市民都会表示理解和配合。”
菱湖南路一家商业综合体企划部经理张荣兵介绍,商场各个入口都张贴了禁止宠物入内的标志,若有顾客非要带狗,工作人员会进行劝阻。“另外,商场正考虑设置宠物存放处,以解决顾客带狗的问题。”
《通告》出台后,市公安、城管、街道等多家部门共同参与“城区养犬专项整治”行动,安排人员、车辆在路面巡查,以规范养犬人不文明养犬行为。在后续工作中,由于没有法律支撑,没办法处罚,只能以说服教育为主,整治效果有限。
东方天韵小区居民方田说,很期待《安庆市养犬管理条例》尽早出台。“条例最好能具体、管用一点,比如,把养犬者遛狗时一定要给狗拴绳、戴嘴套、狗绳不能太长、路遇行人牵狗主动避让,这些条款都写进去。”
家住新河社区的丁宪华表示,她自己养了一条小型犬,每次出门遛狗都会给狗拴绳,也会随身携带纸巾清理狗粪。“我认为立法很有必要。我邻居养了只‘身材高大’的金毛犬,一见我就扑上来,说实话我也挺害怕。立了法,对不文明养狗就有了硬约束。”
依法管理规范养犬行为
对于即将出台的《安庆市养犬管理条例》,吴群表示,《条例》针对百姓关切,找准痛点,着重从养犬管理体制、养犬管理制度、养犬行为规范、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定。其中养犬管理体制部分明确政府及部门职责,构建“严格管理、禁限结合、养犬人自律、基层自治、公众监督”的养犬管理工作格局;养犬管理制度部分确立养犬免疫、登记、禁养烈性犬、分区域管理等基本管理制度;养犬行为规范部分规定养犬人主体责任、养犬基本要求、携犬外出规定、犬只的经营和收容等内容;法律责任部分罚则设置科学合理,体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徐炳芳表示,《条例》的出台有助于我市养犬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管理轨道,这将对提升市民文明养犬意识,保障公民人身安全和健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